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狼西奔(16)-追殺印度

上回談到,鐵木真因為一個人,要遠征伊朗,甚至南下印度。因為這人的關係,也影響兩地日後的歷史發展,兩地後來都給蒙古人長期統治過。

鐵木真一生征戰,面對不少對手,最難纏的應該有兩個,一個軟一個硬。軟的是西夏王朝李遵項(西夏神宗)父子,他們跟鐵木真磨了二十多年,甚至磨到鐵木真死了也沒法消滅這個國家(見《苦手西夏》篇)。硬的那一位,鐵木真為了他要遠征伊朗、追殺印度。他就是花剌子模最後一位蘇丹-扎蘭丁。

扎蘭丁繼任花剌子模蘇丹後,他馬上回舊都玉龍傑赤。那裏經歷蒙古軍屠殺之後已經不是昔日樣貌。但蒙古人的殘暴,讓逃過劫難的民眾同仇敵愾。他很快就能召集舊眾,從新集結力量,反抗蒙古人。

上回談到蒙古人幾次比較大規模的屠殺行為,都是在阿富汗。忒耳米在烏茲別克與阿富汗邊境,巴里黑已經是阿富汗的北部,巴米揚更是在喀布爾的西部。歷史上兩個最勇猛的男人,就在一個勇猛的國家較量實力。鐵木真也是在有生之年,從未嘗試過這樣的慘敗,三萬蒙古軍給對方殲滅掉。

話說扎蘭丁召集舊部,主要是康里人,他們要報復蒙古人的殘暴,扎蘭丁也想光復國土。他們一眾有數萬部隊,跟隨蒙古人的足跡,從烏茲別克追到阿富汗。扎蘭丁在阿富汗,也是之前花剌子模的勢力範圍,號召當地民眾起來反抗蒙古人。所以我們看到蒙古軍在阿富汗的戰鬥非常激烈,蒙古軍的殺戮行為,在那裏也特別瘋狂。

阿富汗是山區,有很多散居的部落,他們世代都非常強悍,雖然打不過蒙古人,如果有人從中激發他們的戰鬥心,力量可不簡單。扎蘭丁以舊主的名義,號召山區部落起來反抗,自然一呼百應。這個時候,扎蘭丁的實力,已經有七八萬,雖然山區部落的裝備與軍事訓練還是非常基本,但有這些人馬,已經可以向鐵木真叫陣。

他首先在加茲尼(Ghazni,有中文史書說哥疾寧)伏擊一隊蒙古軍的補給部隊,不但搶掠對方物資,更殺了一千多蒙古兵。

鐵木真知道大怒,決定派兵清剿。當時蒙古軍所向無敵,鐵木真估計這回也跟以往一樣。他知道對對手厲害,所以也派他的義弟失吉忽圖忽(Shikhikhutug,韃靼人,是鐵木真當年消滅韃靼部落的時候,在戰地上撿獲的一個孤兒,鐵木真將他交給母親訶額侖撫養。)率領三萬蒙古軍出擊。

雙方就在阿富汗地區爆發蒙古軍西征以來最激烈的戰鬥,說它最激烈,因為蒙古軍三萬人,全軍覆沒。是蒙古西征,或建國以來從未遭遇過的慘敗,這場戰役,唯一生還的蒙古軍看來是失吉忽圖忽,他後來活到八十多歲。

首輪大戰,雙方殺得難分難解。蒙古軍因為人數較少,身材又不如突厥人與阿富汗人那麼高大健碩,面對面對砍就會吃虧。扎蘭丁採取的戰術,是穩打穩扎的傳統馬上對殺,不理會蒙古人的任何欺詐花招。

第一天戰鬥蒙古軍已經吃盡苦頭。夜幕低垂當然要各自收兵。蒙古人想到疑兵之計,每一個士兵之前放一個假人,從遠方看來,聲勢就非常浩大。他們這樣做法,是希望通過這些假象嚇怕對方,當對方收兵之後就可逃脫。但扎蘭丁不相信一晚之間蒙古軍有大量增援,決定加緊攻擊,最終在戰場上全殲三萬蒙古軍。

為甚麼上文只說是在阿富汗地區?因為這場重要的戰役,發生時間是1221年,地點卻出現不同說法。有說是在加茲尼,就是在喀布爾的南部;也有史書說是在八魯彎(Parawan,今天譯作帕爾旺,在喀布爾附近)。蝦餃沒有去過阿富汗,也找不到更多有關這戰場的資料,只能給諸位參考,兩地距離大約150公里。

