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宝贝》中国票房大爆,首日差点儿就超了日本本土累计?
作者 / 坦克
虽然预售表现不佳,但作为未来三周内唯一有望冲击亿元票房大关的影片,《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在本周末正式公映后的票房表现还是超出了预期。零点场斩获23万,成为今年继《信条》和《花木兰》外的第三高午夜场票房。首日票房近2000万,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这已经逼近了该片在日本本土的总票房——3.2亿日元(2046万人民币)的成绩。
可以说,《数码宝贝》最终在中国的票房成绩,可以有4-5倍日本本土那么高,也凸显了“数码宝贝”这个IP在中国远超日本本土的号召力。
虽然日本电影的票房体量相比中国依旧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考虑到《鬼灭之刃》冲击300亿日元的成绩,以及各个剧场版动画动辄10亿+、20亿+日元的票房成绩。平心而论,这部《数码宝贝》的质量虽然达不到顶级水平,但对于一部情怀之作,也在水准之上,为什么在日本如此疲软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部《数码宝贝》今年2月在日本上映时,并不是全国大范围的上映,而是限定了上映规模,只有48家影院公映。
和“精灵宝可梦”一样,数码宝贝最初IP也是以游戏的形态诞生的,最初是1997年日本万代株式会社发售的一种液晶玩具战斗型电子宠物。1999年开始播映由东映动画以此为原案制作的原创动画《数码宝贝》,此后延伸发展成庞大的跨媒体制作产品系列。
其实,21年前的《数码宝贝》首代作品,在当时获得了并不弱于《精灵宝可梦》的成功,2001年的《数码宝贝》第四代剧场版斩获了30亿日元票房,大获成功。但也是因为其制作方万代公司的短视,从2002年开始,万代用一部又一部的续作把这个IP“搞砸了”。为了圈初代人物粉丝的“情怀税”,万代从2015年开始推出的《数码宝贝》Tri系列,口碑更是一路下跌。从2015年到2018年,“数码宝贝”Tri系列一共推出了六部OVA动画,其票房成绩也从最初的2.18亿日元,下跌到了最后的1.05亿日元,不禁令人唏嘘。
也正因此,受够了片方持续情怀杀的大多数日本本土观众,早已对这个系列不再感冒,也导致了这个IP在日本本土的影响力式微。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尤其是绝大多数只看过初代TV版《数码宝贝》动画的路人粉丝而言,并没有受到“数码宝贝”后续作品的干扰,因此对这部首部引进内地的剧场版动画,还抱有较高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