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上重要节点——通道转兵会址芙蓉木林庵

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节点是通道转兵,通道会议。李德在《 中国纪事》 中称之为‘ 飞行会议 ’。这是通道会议见于史书最早的名称。研究关于通道会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召开过通道会议 、 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性质 、参会人员、 通道会议与黎平会议的关系以及通道会议的历史地位等几个问题 。绝大多数论者认为长征初期确实召开过通道会议 。 由于缺乏会议 的原始记录及相关文献 ,学者们所依据的多是亲历亲闻者的回忆或日记 , 因此,上述问题均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通道会议的深入研究还有待相关史料的发掘和发现 。

关于国内提到通道转兵,通道会议,取决于1959年,是刘伯承元帅提出的。刘帅于1959年发表在八一杂志<<回顾长征>>一文中,讲了红军十二月占领湖南边境的通道城后,立即改向贵州旳通道转兵,而没讲会议,但是提到当时毛主席的提议,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必然有个会议讨论研究,这样就提出了通道会议。其次是在1971年7月7日,邓颖超第3次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审察,看到长征主题的陈列部分时,邓颖超对工作人员说:“上次你们提的问题,回去我问了恩来同志,在长征途中是否召开过黎平会议和通道会议?恩来同志讲是有,开过黎平会议和通道会议。”自此,才在后来的党史书籍中出现了“通道会议”。

一.  否认通道转兵会议

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发生在中共桂林地委党史办, 灌阳、 全州、 兴安、 资源 、 龙胜县委党史办合著的 《 李德说的“ 飞行会议” 不是通道会议 》 、 黄汉星、 韦民、 王宪民著《 再论李德说的“ 飞行会议” 不是通道会议》 和曾景忠的《 通道会议研究》 之间。 《 李德说的“ 飞行会议” 不是通道会议》 和《 再论李德说的“ 飞行会议” 不是通道会议》 是 姊妹篇。 文章的作者认为, “ 飞行会议” 的内容是“ 通过了毛泽东经由贵州北上去和二、 六军团会合的主张, 否决了李德从平行追击我之敌军后面  北上的错误意见。 ” 即“ 飞行会议” 作出了经湘西南的通道继续向西深入贵州再行北上的正式决定。

胡绳主编的《 中国 共产党的七十年》 的表述是: “ 部队占领湖南西南边境的通道城后, 转入贵州。11 月18 日, 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 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计划 , 改向黔北挺进。 ” 有关通道会议的论文仅 50 余篇, 涉及的问题主要是: 通道会议是否召开过? 其实中央领导人到 70年代初就公开说到通道会议了。

二.   通道转兵会议会址问题

通道会议的研究也是 80年代初开始的。到目前照12 月4 — 12日中革军委发出的电文判断“ 飞行会议” 召开为止。

1:  中共桂林地委党史办认为(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 地点、 性质开的时间是12 月10日, 地点在广西龙胜县平等乡的龙坪,根本不存在,因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所在的中革军委二纵队当时在广西龙胜县广南城,博古、周恩来等一纵在平等乡,地理位置不符合。

2:   康健文在《 通道转兵的历史意义》 一文中 说: “ 根据通道县委的调查材料, 我中央纵队于十二月十日由广西龙胜进入湖南通道县境。同日, 红一军团二师的先头部队进入通道县城(今县溪镇)。《通道转兵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文中综合李德、 伍修权 、 吴洁清等人的回 忆, 认为通道会议除前叙外, 还有6人,分别是喻伟铖、印宇鹰、 林顺万、 李清菊、 马继善、 杨仲林等论者持此观点。通道会议是县溪镇 ( 恭城书院)召开, 这一说受到诸多质疑。伍修权在谈到通道会议时曾指出: “ 一纵队是指挥机关, 二纵队是随军委行动机关, 我没有过县溪浮桥 , 在通道老县城召开通道会议是不可能的。 ” 时任一军团十五师政委的肖华也回忆说 : “ 进到通道城的只有一军团的二师、 九军团主力和一军团的十五师, 其他部队都没有进到通道老县城。" 以此证明通道会议不是在县溪镇 ( 恭城书院)召开。