一個人的失敗,往往由勝利開始。扎蘭丁的失敗,最終要大逃亡,也是由這場勝利開始。首先,他公然向鐵木真挑戰,說歡迎鐵木真提出在任何地方來一場決鬥。一次僥倖,會讓人飄飄然,歷史上的教訓不知凡幾。扎蘭丁這樣做,只是加快自己滅亡的速度。他知道鐵木真這次出征帶了多少人馬過來?除了兵員人數,戰將也如雲,且他們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如果都加入戰鬥,有多少個扎蘭丁可以應付?

此外,戰勝之後扎蘭丁的人馬開始分裂。事緣一個將軍在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粗暴對待另外一個將軍,結果後者帶兵出走。扎蘭丁這個統帥,沒辦法擺平這些軍中矛盾,難辭其咎。

鐵木真也吸取上次慘敗的教訓,集中兵力,全面追殺扎蘭丁。扎蘭丁帶著不算太多的兵馬,一面跟鐵木真糾纏,一面往南逃,阿富汗之南就是印度。為甚麼扎蘭丁要往印度逃亡?因為他的母親是印度人,他有一半印度血統。

雙方就這樣一面追殺,一面逃命,殺至印度境內。最終,鐵木真在印度河畔追上扎蘭丁。鐵木真在關鍵時候犯了一個非常嚴重錯誤,終於讓扎蘭丁逃脫。當時蒙古士兵已經將扎蘭丁的殘餘部隊包圍在河畔一個山崖上,扎蘭丁已經沒有退路。但鐵木真下令要生擒扎蘭丁,蒙古兵只能放棄他們擅長的飛箭殺敵絕技,徒步合圍。就是這樣的決定,讓扎蘭丁有足夠時間考慮如何逃生,結果他從那河畔山崖跳進印度河逃亡。他的部隊也跟隨主帥一塊跳河逃亡。蒙古軍反應也太遲,後來的箭,雖然射殺了不少扎蘭丁部隊,但就沒法傷及他,讓他逃過一命。

鐵木真看到他跳河逃生一幕,也大為驚訝,連說生子莫若此。蒙古人懂騎馬不懂游泳,他們不知道有跳河逃生這回事。如果鐵木真擒屍不擒人,日後歷史也可能會改寫。因為扎蘭丁最終逃脫,也在鐵木真回家之後捲土重來。鐵木真的繼承人,三子窩闊台最後要發動第二次西征,基本上是為了扎蘭丁。也因為這次出征,蒙古人更將戰火蔓延到歐洲。因為一個人而讓歷史有這樣重大變化,扎蘭丁絕對是一個歷史人物。

扎蘭丁生不逢時,遭遇這個強大對手鐵木真,否則草原世界是什麼景象,誰也不敢說。他不但非常打得,軍事指揮能力強,更有雄材偉略。歷史沒有如果,偏偏這個如果就多次跟扎蘭丁擦身而過。一個如果是沒有鐵木真這個強大對手,另外一個如果,就是他本來有認真跟鐵木真對拼的機會,但歷史不讓它發生。

話說當初鐵木真西征,扎蘭丁老爸摩訶末犯了分兵防守這戰略上的嚴重錯誤,將原來四十萬部隊,分散好幾個地方,結果讓鐵木真逐個擊破。當初扎蘭丁極力反對這做法,他說應該集中兵力,跟來犯的蒙古軍決一死戰。如果我們看扎蘭丁在阿富汗殲滅蒙古軍的做法,他當年提出的戰略眼光是非常正確。面對蒙古人的誘敵計謀,不用理會,穩打穩扎,全面出擊,就會將他們打敗。

鐵木真看到這個頭號大敵終於逃脫,有點不忿,但也沒辦法,只能回師,從原來的途徑撤退。他要撤退的原因是受不了印度炎熱的天氣,很多蒙古士兵都病倒。蒙古人生活在高寒地帶,怕熱不怕冷,越冷越開心。

有歷史書說鐵木真本來打算橫掃印度,之後從西藏高原回蒙古。如果是這樣,他不是人是神,或者他當時有衛星定位與全面的世界地圖,知道喜馬拉雅山脈位置,知道越過它可以回家。鐵木真生於八百年前!我們看書,除了用眼,還要用腦。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