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私立还是公立?
小编荐了篇吹捧私立的文章,其列出了私立的好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一看:
1、便宜,虽然私校收费,但校内有几十种社团课和培训班,还有各种校队,算下来比读公立+校外培训班划算得多。这一点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的,这还不算节省的家长的时间成本,一是上学早,放学晚,不至于影响家长的工作,二是家长不需要在校外培训班接送奔波。
买的没有卖的精,要相信私立还便宜如果是真的,只能说质量不一样了。私立学校是要赚钱的,而公立学校还在贴钱,唯一的可能就是成本大大的低,学校的成本低意味着老师的成本低,于是。。。。
2、私立小学硬件比公立好很多:学校前身是一个国际学校(只能招外籍学生的那种,因为本地外籍学生太少开不下去了),所以硬件配置很高。校园虽小,但很漂亮,很精致。一年级是六角形教室,采光通风都特别好,中央空调,触屏投影,有室内体育馆(这一点对夏天炎热,其他季节多雨的城市非常重要),有自己的食堂。旁边公立名校没空调,没食堂,没室内体育馆,其他各种硬件配置也明显不如私校。
私立的硬件一定要好,这是面子货,那么同样成本也会高,如果收费低,那么只能说软成本(即师资)更低。
3、小班制,30人。公校满额是56人。小班制的好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上的和谐。我研究发现,30个人左右是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界限,小于30人的集体,大多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超过30人,就不一样了。所以幼儿园和大学,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私校,班级人数大多在30人以内。后来也验证了我的判断,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甚至家长与家长之间,都保持非常和睦融洽的关系。这一点对孩子童年的幸福记忆非常重要。当然,这也跟私立学校本身的模式有关,老师对家长的态度很好,家长也尊重老师,支持老师放心大胆地去教育孩子。教师节老师也大大方方接受家长和孩子送的礼物,并在朋友圈展示,以表示对家长和孩子的感谢和尊重。
学校就是社会的启蒙,小班制对于照顾学生是有利的,但对于社会化氛围是不利的。同样关系和协是好事,但真实的社会并不是如此,是好是坏见仁见智。
4、小组式学习,每个小组5人,桌子是拼在一起的,一年级是梯形的桌子拼成一个多边形,小组内的座位、各小组的位置一直轮换,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吃亏。这是跟英国的私立名校学的,这种方式能培养孩子的团队协助能力,对孩子情商的发展也有很大好处。英国私校到中学时仍然是团队协作方式。
西式教育已经用结果证明了其失败。形式上的公平毫无疑义,实际上这种教育下的社会都是阶段固化的社会。至于培养团队协助能力更是扯淡,这不过是老公知编造的无数谎言中的一个。用应试教育出来东亚人和西方人谁更有团队能力现在还有争议吗?
5、课时几乎是公校的2倍。前两年公校的问题很严重,下午只有一节课,有的学校下午两点就放学了,旁边这个公校虽然放学晚些,但其实下午还是只有一节课,中午有很长时间没事,孩子只能在教室休息。今年政府强制要求延时服务,公校放学时间算是正常了。但私校也跟着增加了服务,现在我儿子早上7:30到校,先是武术晨练,然后吃早饭(自助餐),然后晨读,然后再上课。晚饭也在学校吃,6:30放学。中午几乎没有午休时间,有书法一刻,自主十分(每天一个小朋友上台PPT演讲或表演歌舞等),眼保健操三项内容。另外,每个孩子都会轮到在中午的学校广播里讲故事。
哎课时少不应该是作者心中优秀西式教育所提倡的么?更么又忘记了。
6、丰富的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课程外,还有丰富的其他课程,比如形体课,科学实验,各种项目课等等。还有每学年一次的美食课,每学年一次的野炊。学校的要求是六年级时能做一桌家常宴。美食课也是循序渐进的,我儿子班一年级学做水果拼盘,二年级学做寿司,高年级就做复杂些的菜品或面点了。
这个嘛事倍功办的事情。都是过来人,可以回忆一下,小时学的东西还记得多少,有用的还有多少?
7、丰富的活动:趣味运动会,草莓音乐节,远足,参观博物馆,六一盛典,英语挑战赛(我儿子一年级的英语挑战赛组织了五个小朋友合演一个歌舞,获得一等奖)等等。
哈哈,家长都喜欢奖,可是此奖非彼奖,有个同学骄傲的给我说他儿子是围棋业余五段,结果在网被无段的我打得满地打牙。
8、各种对外交流:疫情之前几乎每半个月就有一次国外的学校或学生来交流访问,高年级的孩子们直接参与接待。国内的交流访问也很多。学校跟境外多所名校建立了友谊关系,疫情之前每学年有一次国际交换生活动(短期)。
没明白这是想说什么,见过外国人比较荣光?
9、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结合:很多家长认为私立重素质,公立重应试,其实这个学校的应试教育也比公立强,传统课程的课时还是比公立多,每学期的最后两三个星期天天都在考试。小升初的成绩也很不错。
素质教育就是一个笑话,或许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素质。不是教的东西多会的东西多就叫素质。素质是学习或解决不会事物的能力。
10、学校到处是书,每个教室有一个书柜,班级统一买一批书,订一批期刊,孩子们还都拿自己的书过来分享(图书漂流活动),教室外的走廊特别宽,每隔不远就有一排大书架,孩子们在学校有看不完的书。孩子们每个人看过的书摞起来都比自己高,有一个班的孩子有好几个能写长篇小说的,好多班级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孩子们的作品。学校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是语文老师,所以学校对语文特别重视,每个班的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担任,招聘的语文老师也都非常优秀。学校还专门有一个语文教研室负责孩子的阅读,编纂的晨读教材非常好,另外给不同年级的孩子选择不同的读物作为课程补充。
总之,这所学校我非常满意,但这所学校非常非常偶然,我能遇到纯属运气,为什么呢?因为刚好遇到一位非常有情怀的校长,他把自己所有的才华、理想、情怀、想象力和对孩子深沉的爱都投入到这所学校里了。这种学校的出现很偶然,也很难复制,而且哪天如果换了如果可能也就没这么好了。
私立好还是公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看广告看疗效:
1、应试圈的(东亚)和西式教育圈的(欧美)无论在工程能力、团队组织能力、社会协调能力谁高谁低?
2、科技水平,看看欧美的大学中还剩多少白人?
3、素质教育出来的社会是什么素质现在还不清楚了么?
4、从小就教育平等公平的社会,为什么在黑命贵和黄马夹?
个人认为,西方这种宗教文明,在中国这种有社会大数据的文明面前就是弱智,近百年来的强大不过是运气拣到了块金子(工业化)当了一段时间的煤老板而已。无论在教育、治理以及制度方面图样图森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