3:  郭德宏《 通道会议会址考证》中则对芙蓉或芙蓉里说做了否定性结论, 因为芙蓉或芙蓉里当时属绥宁管辖, 解放后才划归通道。如果会议是在芙蓉召开的, 就应该叫做芙蓉会议, 并注明芙蓉原属绥宁, 现属通道 , 而不应该叫做通道会议。

4:  曾景忠《 通道会议研究》 一文和牙屯堡外寨论支撑牙屯堡外寨说的依据主要是 : 1. 邓颖超的回忆: 会议是在城外附近农村某处一家农民的厢房里举行的, 当时这家农民正在举行婚礼。外寨村杨再隆老人的回忆 : 1934 年12月11日( 农历 十一月初五), 这一天正是外寨富户人家吴文用结婚办喜酒、此的日子, 他家有两栋房屋, 一前一后, 前面是他家的空房, 后面是他家住房。吴文用就在他空屋里摆酒招待客人 , 由于刚办酒席, 桌椅、 板凳还未收, 这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 确像学校, 也像庙堂。 说是以会议在12 月12日 召开为前提的。曾景忠还在《 通道会议研究》 中说:  2. 根据会议召开的时间(12月11日 ) 判定会议的地点是通道县的流源。通道会议是在下乡流源村召开的,是建立在通道会议是11日召开的推论上的,在上文指出通道会议11日召开之说难以成立。因此,流源村之说也不见妥当。

5:  石仲泉在北京收到吴河鲆提供材料证明通道会议是在牙屯堡外寨。来源于肖锋日记: “ 十月十三 日, 在渠水河畔牙屯堡的一个祠堂里, 我们又见到了周副主席。他今天显得特别高兴 , 连水也没顾得上喝一口, 就召集我们团几个领导开会, 亲自交代抢占黎平城的光荣任务。萧锋所记的 "通道会议" ,也许是认为会议会址(芙蓉)距离通道老县城县溪比较近就以为是通道辖区,当时众多外来人或者过路人之所以容易误以芙蓉是属通道县辖区导致,何况萧锋等和过路的红军?记者宋秀亮在该报 2003 年l2 月 9日第8 版 发表了《 通道转兵的 决策地》 一文, 进一步举证, 认为通道会议是在牙屯堡外寨村吴文用家召开的。

(据邓颖超回忆,会议是在城外一个村庄里农民的厢房举行的,当时这家农民正在举行婚礼),上句与下句不是存在疑问吗?原先是1971年之初中国革命博物馆工作人员为黎平会议和通道会议委托邓颖超询问周总理,怎么会有后来邓颖超回忆"通道会议"是在城外一个村庄里农民的厢房举行? 如果她知道当年"通道会议"所在地,怎么还要回去问周总理呢? 而且3次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审察,她都没有提到,只按周总理的原话告诉博物馆工作人员? 根据1971年7月7日的陈叙,军委在芙蓉木林庵召开"通道会议"时,邓颖超当时不在现场,自然不知道。1934 年12月11、12日当地举行婚礼是真,不但牙屯堡老寨举办婚礼,有芙蓉上陈团杨家婚宴,还有双江镇三处有办婚礼宴席,12月11日那天双江婚宴席曾被毛主席戏称之为 "为红军特备的 '接风酒' "呢!

三.   确定通道转兵会议会址

李伯雍、 田自保执笔的 《 关于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几个问题的探讨》和《 关于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几个问题的考证》两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判定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是l2月12日。一个根据是1934年12月12日这一天中央红军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都在芙蓉和芙蓉附近宿营, 为中央领导人在一起开会创造了基本条件。 另一个依据是12月12日19 时半, 以军委的名义发出了“ 万万火急” 的进军电报。 这份电报不像往常署名“ 朱” 或“ 朱周”, 可见是经中央领导同l2月12日中央一 、二纵队的宿营地分别在通道(旧时属绥宁)的芙蓉和金殿, 芙蓉距金殿仅三华里路程, 在一起宿营为中央领导人在一起开会创造了基本的条件。此外, 芙蓉当地由紧密相连的三村十八寨组成, 有四百多户人家, 在离寨不远处有一座独立山村的木林庵堂, 可容纳二百余人, 具备大部队宿营和开会的条件。

