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关系,小语种电影引进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得益于中巴建交70周年的特殊时间点,巴基斯坦战争片《翱翔雄心》定档11月;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也已于10月15日上映。

500

  除此之外还有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余音缭绕,《重生小确幸》接踵而来。作为近年来少见的意式奇幻爱情喜剧,《重生小确幸》是2019年意大利同期上映本土电影票房冠军,讲述了男主角因车祸身亡,却意外获得重返人间机会,从而发生了一连串既好笑又温馨的动人故事。

500

  而另一部意大利电影《死无对证》也已于9月18日正式上线。该片荣获第64届意大利大卫奖提名,豆瓣评分高达8.3,是今年不容错过的悬疑佳作。

500

  不难发现,近年来,曾经在影院难觅踪迹的小众电影,越发经常地进入了大众视野。而意大利、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三国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加入了“一带一路”。

500

  被低估的小语种电影

  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到《罗马假日》,从《天堂电影院》到《美丽人生》再从《海上钢琴师》,数不清的电影将意大利的美好展现给了全世界。相比英美大片,意大利电影似乎一直比较小众。不过,可能很少人发现,意大利是全球最多奥斯卡外语片提名的国家。

  意大利电影在国内院线上映数据一直十分稳定,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定档。

500

  而今年,数据似乎有了小幅度的上升。

  从意大利引进的电影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老片新映,像《海上钢琴师》、《美丽人生》,都位列豆瓣电影榜单top250,这两部影也是近五年来意大利电影片在内地院线票房的top2。

  其次,品质优秀。相对而言,小语种影片因为缺乏好莱坞大片的特效感官刺激,在吸引观众观影上显得更为困难,因此也只有脱颖而出的内容才能让其成为市场的黑马。像位居票房榜前列的《完美陌生人》,以及新上映的《死无对证》均具有过硬的口碑,豆瓣的评分均在8+。

500

  除了影片本身质量过硬之外,一带一路响应国家,也是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大荧幕的原因之一。2019年3月,意大利成为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的G7国家。还有11月上映的巴基斯坦战争片《翱翔雄心》;以及,10月15日上线的土耳其版《七号房的礼物》内地影院刚刚解禁,就有四部“一带一路”中的小语种电影定档,在引进的小语种片中一骑绝尘,足以看出政策对其的支持。

500

  日本影片井喷

  亚太地区早在2013年就取代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票仓,尤其是中日韩印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4个国家的票房总量在世界范围内均能排在前5名。最明显的是,日本和印度这两年在国内院线上映的电影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日本电影,疫情后定档的就有《假面饭店》、《菊次郎的夏天》,《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公布上映后,就引来一大批“爷青回”。

  2000年后,中日关系一直处于僵持阶段,2006年-2015年10年间,仅有17部日本电影在国内上映。2015年,中日安保对话召开后两国关系破冰,同年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伴我同行》引进,在内地取得了5.3亿的票房成绩。

  2016年全年,日本引进片数量达到了11部,年底《你的名字》以5.75亿的票房成绩刷新日本影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也迅速催化了“和风热”。2017年全年,日本影片进口数量达到了9部,仅次于美国影片,其中包括《银魂》《声之形》《深夜食堂2》《哆啦A梦》等多部知名IP。

500

  并且,日本电影似乎先天就带着结界,有着“好莱坞大片坟场”的称号。日本人对于美国的英雄电影确实不理解,对他们来说,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还比不上柯南的推理故事。受观看习惯、邻国文化及发展程度影响,我国观众对日本动画也始终保留着一份特别的情怀,如近年常见的《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航海王》系列,以及初次在大银幕相见的《千与千寻》、《龙猫》等经典,纵然口碑褒贬不一,但基础票房总是以亿为单位。

500

  (来源:猫眼)

  内地上映日本影片数量的井喷,与政策支持不无关系。2018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5月9日,中日两国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其中就包含了两国政府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日本影片引进将不再受进口配额限制。2019年,一共有24部日本电影获得内地公映的机会,平均两个月一部,也让日本成为当之无愧的批片最大来源地。

  其实,大背景上受益于政策的片子不少。同样的还有印度,早在2014年,中印两国政府就曾签署《关于视听合拍的协议》,加强了电影间的合作。不过,相较与日本影片在类型多样化,印度影片类型则比较单一。

  《摔跤吧!爸爸》(12.99亿)、《神秘巨星》(7.47亿)三片入市,扎稳了以阿米尔·汗为主角的宝莱坞歌舞片在中国市场的“王者”地位。但阿米尔·汗的号召力也非屡试不爽,2018年《印度暴徒》仅有6192.9万。然而,印度电影对中国市场的突围远未止步于此,去年数度反转的悬疑热片《调音师》更是让中国观众进一步看到了不跳舞时的印式“腹黑”风格。

500

  消失在院线的韩国电影

  2014年7月,双方宣布中韩努力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2011-2014年,韩国电影每年都有3-5部的引进量。 然而,由于“萨德”部署问题,中韩关系却在2016年跌入了建交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从2015年9月的《暗杀》之后,至今已经整整五年没有引进一部韩国电影。去年FIRST闭幕影片原本是《寄生虫》,最后也因为“技术问题”临时下架。《釜山行》《与神同行》《寄生虫》等多部优秀韩国电影,甚至有可能创造类似《摔跤吧!爸爸》那样的批片神话,都因为电影的限韩令无法进入内地院线。

500

  2017年开始,中韩关系不断回暖,中韩贸易额也连年增加。但是文化作品层面,却一直被牢牢限制。从2017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限韩令”解禁的消息,但是每次都落空,这也给两国电影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不过,中国电影在韩国仍然能获得稳定的放映,甚至包括《豆福传》等国产动画电影在韩国的票房,还高于在中国本土的票房成绩。

  命途多舛的还要算上印度。据悉,从上个月中旬开始,印度批片的送审工作已经全部叫停,这也是时隔3年后,中国又一次把印度电影拒之国门外。

500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以黑马之势豪取近13亿票房,就在内地批片厂商去印度大规模“采购扫货”之时,印度电影进口生意也被正式叫停,直到2018年1月才逐渐解禁。印度电影能否像上次那样在半年后就获得解禁,还是像韩国电影一样多年无缘内地市场呢,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消息。

  虽然说电影不应被政治影响,但作为文化宣传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从1949年至今,我国的电影进口一直深受外交政策影响。虽然经过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及1993年深化电影机制改革,中国对外电影的引进愈加开放,但是中国与邻国外交政策、地缘政治,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内地电影引进。如果说“技术问题”是阻碍国产电影上映的最大难题,那“政治问题”则一直是悬在进口电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被一刀切叫停的可能性。中国的地缘政治以及外交政策,也成为了中国进口电影从业者必须要掌握的学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