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观后小感

昨天用两个半小时看完了《我和我的家乡》,概括下几点观后感:

第一,电影确实还不错,但看前不要抱太大的期望,不然会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第二,5个小故事通过家乡这一主题串联在一起,印象中每个故事都是约30分钟时长,这种时间分配就有问题,有的故事给30分钟还是感觉说的不完整,想展现的意思没有表达到位,有的故事呢,又像是十几分钟的小品强行拉长到三十分钟,另外,这样的方式感觉更像电视剧而不像电影-----电视剧类似短篇小说,电影类似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写的再好,也无法替代长篇小说

第三,大致概括下每个故事:

第一个《北京好人》,因为农村进城做外卖员的表舅需要看病开刀却没钱,在京城做保安的葛优就拿自己的医保卡给他冒用,想通过这种方式自己不花钱又帮到了表舅,阴差阳错之下还是没有成功,但送表舅回老家后却发现表舅妈已经偷偷给抠门不愿买保险的表舅买过了农村居民医疗保险

----这个故事有两个点可以拿出来说一说,一个是外卖员快递员这样的底层职业,职业保护的问题,美团饿了么四通一达每年的报表上利润都是以亿计,并且形成了垄断,已经到了国家制定和执行相关规定保护这些行业基层从事人员的基本权益的时候了,第二就是类似农村医疗保险之类的很多国家制定的惠民措施,从纵向上看,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从横向上看,当今世界没有几个国家能让国民以如此低的成本享受这么好的保障,这又延伸出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让国内的人民了解和应用到这些惠民措施并感恩实施这些措施的党和政府,二是如何对国外讲好这样的中国故事。

第二个《天上掉下个UFO》,乡村发明家黄渤发明了一个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试飞的时候被当做UFO,所在的村子借机大打UFO旅行牌-----这个故事就是我说的十几分钟的小品拉长成了三十分钟的短剧,虽然堆砌了大批明星(至少一二十个),剧情里也花里胡哨的塞进了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咫尺天涯错过的爱情,直播和粉丝打赏,伪科幻/推理等元素,但不能掩盖这是五个故事中表现的最不好的一个。

第三个《最后一课》,普遍认为这是整部电影中最好的一个单元。为了帮助患病的范伟老师,当年的穷孩子穷学生,现在的新农村经济振兴领头人们,尽力营造一个30年前村镇学校合并前范老师上最后一课时的情景,故事本身不错,但也谈不上特别经典,因为类似的故事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但短短30分钟,范伟演的是真的好,从流露出的片花中能看到,拍摄现场的张译等人都看的是泪流满面。唯一的瑕疵就是电影中的村子明显能看出是把多个村子的优点全汇聚到这一个村子里了,让人觉的有点不真实而脱戏-----就像最后那个灯光辉映的“学校”,明显是一个酒店或商业场所而不是学校,其实这样还不如拍个类似第四个故事中的学校场景更有感染力。美当然可以感染人,但是真实的美更感染人(有观友告知玻璃房子的学校是真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这里就不修改了文章本身了)

第四个《回乡之路》,直播女王闫妮事业成功了回家乡参加母校四十周年校庆,路遇生意不顺却强撑面子有欺骗之嫌的老校友邓超,最后却发现“坑蒙拐骗”的邓超,欠了一屁股债却帮助家乡改变了面貌,建立了新学校。这个故事通过对塑造出的高老师的怀念,折射出中国人民将4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改造成绿洲的真实奇迹。因为同样涉及到教师的角色,而范伟在《最后一课》的表现又太好,所以《回乡之路》被紧跟着放在《最后一课》是有点吃亏的,而且闫妮和邓超两人剧中角色的性格都有不讨人喜的地方,所以这个单元和第三个单元恰恰相反,故事特别出色,但是没有讲好,对不知道毛乌素治沙奇迹的人来说,看完这个故事还是没了解

第五个《神笔马亮》,画家沈腾瞒着怀孕的妻子马丽去乡村扶贫的故事。因为是结尾的最后一个单元,按中国人的习惯,最好是带着欢笑的情绪离场,沈腾马丽这个组合基本上还是完成了任务的,而且这个故事的寓意也很好,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稻田画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