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愿军的胸牌佩戴时间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 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志愿军从编成到出国,时间很短,一切准备工作都很仓促。首批入朝部队军官有穿着朝鲜人民军军服(不带军衔肩章),师职以上穿将官服、团营职穿校官服、连排职穿尉官服,但绝大多数都穿解放军军服,都不戴帽徽、胸章……
冬服问题引起志愿军司令部、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此,中央人民政府紧急成立东北军服厂,并下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用缝纫机,以解志愿军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给志愿军的军服一定要用新棉花、优质棉花!为什么一定要用新棉花?因为新棉花不但蓬松、保暖,更重要的是干净,战场上一旦战士负伤,可以掏出棉衣里的棉花止血。当时严惩了个别不法奸商,他们在给志愿军做的棉衣里塞进劣质棉花,致使志愿军战士负伤后感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东北地区作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基地,为志愿军提供了大量军服、军鞋、食品、炮弹、火箭弹、炸药等军需物资。仅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沈阳、旅大、哈尔滨、长春,在志愿军入朝后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生产了上百万套军服,保证了前线将士的需求。沈阳各个被服厂克服了生产能力低、条件差、人手少等困难,全力投入军服生产加工,同时还动员了10万多名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军服生产,先后生产加工了棉衣、棉被、棉帽、袜子、手套等55万套,及时送往前线。
那时,除东北地区外,华北地区所负担的后勤供应任务最重。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在总参主要协助周总理处理抗美援朝事宜,因后勤供应问题和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薄一波常有联系,彼此关心。对此,薄一波印象深刻:“记得首批志愿军入朝,比较仓促,又临近严冬,官兵过冬的棉衣还没有解决,荣臻同志非常焦急,多次打电话跟我商量怎么办。根据他的要求,我在华北全区进行动员,发动群众昼夜赶制,很快就为出国部队解决了大批棉军装和被服。”
朝鲜战争进入第二年,停战谈判开始了,战场形势有所缓和,志愿军的军需装备也有所改善。1951年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个冬天来临之前,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已备齐了当年的全部冬服。在冬装还没有完全从祖国的被服工厂运出时,志愿军的后勤部队就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为胜利完成今年的供应冬装的任务而斗争!”“为保证不损失一件冬装而斗争!”在后勤部队里,从上到下,都建立了接运冬装的严密组织,保证冬装按时发到战士手中。
志愿军军服的改进
志愿军在战争实践中发现,原套头式单衣(仿苏式)透气性差,而且负伤后难以脱卸,影响救护;棉花易滚花成堆,影响保暖,且易被刮破:栽绒帽没有听孔,不利防空袭防炮击;毛皮靴腰矮,容易灌雪……
1951年6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下达《关于志愿军冬服式样与质量的指示》,对朝鲜战场志愿军干部、战士棉衣裤、棉帽、毛皮鞋等都进行了一些改进。
(一)干部棉衣裤式样:上衣按50年式样加以改造,即:领子改为翻领,对开襟式,前怀里面加一护胸以御风寒;棉裤为马裤式,裤腿下端打五个扣;扣子用铜扣和电木扣,用帆线、轴线或丝线缀扣,以达到结实耐用的目的。
(二)战士棉衣裤式样:战士棉衣上身与干部棉衣式样相同,领子为直领稍加高加棉花,两肩加一块护肩布用扣子扎几道线使两肩耐磨;棉裤为西式裤大裤脚,裤脚口加抽带便于系住毛皮鞋腰;前膝加护膝,后裆加护裆,并带腰带:
(三)棉帽:以50年冬戴的朝鲜军帽式样,质量要求以保暖为原则,以栽毛绒、皮子和毛毯三种材料制作。
(四)棉衣及帽子的棉花均絮在里子上。
(五)棉衣、裤及棉帽面子布全用十四磅军布,里子用十二磅白洋布,棉花均用粗绒白花(每套棉花铺花四斤半,干部、战士同)。
(六)毛皮鞋:普通皮棉鞋为半长筒式,鞋前头加宽加高、加绒毛及加一层毡垫,使不夹脚不冻脚趾。靴腰高八寸,毛皮里子,帆布面子,使裤脚系住毛皮鞋的腰不冻脚脖子。鞋腰一边开口钉气眼带两根带,便利穿脱。营以上干部为长筒毛皮靴式。
此后,又将战士套头式单衣改为前开襟;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层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栽绒帽增加了听孔。经过多次研究改进,志愿军服装基本上做到了坚固、耐用、保暖、防寒,较好地适应了朝鲜战场作战的要求。
相比冬装,志愿军的夏装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基本就是50式军服去掉帽徽和胸牌
上甘岭战役中着夏装的志愿军战士,可以看得很清楚,没有胸牌、没有帽徽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我志愿军官兵(停战前)都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有些还是简体字。有些书籍中提到,志愿军入朝后,为区别于朝鲜人民军,统一佩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其实这不符合事实。志愿军从1950年10月入朝作战到1953年7月停战,都没有佩戴胸章,彭德怀司令员停战签字时也是没有胸章的。
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批准,志愿军干部战士开始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大体开始时间是1953年10月。志愿军胸章颜色、尺寸和用料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相同,是一块长方形白布条(双层布,表面四边有白色匝道),佩戴在左胸衣袋上方,印有黑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繁体字和红色的边框。反面印有四个红色表格,从上至下依次为部别《番号)、职别、姓名、使用年度,个人资料一般用钢笔、毛笔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