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主义的建筑,还真挺性感
人类对未来的畅想从未停歇
未来的建筑与城市景观会是何等奇幻
那些观念超前的建筑师
或许已经给过了我们答案
说到现代建筑,很多人可能只会下意识想起一栋栋的都市高楼。居住的商品房、工作的办公楼、娱乐的大商场,到处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筑。
古代建筑似乎有趣许多。
中国式雕梁画栋的精细,希腊罗马式大开大阖的宏伟,中东拜占庭帝国的伊斯兰建筑也有其独特的繁复韵律美感。
那么,未来的建筑呢?
或许有人会联想到电影里的赛博朋克都市,但其实那只是被称为“古典未来主义”的其中一种关于未来的畅想。自二十世纪初未来主义建筑形式在意大利诞生以来,现如今已经发展出了无数分支与变化。
一百年来,大胆的建筑师们一直在世界各地尝试各种极其超前的建筑风格,留下了很多惊艳世人的作品。
今天就请跟小印一起来参观——这些“来自未来”的魔幻建筑们。
赛博朋克2077中的未来都市场景
一百年前的未来感吊打现代?
1916年,意大利都灵。
一位名为马特·特鲁科(Giacomo Mattè-Trucco)的年轻建筑师为意大利车厂“菲亚特”带来了一份独特的工厂设计图。
在经过长达7年的漫长工期之后,这座名为林格托(Lingotto)的汽车工厂于1923年正式落成。
从外观上看,它长这样:
1928年拍摄的林格托工厂
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来,这座建筑外表可能“也就那样”。
但要知道这可是20世纪初的建筑啊,特鲁克拿出这座意大利第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图纸时,我们才刚刚从清末迈入民国。
宣统帝溥仪还在做着他重返紫禁城的复辟大梦,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兴建起来的建筑,放到现在基本都是“古建筑”风格。
因为它超前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理念,林格托工厂也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未来主义建筑。
林格托工厂内景 跟100年后今天的很多建筑比起来都要更“现代”
这座高达5层的汽车工厂,内部构造被设计成螺旋上升的形式。
整栋大楼相当于一条汽车生产的超长流水线。
在一楼,生产原料被制成汽车配件;输送到二楼组装制造成发动机和车身;在三楼安装上变速箱和方向盘;四楼完成刹车和车辆内饰;五楼完成全车的最终检测。
最具特色的是屋顶的设计——一条形似田径赛场的试车跑道。也就是说,在五楼完成检测的汽车进入楼顶,就可以直接在屋顶试车了。
林格托工厂的屋顶跑道是不是相当GTA
试车的老照片
这座一百年前最前卫的“未来建筑”,被勒·柯布西耶大佬称赞为“工业史上最令人影响深刻之地”,并认为它应该成为一个“城市规划指南”——意思就是说以后的城市建筑照着这个来就完事了,实用又好看,引领未来潮流。
在1982年这座工厂关闭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者,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力排众议“抢”下了它的改建项目。
并将它设计成了一座集商场、酒店、办公楼、礼堂、音乐厅和美术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共建筑。
一百年的时光,这栋建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穿梭而来。
世界上第一栋未来主义建筑,放到百年之后的今天也确实一点都不显衰老。
它更以其独特的设计,结构美感吸引了无数建筑、摄影、艺术爱好者的目光,成为意大利的又一个打卡圣地。
军事感十足的未来主义建筑
林格托之后,建筑艺术由于世界大战的影响停滞了一段时间。
但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总是从不停歇的,二战一过,积压许久的艺术创作欲望马上迎来大爆发。世界各地的未来主义建筑也在这一阶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在1962年,美国空军学院就十分任性地搞出了一栋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的新奇建筑——美国空军学院学员礼拜堂。
被称为“教堂战舰”的它由17座尖塔构成,但从外观上看已经超前到宛如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庞然大物。
