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精通精通客家话、白话,也能说标准普通话,有些古诗句用客家话也押韵
【本文由“北方不吃面男孩”推荐,来自《我香港人,说说香港两文三语(汉字/英文/普通话/英语/粤语)分化的状况》评论区,标题为北方不吃面男孩添加】
发文前提:吾自认精通客家话、白话,也能说标准普通话,三种语言可无缝切换。
客家话介于白话与普通话之间,相对白话来说,更接近普通话一点,打个比方,如果白话与普通话的差距刚好是10米远,那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差距是小于10米。
有人说白话念唐诗很押韵,那你用客家话念唐诗,也一样押韵得很,甚至比白话更押韵,甚至到元朝的也押韵,如:“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话用普通话念不押韵,但白话、客家话都押韵。
这说明,一、白话并非什么唐朝时官话,反而客家话与唐历史关系更近;二,起义的人,大概率是底层人民,受地方乡音影响,遣词造句当然以自己最熟悉的家乡口音押韵为先,不可能有什么官方标准口音作参考,所以现在人念起来不押韵,也属正常,就像以四川话为底色作的诗句,普通话怎么念也押不上韵。
至于有人说,普通话受到了北方草原游牧胡人语言的影响,不是纯汉语了,纯属扯淡。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与草原胡人的话,连语族都不一样,相差很远,可试听蒙语、满语配合感受一下,语法就更不一样了,可不是温州话与普通话那种语音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