刘伯承元帅1959年发表<<回顾长征>>时,芙蓉1951年已从绥宁县划出,归通道县管辖了。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版地图上,就标明了芙蓉在通道规划的版图内,在人们形成的概念中,自然认为芙蓉就是通道了。准确而言,会议名称最好叫“通道会议”,如需要以地名就该是“芙蓉会议”。

确定通道转兵会议会址是芙蓉木林庵之文献史料:  1.文献史料有<<长征日记>>中的陆定一、伍云甫在日记里明确指出1934年12月12日在芙蓉的说明。陆定一长征时任军委宣传部长,日记:"十二月十二日晴、军委二纵队到芙蓉寺附近,野战司令部到芙蓉"。伍云甫长征时任中央军委三局政委,日记:"十二月十二日 晴、大队伍六时出发,余守候一分队发‘5363' 、 '5413'、‘5458’等台电报,下午到达芙蓉宿营"。由于12月12日19时半的 "万万火急" 电报是中革军委在芙蓉会议上的最终决议。2.绥宁大事记:  民国23年(1934)12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从城步县长安营出发,进入绥宁县境临口、下乡、双江、芙蓉一带(今改隶通道侗族自治县),另一部300多人由城步县进入绥宁县境六甲、六马(今改隶城步苗族自治县)、平溪,在临口、下乡一带与主力会合。(12月)12日,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张闻天、朱德、毛泽东、李德等在芙蓉乡一座古庙召开会议,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省进军。史称“转兵会议”。3. 时任毛泽东警卫员的吴洁清回忆:“过了湘江后,走了一段,在一个什么地方住下了,一天晚上,在一个寨子,又不像庙的屋子里,主席、总理、总司令、刘总参谋长,还有几个我不认识,在一起开会,提了一个马灯看地图,我正在屋子前面守卫……”。时任周恩来警卫员的范金标回忆:“大概是进入贵州之前,毛主席、周总理、博古、张闻天等在一起开过一次会,是晚上在总部住的一家老财的堂屋里开的,点着马灯。当时中央军委领导负责人住在一起,芙蓉木林庵四周有围墙,庵里有正殿、东西厢房,还有天井,这样的庙庵建筑物就象我国北方的四合院,在北方能居住四合院的人家在当时不是地主就是老财。时任毛泽东警卫员的吴洁清回忆: "又不像庙的屋子里" 与时任叶剑英指挥的后勤纵队司令部政治宣传员兼联络员的罗明在回忆当时通道会址毛泽东住地是: "像学校,也像教堂(寺庙),不像住家房舍" 的一样。从地方史料中找到记载,当时芙蓉木林庵,包括芙蓉各村寨在内,曾经是义学教课场所,木林庵是寺院,不是人住家舍。

据《靖州志》载:雍正年(年)知县邬潘捐俸设义学于临口(今属通道县辖),乾隆年(年)知县董琰奉文准设义学处于罗岩里、石驿里、芙蓉里、半里里 (解放后均划归通道县辖),均为训苗而设双木冲(今武阳镇双龙村辖)。为训瑶。每处义学教师束修每年可于县库领取膏火银两。各处书塾均新建有房屋间,置有学田亩不等作为办学基全延请明师,聚集一般贫寒生童就学。芙蓉里(今通道县菁芜洲乡辖)义学书塾因人员和贫穷问题曾经多次迁移,民国初期迁至芙蓉古庙木林庵堂。后期又迁到多处(蒋家卜、上陈团、下陈团等村寨)办学。芙蓉木林庵这座房子就是这样引起当年红军战士后来回忆开转兵会议房子的形象:  像学校,又像教堂。房子很宽敞,四周有围墙……

另外, 毛泽东在1962 年夏同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柯谈到:“ 那个时候, 中央政治局开会。在会上, 李德、 博古仍主张按原定计划向湘鄂西方向行军。我当时就发言说, 建议中央红军放弃与贺龙会师的计划, 改变路线, 不向湘鄂西挺进, 而挥师向西,尔后向北进入贵州。 ”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