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思浩:愿能陪你久一点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专访卢思浩:愿能陪你久一点
“愿你要的明天,能够如约而至”,这是卢思浩在《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一书中,对于自己成长的感悟与理解。
当年创作这本书时,卢思浩连连被出版社拒绝。而时过经年,现在他已是作家排行榜的常客了。
这个夏天,经历了沉淀的卢思浩回望来时路,将带着全新增订的《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再度出发,与读者重逢。
“因为我们是相似的”
第一次读卢思浩时,他治愈的文风,贴近读者的亲身故事,发自内心的感悟,一瞬间击中了我。
字里行间虽是满满的温柔与治愈,却总能让人从中汲取大步向前的力量。而在他的微博里,聚集着无数个这样的“我”。读者们在他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借以宣泄不可与人言的情绪。
“共鸣”,“找得到自己的影子”,是大部分读者给他的评价。
对此,卢思浩认为,能引起共鸣的读者,是跟自己相似的读者。他坦言“写作的时候,我是在诉说自己的故事,我并没刻意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是不知道哪些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我想我写故事的时候,自己正年轻正漂泊也正迷茫,正开始孤独开始接触到失去,也决定坚持执着继续努力。我想如果不是一样想努力不甘心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的。”
而对于那些还处在人生低谷,倍感迷茫,沉迷于“丧”与“佛”的读者,卢思浩也诚恳的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保持健身和阅读的好习惯,身体的强健和内心的丰富,永远可以帮我们度过逆境。
另一个是还年轻的时候,就应该不甘心就应该折腾,哪怕没结果,也要看到世界有多大。平凡是好事,但看过世事后选择平凡才有意义。
“坚定地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有人欣赏就有人非议。在读者们感动于卢思浩走心的文字的同时,也有人批评说他就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鸡汤,写作手法及内容都过于浅显表面。
对于这样的批评,卢思浩欣然接受“我认为很多理性的批评都有他们的道理。
作者成为作家需要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有经历,需要有阅历,也需要经历时光磨练出来的文笔,这些都是我尚缺的东西。”但同时,他也表示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改变自己,如果有新的尝试,那一定是因为自己想要改变,“我希望我人生之后的每一步,都是我自己想要的,并且向着更好的方向”。
而同样的话语,也出现在了他对澳洲生活的感想里。
17岁只身一人留学澳洲,7年的岁月里,他尝到了满腹心事无人说的孤独与失落。而这样的一段岁月也让他明白,“从今往后我不管遇到什么,生活的孤苦也好,他人的不理解也好,我都可以坚定地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作为过来人,卢思浩同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个是要找到不要他人的生活爱好,这能让你度过很多难捱的时光。另一个是好好照顾自己,别难健康换。
最重要的是“不用管别人说什么,也不要在意所谓的回报,按照自己的本心,坚持下去。不用抱怨,也不要着急,慢慢来才是最快的方式。”
“尽力奔赴自己想要的明天”
追梦之路,从来不轻松。
多年以前,刚刚踏上写作这条路的卢思浩也经历过迷茫与挣扎,去尝试过自己不喜欢的事。
但正如他自己所说 “没什么比得过我喜欢。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尽力去奔赴自己想要的明天,那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了。”卢思浩坚持按着自己的方式,而我们也有幸读到那份特别的文字。
“90后作家排行前三甲”、“中国作家富豪榜提名”、“2015、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现在的卢思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四处碰壁的小新人了。
但他却并未因此满足。在潜心创作的同时,他也在用不同的方式体会写作,比如歌词创作和做主播。
卢思浩表示“写词能让我精炼自己的语言,主播能让我重新阅读我的文字。”
“愿能陪你久一些”
从13《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首次面世到现在,卢思浩已经出版4本畅销书,销量累计百万,广受读者好评。此次旧书再版,卢思浩也是诚意满满。
除了部分章节的修改,还在书尾新增了十篇文章,记录了他近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不仅如此,此次新书的编排也做了全新升级,“我想把它做的更精致些,更不易损坏一些,这样也能陪读者久一些”。
Q&A 小 彩 蛋
Q:你在《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里说到,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个可以让你上升37.2度的人。去年,你接受专访时表示还没遇到。今年,你遇到了吗?
A:还没有。快到“而立之年”了,反而心态平和。
以前觉得成家立业很重要,现在觉得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即可。“立”不是成家,也不是立业,而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立”住,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活自己即可。能遇到固然最好,遇不到我也能好好的。
Q:读者们都很在意你熬夜这件事。你也自诩是个熬夜控,半夜发微博时还会被读者催去睡觉。虽然深夜是灵感爆发期,但你有考虑过为了身体早睡吗?
A:有考虑过,但是做不到。可能是黑夜更安静,更适合我这样的人感受吧。也知道工作可以白天做,可白天总有各种打扰,我自认为还没有修炼到能自我排除所有干扰的境界,暂且先用黑夜做个天然屏障。但我也会注意身体的,多补充维生素,多锻炼,希望读者们不要为了我担心。
Q:最近有很多影视剧都是来源于文学作品改编。请问你自己是否有考虑过将书籍影视化?如果有的话,希望会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呈现哪一部作品?
A:有考虑过,但并不着急。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先以网剧的方式表达我的《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算是一个念头吧,因为这本书里有很多身边朋友的故事,一个私心就是希望能用影像的方式把这些朋友把我们的青春记录下来。当然隔行如隔山,还需要时间去打磨,需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