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高铁座椅改造为弹射椅的若干建议

以下都是真知灼见。

500

可能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继孙博士之后,又一位女性在高铁上实施了坚决的霸座行为。明明自己的座位是靠过道的10D,她却坚决坐在了靠窗的座位上,并且拒绝理解指示牌上的内容,强调“座位上没贴10D,所以我说它10D就是10D。

500

这个答复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新视野。例如,按照这个逻辑,我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女厕所,兴高采烈地坐在马桶上。保安来抓我的时候,我可以理气直壮地回答:

“马桶上又没写着‘女性专用’,我说它是男人坐的,那就是男人坐的。”

面对网络如潮的指责声,我的朋友卜镇京教授却有新的理解:

“高铁霸座事件再度出现,且覆盖到了新的性别种类、表现形式,说明单单靠人防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思考技防思路。

卜教授所说的性别种类,是这两期高铁霸座事件主人公既有男性,又有女性;所说的表现形式,是既有“不动如山、阴柔以对”,也有“高频输出,密集轰炸”。类型的多样化,可能导致问题的复杂化和普及化,需要加以高度重视。

“这次的女性霸座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处理问题的思路。”卜教授说,“那就是高铁座椅的改造。

这次的霸座女性反复强调,“你座位上没贴10D,所以我说它是10D就是10D。”潜台词就是,别说10D,我说72A、74B、76C都可以。

那么,卜教授会建议在座位上印上号码吗?

“不会。”卜教授说,“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卜教授看来,只有电影院、剧场这种灯光较暗的场所,处于辨识需要,会在座位上印号码。在高铁、飞机这样的区域,只要有幼儿园毕业的教育程度,就能看懂指示牌。即便贴上了10D,她也可以找到其它理由,例如,这不是座位号码,而是座位的生产序列号。

“根治问题的方法,是在座椅的功能上动脑筋。”卜教授一边说,一边抽出两张A4纸。密密麻麻的内容里,赫然有着一个大标题:《关于将高铁座椅改造为弹射椅的若干建议》。

500

这份建议详细分析了高铁座椅的现状,改进空间及使用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让高铁座椅具备弹射功能——一旦发现有人霸座,便将其弹射出去

如何做到合理弹射呢?也很简单,实现“刷票入座”。

这份建议对座位的扶手也进行了改造:乘客在入座前,需要在扶手刷一下票,听到“票座一致,请入座”的提示音后,可以就坐。

如果未刷票就坐,或者票座不符,扶手就会提醒“票座不符,请勿入座”,如果强行入座,随着重量感应,座位就会发出十秒倒计时的警告音:

“10、9、8、7、6、5、4、3、2、1……”

“发射!”然后座位上的乘客就会被弹射出去。

这不仅将有效震慑霸座者,也能有效减轻乘务员的压力,使他们无需再进行查票工作。因为凡是能坐下的,肯定都是有票的。

但建议中,卜教授也坦承了这个改造的缺点:例如,需要在火车顶部加天窗、弹射出的乘客可能会落到其它周边区域,形成环境污染等等。因此,他还提出了一个相对便宜,但效果也不错的简装版方案。

“这是受到了自动停车桩的启发。”卜教授说。

500

想必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所有的座位上,都有一个圆柱形或者圆锥形的物体,处于一个非常要害的位置。只要在扶手上刷票,票座一致,这个物体就会自动降下去,座位就会虚席以待。反之,这个物体就依然矗立在那里,导致座位无法正常使用。

“这个座椅一定要做好维护工作。”卜教授提醒,“一旦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升上来,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

这份技防建议突破了既有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许可以为杜绝此类事件提供新的标杆。

至于人防措施的改进,从目前来看依然存在难度:

例如,黑名单依然处于不共通的阶段。一个看不懂火车座位指示牌的人,难道能看得懂飞机座位指示牌吗?再往复杂了说,能看得懂信用卡申办条款吗?如果黑名单不能共享共通,实现跨平台风险提示,人防就会存在巨大缺憾。

其次,铁路部门对破坏规则者的现场执法基本处于弱势状态,就差说“求求你让一让”了。万一乘务员一拽,人家往地上一躺,说要去验伤,组织上能保乘务员吗?很难说。所以靠人防依然没有说服力。

第三,孙博士的经历证明,用“200元+短期内不乘车”可以顺利地换来各大网络平台加V以及数万粉丝的涌入。如果有人问我,灰鸽,你花200块加半年不坐火车,换公众号几万粉,你干不干?

干啊!当然干啊!这么优质的供应商哪里去找!

既然人防都防不住,那就只能技防了。怎么防?从一张座椅开始。

动动你的手指,将文章转发给铁路部门、座椅供应商等相关硬件采购机构吧。

思路一变,天地才能更宽。

一个背景声

天空是你们的下一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