台湾中秋为什么要吃烤肉?最全的解释都在这里了
吃月饼、吃柚子、赏月,这三样应该属于是全球华人过中秋佳节时的共同习俗。
但是在海峡对岸,台湾同胞过中秋还有一项比较独特的新近风俗,那就是烤烧烤、吃烤肉。这一天,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公园空地,几乎都聚满了烤烧烤的人。
以至于有人调侃,如果在中秋节当天来到台湾,可能你一出机场就能闻到阵阵的烧烤味了。
但是,台湾同胞为什么要在中秋节这一天吃烤肉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中秋节烤肉其实是一种被广告“创造”出来的习俗。这就不得不提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支广告。
1986年,台湾的一个酱油品牌“万家香”率先瞄准了烧烤这块市场,推出了一支时至今日仍被大家热议的广告。这支广告中有一句相当“魔性”的广告语:一家烤肉,万家香。这支广告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关注。
首先是这句广告语朗朗上口,相当之“魔性”。既成功地把自己的品牌嵌入了烤肉这个符号当中,也包含了美好的寓意,符合民众对于节日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期待,由此这款品牌的酱油销量节节高升。
作为“万家香”最大的竞争对手,金兰酱油自然是不希望一家独大局面的出现,也想抢攻这市场,所以也推出“金兰烤肉酱”的电视广告。
在金兰烤肉酱之前,大家烤肉通常是自己拿酱油和沙茶酱混合,拿着毛刷沾酱再涂在肉上,而金兰烤肉酱一推出,它还随罐附了一个小毛刷,直接将毛刷装在瓶口上,倒着一拿,就可以直接涂肉了。对酷爱烤肉的台湾人来说,这简直是可以与四大发明并列的划时代发明。
这两间厂商为了抢占烤肉酱的市场,连续好几年在中秋节期间密集推出广告,几年下来,造就了台湾“中秋烤肉”的风潮。现在看来,“一家烤肉,万家香”简直就是台湾史上最成功的一支广告,史上最成功的广告标语,影响之大,竟然创造出一种新的习俗。
而随着这种“习俗”的流行,政府也为民众开放了越来越多的烤肉基地。如今,一到中秋节,各大超市甚至小便利店几乎都在全力促销烤肉用具。
看到这里,笔者只能说这广告做得666啊!
但是有专家学者去考证了,发现吃烤肉的习俗或许更早是来自于台湾中南部的农村地区。
台湾中南部的农民朋友们,在完成秋收后便赋闲下来,于是会把稻草架起来焚烧,没事会往火堆里扔上几个番薯烤烤。但是光烤番薯又比较没有意思,后来就发展成为用石头或砖头搭个架子烤烤肉、烤烤其他的东西。
本身秋高气爽适合郊游,而且大家喜欢露营,一家上下团圆在一起赏月。逐渐地在台湾中南部,中秋就沦为了烤肉最盛的季节。1978年,《民生报》曾整理各地赏月活动,其中就有提到在台南、高雄等地,中秋节露营烤肉活动已经渐成风气。次年,《民生报》又提到:溪山道上摩托骑士多,溪床尽是烤肉、嬉水的人。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1982年,作为制造烤炉大本营的新竹市当年外销不景气,转为内销,因此烤肉活动的风俗也借此机会北扩。
学者们得出结论认为,台湾中秋烤肉,始于一种秋收农闲的打趣,期间恰逢烤肉用具的降价,最后面又有广告商做推手,于是这种风俗便蔓延到全台,成为台湾中秋民俗的一部分。
不过,1990年以前的烤肉活动仍是以在风景区为主,一般烤肉仍不算太流行。
2007年曾有一位名为张新论的台北市民投书报纸,宣称将烤肉风俗由景区带到街头巷尾是自己无心插柳的结果。这个市民指出,1990年时他们家原本5月要举办烤肉活动因雨取消,到了中秋节前,儿子突然问可不可以烤肉,结果一家人就在台北市市立图书馆后面的篮球场烤肉。
第二年中秋节前,他们家又在篮球场烤肉,因为香气四溢,吸引了许多邻居围观。他也顺势提议隔年中秋扩大举办社区烤肉,自此成为社区必办的活动,之后扩大成为整个里、甚至在当时尚未完工的大安森林公园周边,都是烤肉人群。
其实,不管是广告的带动,还是由个人带起来,或者是由农闲露营兴起,如今一到中秋节台湾到处可见的烤肉已然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
但是烧烤能够流行成节庆活动,还是跟它自身的特质有关:烧烤让你想吃什么就烤什么,各取所需,还能与家人朋友相聚,与左邻右舍交流一番,所以在中秋佳节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着烤肉话家常,不仅能让彼此距离更近,更是人生一大乐事。
不过这几年,台湾开始重视露天烧烤可能造成的问题,倡导健康烤肉。比如,自制柠檬酱料,避免吃进过多热量;探讨怎么烤才不会排放过多油烟,减少空气污染等等。
为了提倡节能减排,台湾地方县市已经较少举办大型烤肉晚会,还有多个县市禁止在公园内烧烤,烧烤店生意反而因此火爆起来。
其实,不论过节的习俗如何演变,团圆的主题是永远不变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的过节方式在悄然演变,但人们对过节的兴致却有增无减。不论是到哪里烤肉,人们渴望的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给生活增添一分色彩、一分情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