这座礼拜堂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沃尔特·纳什操刀设计,原计划还要比这个更大型——设计图上有21座尖塔构成。
但由于严重超预算(当年任性的建筑师通病),最终才妥协缩减了规模。
教堂内部采用了彩色玻璃马赛克进行填充,设计师原意当然还是遵循传统基督教堂的装饰习惯。
但与这种十分凌厉的金属建筑设计风格搭配出来,却独有一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韵味。
军方都能玩建筑艺术,文化部门当然也不甘示弱。
1970年,关于“教堂战舰”是否为离经叛道的礼拜堂建筑争议尚未尘埃落定,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盖塞尔图书馆(Geisel Library)落成就又让未来主义建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官方提供的这张图片可能还看不太出来它多有未来感,来看看各路建筑与摄影爱好者提供的正确打开方式:
设计师威廉·佩雷拉(William Pereira)的原意是将建筑物的拱门与各楼层的设计相结合,从而让图书馆整体看起来就像双手打开了一本书的造型。
凭实力让建筑界明白不止金属建筑可以做出未来感,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毫不逊色,他是第一个。
有些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这栋建筑似乎感觉有点熟悉。那是因为在《碟中谍》、《盗梦空间》等影视作品中都曾出现或者借鉴这栋经典的未来主义建筑造型。
《盗梦空间》中梦境里的最终场景就借用了现实中的盖塞尔图书馆建筑
但要说到真正把未来主义建筑实践到遍地开花的,还得看我们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老大哥。
上世纪中后期苏联作为一个全球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庞大国家,其文化自信极力促进了艺术发展。
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艺术风格,关于未来的畅想都得以被真正创作表现出来。
这是建成于1975年的苏联公路建设部大楼(Ministry of Highways)。
这栋造型独特的建筑由相互交错的混凝土模块组成,下方是三处立柱结构提供支撑,电梯直达上层办公区域。
这种设计并不是一时兴起的标新立异,它源于当时名为“太空城方法”的先进建筑理念:试图通过减少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为自然界保留更多空间。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这种建筑理念成为世界的主流,人类生活在由细小支架支撑的高耸入云建筑群上,下方是我们“还给”地球的郁郁葱葱原始丛林。
这岂不是充满科幻未来感的场景吗?
更有趣的是,这栋建筑的设计师,就是它的“甲方”——1970年代苏联公路建设部长Giorgi Chakhava。
像这样的建筑在苏联时代几乎比比皆是,所有人畅想着人类伟大的未来。
外太空、原子时代、汽车普及……种种新鲜事物刺激着建筑师们的创造力与激情,最终造就了一个想象力十足开放的未来主义建筑巅峰时期。
1968年苏联国家科学机器人与技术控制中心
1984年 苏联哥格德诺戏剧剧院
1984年 苏联第比利斯婚礼宫(Palace of Ceremonies)
1985年 苏联德鲁兹巴疗养院
当然了,未来主义建筑并不只见于美苏这两大当时实力超群的超级大国。
像上世纪中后期急速发展的日本,也出现过不少打破其传统的未来主义风格建筑。日本建筑设计行业的雄厚实力,很大程度上就是那个年代打下的基础。
这是1967年末落成的日本静冈新闻东京支社大楼,由日本建筑界的老前辈丹下健三设计建造。
这栋建筑虽然比起前面的案例小型很多,视觉上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但其中也蕴藏着日本建筑界在1950年代提出来一个十分新颖的设计理念——代谢运动。
当时日本建筑界认为未来建筑可以由一些可拆换的模块组成大整体,多年以后通过逐渐更换陈旧的部分来“更新”建筑即可。
广为人知的东京中银胶囊塔也是这一类型建筑的代表,由黑川纪章在1972年完建。
另外还有一种谁也意想不到的未来风格建筑——“时势造未来”。
在南非有一座被称为庞特塔(Ponte Tower)的城市公寓大厦,建成于1975年的它高达173米,有54层之高。
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霸气惊人的建筑了。也因此被定义为豪放粗犷的“粗野主义”建筑。
不曾想,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不到20年后庞特城市公寓就成了社会底层人士和犯罪分子的聚集地,彻底败落了。
