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地方教育局当志愿者,帮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聊聊风闻的 “复印机难题 ”

【本文原标题为“由风闻 ‘复印机难题’回忆起的一段经历”,风闻社区进行了修改】

坐标阿卡林省某小县城。

2018年夏天,我在地方教育局当志愿者,主要工作是帮助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

办公室狭窄一间,放下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外加两个柜子,一个供来人休息的沙发,茶几。就已经有几分拥挤,办公桌上一台复印机,三台XP老电脑。 

我们又从楼上大会议室里借了六张桌椅,在隔壁空办公室排成三列,方便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和贷款合同。

这是我们的基础配置。  

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之中,虽然难免混迹了个别家境还不错的。但就总体而言,政策落到了实处。

家境较为一般的学生,大多来自县城下属的各个乡镇,村镇。因为首次办理必须学生和监护人都在,所以有的家长和学生甚至是特地从外地回来的

教育局离市区有段距离,光是从乡镇里来一趟就得小半天,要是少带了材料,那就只能第二天再跑一趟。  

进入正题,关于复印机

领导交代,人少的时候,带了原件在身上的,就行个方便,帮忙复印了,

但人多的时候真不行,毕竟事业单位经费紧张,我们自己都要求节省纸张。

所以遇上实在人多,又少带或者没带复印件的情况,我们会提醒马路对面就有复印店。

我们自己私下开玩笑说,给对面复印店老板带了这么多生意,应该和老板商量分成,当然这只是我们私下的玩笑话。

虽说是申请大学生助学贷款,但实际上来的大多是学生家长,父辈,还有爷爷辈的

和老一辈甚至老两辈交流起来,自然不如和大学生交流方便

不记得个人信息的,问信息问到一半,两夫妻突然吵起来的,反复涂改得重写的,带来的小孩在办公室撒尿的……  

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

有的家长甚至完全不会写字,拿申请书和贷款合同的样本照抄都有些困难,需要我来给他们代笔。当然,这种极端情况相对较少,也只有偶尔才会遇到。 

但来申请贷款的家长们,少带了一两份材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为了便民,领导让我事先在门上贴了一份所需文件的目录表,列举所需材料1234,各需原件或者复印件几份。 

遇上不知道需要什么材料的,我们解释一遍,然后让他拍一张目录表的照片回去,准备好了材料再过来。

有一回,一个大哥来帮孩子办助学贷款,得知是第一次过来,我告诉他需要哪些原件和复印件,特地嘱咐可以把所需材料的目录拍下来,回去都准备好了再过来。  

这很正常,我当时也没多想,嘱咐完就去隔壁办公室教其他学生和家长填贷款合同了。

第二天临近中午,来申请贷款的队伍依旧排出门外,办公室里三个人忙的焦头烂额,我两边跑,一边给来的人解释需要什么材料,一边跑隔壁办公室教群众怎么填写贷款合同。这也是常态。 

这时,昨天的大哥满头大汗的过来。好不容易排完了队,结果发现只带了原件。

告知我们的复印机不外借之后。我还是按照流程说:马路对面有家复印店

我记得那个夏天,平均气温接近三十度

大哥再次满头大汗的回来,却发现某材料少复印了一份。 

也许他当时赶时间,也有可能只是天气让他有些急躁,说话也有点大声了:“我按你们要求准备的材料!我刚排完队,你这里不是有复印机吗?”

 我看他满头大汗,有些不忍,但看着后面的长队,也只能再次解释,复印机是我们内部使用的。

 大哥有点火了:“我在江苏办事的时候,人家都是给我们复印好的……我这都是按照你们要求准备的材料……” 

 “这个真的抱歉,这里人太多了,都少带材料了我们不可能都帮着打印。”我说。

 “我在江苏的时候人比这里多得多……”大哥吼了一句,嗓门有点大,另一个来当志愿者的小姑娘被吓了一跳,坐在打印机旁的电脑前,不知所措。  

我刚想继续解释,有个排队的大叔倒是说了句公道话:“江苏是江苏,这里是这里,你在这里就按这里的流程来嘛。”

排队的人们纷纷附和。

虽然那一刻我又疲劳又饥饿,但我顿时感觉所做的一切都十分值得

大哥还是有点不爽,但毕竟扭头去了街对面。再次满头大汗的回来之后,顺利完成办理。

食堂吃饭的时候,我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情,表达了一些不满。

领导说这事情也常见,同时和我讲了个趣事。

讲之前有个大学生,材料没带齐。

他的学生证原件放在学校。但这边需要学生证复印件。领导当时想帮他省点麻烦,就先收了他的材料,让他回头到了学校邮寄补充的复印件过来。

结果对方真的把补充材料寄过来了,但寄的居然是到付

我在这段时间里头接触到的人们,大多都挺和善,他们待我也大多很客气,完成手续之后,也大多都很礼貌的说,辛苦了,谢谢,抽烟吗?之类。

但我丝毫不怀疑,如果人多的时候帮着复印了,后面来的家长大多都只会带着原件过来。

今天在风闻看到复印机的问题,就想起这段经历

评论区里有说可以用共享复印机的,可以引进扫描仪的,推行全面电子化的,都是不错的方案。

但恕我直言,在大城市的市政部门,这些都很适用,但也只在发达地区的大城市适用。首先就是没地方放,其次也不光是资源消耗和经费的问题,而是在现有条件下是真的很难推行。

生活在现代化而又便捷的城市生活中,就难免会让人忘了村镇,乃至一些乡镇,仍然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社会结构

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没有和工业化生活接轨。

没有智能手机,不相信电子支付,不会使用自动存提款机,互联网简直就是妖魔鬼怪。

前几年银行和支付宝竞争激烈的时候,银行各个乡镇网点大规模推进机器代替人工,推广二维码和便捷支付。

结果就是每到农民排队去银行领取粮食补贴之类的福利的月份,银行就得专门雇佣大学生临时工来教老人们人怎么使用机器。

说是教,实际上是专门找个临时工看机器,替中老年人们操作

每到这个时候,乡镇银行狭窄的办公厅里,支行行长,柜员,临时工齐上阵,帮排长队的老人操作机器,找回密码,手机号之类。

甚至,基本的沟通和交流也会是一件麻烦事。

之前听一个乡镇银行职员讲了个笑话。 

说有一天一个老人来柜台,说儿子让他来拿个木马。该职员程序员出身,思维半天没绕出电脑病毒的坑,觉得这老人还挺新潮。

普通话交流半天,又用方言交流半天。才知道老人是来给存折设置密码

年轻人和倔老头都很难交流,更何况机器?

听不懂机器普通话的老人,让临时工给一句句翻译的,理解不了机器逻辑,当场和机器发飙的,和机器聊上天的……

几年前在网上看到的段子就是乡镇银行职员的日常。 

乡村和老人被现代化追赶,侧面看有几分搞笑。但这就好像突然告诉你:你前几十年的生活经历都不管用了,这其实挺残酷。

当志愿者的时候有不少趣事,但现在已经扯得有点远了,就先写到这里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