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级别越高,越喜欢喝咖啡?


  医院咖啡馆探店。

  2015年一日清晨,墨尔本。

  血管外科朱越锋医生钻进带教老师马修的吉普车,两人顺路来到Alfred医院。交班、查房结束后,将近8点。朱越锋看看表,准备进入手术室。

  然而在这术前的10多分钟空当里,马修却拉上朱越锋和其他医生“偷溜”到医院外。他们找到一家咖啡馆,享用完拿铁才回去工作。

  马修告诉朱越锋,“我们努力看病做手术,就是为了体验这一瞬间的生活。”

  从这杯咖啡开始,朱越锋对人生的看法豁然开朗。

500

  手术中的朱越锋医生/图片来源:朱越锋医生的微博

  从医院楼顶“长出来”的咖啡馆

  讲述完这段回忆,朱越锋放下咖啡杯。在他身后,是拥有270°景观的玻璃窗。

  这座位于义乌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下简称浙大四院)的咖啡馆,藏有一个被百叶窗屏风区隔开的小型会议室。在静脉曲张手术前,朱越锋喜欢坐在这里,眺望远处被拆迁或日渐拔高的建筑群。

  他形容血管外科医生是“双枪将”,一手拿刀,一手介入,所向披靡。

  自打今年2月,朱越锋便开始了杭州义乌两地“奔波”的生活。他同时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邵逸夫医院)日间手术中心/静脉中心负责人和浙大四院的普外科副主任。

  每周二晚,朱越锋从杭州乘高铁至义乌,在浙大四院工作3天,晚上住在医院的专家公寓,之后再回杭州,有时一周可能跑两三次。他最害怕手术患者出并发症,任何小的并发症,都会牵涉到紧凑的日程安排,有时候恨不得自己是超人,可以飞起来“救火”。

  “双城咖啡馆”这个名字,恰恰是对朱越锋生活的高度概括。

  4年前,浙大四院门诊4楼的最西侧仍是一个占地约300平米、人迹罕至的露台。前院长陈亚岗觉得有必要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互动、休闲的空间,让他们中午、傍晚的时候可以坐着聊聊天,于是主导改造露台,将其变成一个咖啡馆。

500

  双城咖啡改造前的露台/图源:浙大四院宣传办

500

  改造后的双城咖啡/摄影:从小新,下同

  2017年2月,双城咖啡正式营业。布艺沙发、原木色桌椅旁,几十尾金鱼在长方形水池中游动,窗边整齐摆放一排多肉植物。等待咖啡的人有时会坐在沙发上,出神地凝视着不同景观。有些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医生、护士,点了简餐,围在桌边闲聊;也有人埋首做PPT、复习文献,或趴在桌上小憩。

500

  咖啡馆内或工作或休憩的医护人员

  “这个咖啡馆是不对外的。如果是社会性的咖啡馆,涉及医疗隐私,医生护士不能在公共场合谈患者病情。但他们总需要交流,办公室过于正式,有个专门的咖啡馆就比较安全……有时候他们工作不顺利,受了委屈,也可以在这里发泄一下。如果年轻医生犯了错误,年资高的医生带他来咖啡馆沟通,也更能缓和气氛”。陈亚岗告诉“医学界”。

  2014年,浙大四院建院初期,医院派专家到义乌,培训年轻住院医师,朱越锋便属于其中一员。两地奔波的专家们还建有一个“双城生活群”,投票选出咖啡馆的名字。

  双城咖啡馆主理人詹美认为医生喝咖啡的习惯很时尚,从国外进修回来的医生更喜欢喝咖啡。她发现,咖啡馆的常客大多是从杭州来的专家,本地的年轻医生光顾的频率较低。

  一篇2015年发表在BMJ上的研究显示,医生级别越高越爱喝咖啡。执业时间高于5年的高级医师每年购买的咖啡量最大(平均140杯),而住院医生和实习医师购买的咖啡量最小(平均95杯)。

  除了压力大之外,时间和经济条件也影响了医生选择。“当我成为Attending主诊医生时会有更多自主的时间,让我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如果是住院医生,就会非常忙”,朱越锋说。