而随着房屋所有者的纷纷撤离,大楼无人维护,玻璃破碎、窗户破损、墙皮掉落,最无人问津时天井里曾经堆积了五层楼高的瓦砾。
在2001年以后,虽然大楼几经易手发起过投入数亿元的重修振兴计划,却都因经济原因最终被取消。
但也正因此,这栋破败的大楼成为了“末世废墟”未来建筑的代表。
这一风格的定义基本与建筑师的设计原意无关,是较为悲观的思潮引领下的看法:人类终将走向衰落与灭亡,而所有的摩天大楼都将成为人类末世代中摇摇欲坠的废墟。
也即是庞特塔的这般光景。
德国作家诺曼·奥勒(Norman Ohler)曾评价道:“庞特塔凝聚了所有希望,也总结了现代主义所有的错误观念。
这座象征性建筑的衰败,是一个城市疯狂的见证。它是一头白鲸,是混凝土的恐惧,也是美丽异常的通天塔。”
正因为庞特塔独一无二的未来废墟气质,《第九区》、《生化危机》、《海豹突击队》等电影都选择了这里作为科幻、未来与犯罪场景的舞台。
我们会有属于自己的
“未来”吗?
踏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对于“建筑”二字的认识在加深的同时又难免趋于同化。
就如文初提及的,商品房、办公楼、大商场成为了构建人类城市最“多、快、好、省”的标准化建筑模型。这也是基于近两百年的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一点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但与此同时,想要尝试不同风格的很多年轻建筑师难免陷入“奇观误国”式争议的窠臼。
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建筑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2006年建成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银行,又叫世界末日种子库,被称为现实版的人类“诺亚方舟”。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去溜达一圈,但光是它的入口大门就足以引来无数旅行家和硬核摄影师、科学爱好者前来打卡。
设计师将这座建筑的主体部分深藏于北极冰层中,里面收集了全世界各角落几乎所有人类能找到的种子。截至2018年,在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下,这座建筑中已经保存了超过一百万个种子样本。人类一万三千多年的农业历史凝固其中。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导致多种植物的消逝,这里既是地球植物的未来,有一天也很可能是人类最后的,关于未来的希望。
全球种子银行结构图 可以看到露出地面的只有一个大门
内部一隅
除了藏在世界尽头的人类未来,都市里也有设计师独具匠心,试图打破建筑陈规的作品。
2011年中旬,一个雄心勃勃的建筑计划在泰国曼谷揭开帷幕。4年多后,曼谷大京都大厦正式落成开场。这栋建筑魔幻到一样望去你会以为自己踏入了Minecraft的沙盒世界,着实以其前所未有的像素风格惊艳了全世界。
最后,我们不妨再回到未来主义建筑的发源地——欧洲。
就在林格托工厂所处意大利的邻国,奥地利格拉茨这座遍布巴洛克式历史建筑的城市里,一栋宛如外星生物一般的建筑藏匿其中。
这是2003年落成开业的格拉茨艺术馆(Kunsthaus Graz)。
它的“外部皮肤”下藏着近千个通过中央计算机控制的荧光灯,现代技术的加成让这座建筑充满科技与智能感。白天它就像一头安静的蓝鲸静卧在城市中,而到了晚上,绚丽的灯光又让它变成一头深海的发光巨兽,十分瞩目。
内部构造
窗口及其可调控的灯
未来主义风格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究竟是要依靠新材料的出现,还是仰仗于天才建筑师的横空出世。这还是一个未能得到确切答案的谜题。
而逐渐跻身全球一流强国的我们,在文化艺术上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否把握机会如当年苏联老大哥一般畅想未来并付诸实践,创造出一系列惊艳全球乃至后代人的作品。
这也是我们所期待,并值得为之奋斗的。
看完这么多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不知道其中哪一座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呢?
又或者大家是否曾在旅途中邂逅某些第一眼就让人惊艳不止的建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有机会一起去打卡,一起“见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