  其实在朱越锋的心里,排名第一的医院咖啡馆另有所在。

500

  双城咖啡馆窗边的鱼缸

  普外科的护理秘书,转型开咖啡馆

  131公里外的邵医咖啡,令朱越锋魂牵梦萦。

  穿过充满消毒水味的走廊,推门进入邵医咖啡馆,浓烈的香气扑面而来,混杂着烘焙、奶油坚果风味与花果香。

  这家位于邵逸夫医院的咖啡馆,拥有让朱越锋惊叹不已的咖啡拉花师。

  “(点咖啡时)我就跟豪哥(陈卓豪)讲给我来个漂亮的,他会把刚学的做给我,花花草草、熊猫、羚羊、猴子、乌龟等等,很多图案都可以搞出来,让人一看心情就变好”,朱越锋说。

500

  图片来源:朱越锋医生的微博

  邵医咖啡的负责人叫单海鹰,她在医院普外科做了二十多年的护理秘书。她很早之前就迷上了咖啡,甚至在办公室里买了咖啡机,有空就会做给同事喝。

  2015年,邵逸夫医院决定筹建咖啡馆。单海鹰得知消息后主动报名。

  在医院里开间咖啡馆看似容易,但实际上流程琐碎复杂。120平米的咖啡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医院经历了反复的选址与规划。“咖啡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从生豆种植、豆种分类、感官评测、咖啡豆烘焙、萃取等等,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特别难”,单海鹰告诉“医学界”。

  紧张筹备1年后,2016年1月,邵医咖啡正式营业,医生护士闻讯纷纷赶来。咖啡馆当日客流量爆满,一天卖出六七百杯。

  一些原本一滴不沾的医生,现在咖啡成瘾。一位外科医生告诉“医学界”,下手术后来杯咖啡,疲惫的身心都能得到舒缓。

  邵医咖啡还曾邀请20多位“邵医神兽”们到咖啡馆来体验意式咖啡。

  咖啡师们把带有不同气味的闻香瓶拿给孩子们品鉴,他们得出西瓜、桃子、奶油味的结论。

  医生的孩子们对药味展现出超凡的敏感度,甚至连“眼药水味儿”都能想象出来。

500

500

  万圣节时,邵医咖啡邀请医护们来品鉴南瓜咖啡,让这些看惯生死、云淡风轻的“酷酷”医护们,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500

500

  咖啡风靡世界实际上经历了三波浪潮。第一波兴起于二战时期,美国大兵需要咖啡来提神,以雀巢为首的便携式速溶咖啡成为主流。

  第二波浪潮是类似星巴克、COSTA等连锁咖啡品牌的意式咖啡馆。

  2004年,这波浪潮席卷中国医院,自星巴克在上海东方医院开设分店,此后医院咖啡馆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充满生离死别的医院增添一丝人情味。随后星巴克同样进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去年10月,瑞幸咖啡在武汉同济医院的门店也开始正式营业。

  而邵医咖啡则属于第三波“精品咖啡”的浪潮,其更注重咖啡豆的品质及冲煮手法,意在还原咖啡本身的味道。

  单海鹰和团队目前正在探索更多的咖啡豆,烘焙、研磨、杯测、冲煮,他们想为医护人员提供风味更好的咖啡。

  咖啡治愈所,来自“主治医生”的咖啡处方

  与邵医咖啡相似,开在杭州菁华妇儿医院的Therapist咖啡治愈所也是一家精品咖啡馆,不过它更像一家“咖啡医院”。

500

500

  咖啡治愈所全景及菜单

  这里的豆子被区分为OTC(非处方药)和Rx(处方药)。Rx包含基础款的深度烘焙豆,如果你能自行诊断,则可随意点单。如果有更多口味要求,需咨询“主治医师”,开具更为“高级”的处方药。

  店主大KK告诉“医学界”,为了契合医院氛围,她们开店时设计了很多细节:背景墙灯贴有“问诊中”字样,吧台的中药柜和试管里放置了不同产地的咖啡豆,挂耳被包装在贴有“妙手回春”的中药包里,咖啡杯包装上还印有“一日一杯”的处方单。

500

500

500

500

  光顾治愈所的顾客大部分是患者、医护和商务人士,“甚至会有一些咖啡迷通过网络了解到我们,专程来医院喝咖啡”,大KK说。

  现代医院的功能与边界,可能因咖啡馆的存在而逐渐模糊。

500

  吧台上的医生马里奥玩偶

  资料来源:

  1.Karlmeinrad Giesinger, consultant,David F Hamiltonet al.. Black medicin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doctors’ coffee purchasing patterns at work.BMJ 2015; 351

  2.我在医院开咖啡馆:日营业额近2万,竞争对手还没杀过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