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票房第一,口碑却崩了,原因找到了
10月1日00:00,票房突破1亿,成为今年国庆档第一部破亿电影。
10月1日12:00,票房突破2亿,打破《哪吒之魔童降世》首日1.44亿的票房纪录,成为内地第一部首日票房破2亿的动画影片。
10月2日17:30,票房突破6亿…
刷新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单日记录、2020年单片单日票房纪录,《姜子牙》牢牢锁住了国庆档第一的位置。
依托于如此出色的成绩,它的东家光线传媒终于打了一场翻身仗(据报道,光线上半年净利润下滑了80.46%)。
票房不断刷新纪录,口碑却出现了两极分化。
豆瓣评分从7.5一路跌到7.1,距离破6一步之遥。
豆瓣评论和讨论区,一星差评、吐槽遍地开花。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某些网友发帖,号召大家举报它。
理由如下:
1、虚假宣传,给人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二部的误导。
2、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姜子牙》宣扬暴力血腥,侮辱中华传统文化。
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去的,有些孩子都吓哭了。
电影制作者为了自己的私利,制作暴力和血腥的场景,吸人眼球,你们这些拍电影的,良心何在?
你们什么时候能进步,什么时候能拍出《飞屋环游记》《疯狂动物城》这种有内涵的片子?
读了一些恶评,反思了这个举报帖,一时间,我有点惶惶然。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姜子牙》这部电影的确分歧很大,激起了两极分化。
但,如果偏激地、一味地去全盘否定,那必定是对它有一定的误解。
今天,我准备把它“大卸八块”,谈一谈优点和槽点。
《姜子牙》
2020.10.1
警告:本文有剧透!有剧透!有剧透!
>>>>对神话的解构
《封神演义》一书中,姜子牙的故事线索本来是这样的:
32岁登上昆仑,拜元始天尊为师,72岁奉命下山。
此时,天下的大环境充满变数。
一方面。
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写诗调戏了女娲。
盛怒的女娲安排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潜伏商宫,用女色魅惑纣王。
千年狐狸精化身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苏妲己,没日没夜地和他纵情声色,让其荒废了江山社稷。
《封神榜》1990版
另一方面。
每一千五百年一次的劫难就要来临。
道士、神仙组成的阐教,只有杀生才可以度过此劫。
趁着纣王暴殄天物,害虐烝民,阐教、截教、道教共同编撰了一册“封神榜”,册封了365位正神。
姜子牙承奉天命,拿着打神鞭、骑着四不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伐纣,并执行封神的任务。
《封神榜》1990版
一直以来,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总有一种偏见。
国产动画为什么总爱围绕着传说神话转,就不能原创一些新鲜的故事?
其实,像《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这种“神话传说系”,是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全新的改编,根本没有照搬原有的故事。
作为彩条屋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也走了这条路。
它没有关注姜子牙在《封神榜》里的故事,而是依靠想象,结合现代审美,脑补了一个封神之后的外传。
但,这次对神话的解构因为编剧自身的缺陷,出现了偏差和断层。
1、陷入中年危机的姜子牙
“我看到伙伴倒下,我听到梦碎的声音。
历经挫折,一生疲惫。直到有一天,终于站上云端。他们却不在身边。我才发现,得到越多,孤独就越多。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姜子牙的内心独白,是身处中年危机的真实写照。
率领众神打败九尾妖狐,取得封神大战的胜利,风光无限的他,即将被封为众神之长。
赢得越多,站得越高,越感受到功名的无用,对自我多一份怀疑。
于是,他出现了所谓的“认知失调综合征”。
因心存一丝善念,被九尾妖狐“迷惑”,姜子牙曾经的价值观彻底崩塌,认知出现了迷乱感。
神力被封印后,还被贬到北海。
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他被世人群嘲为三界败类,失去了曾经的荣光。
用现代思维概括一下姜子牙的遭遇,那就是:
一个经历中年危机的颓废社畜,被公司总部打入冷宫,试图再次上位。
人到中年的姜子牙,内心云淡风轻,丝毫不在意。
无论境遇多么糟糕,充满执念的他坚持寻找真相。
当初在斩杀九尾妖狐的时候,他看到的女孩到底是谁?
她真的存在?还是天尊口中所谓的“幻象”?
2、小九跟姜子牙上演《这个杀手不太冷》
想什么,来什么。
编剧为了不让姜子牙白等,立马安排女孩出现。
女孩的名字叫小九,一直被一个黑色花朵和阿父的梦困扰着。
为了找回失去的过去,寻找自己的身份,她与姜子牙偶遇了。
一个是长着狐狸耳朵的萝莉,一个是贬下凡间的中年大叔。
一个为了寻找阿父,一个为了寻找九尾狐妖的真相。
两个人结伴一路,奔赴幽都山寻找所谓的答案,上演了一出《这个杀手不太冷》。
十分遗憾。
因为编剧的自身问题,小九这条故事线残缺不堪。
例如,小九的梦是怎么回事,电影没有解释清楚。
如果说,这个梦是九尾妖狐引他们去幽都山的妖术。
那么,为何丢掉一半元神的九尾妖狐是如何做到托梦的?
电影里,没有讲。
看到电影后半部分,我们知道,幽都山有狐妖的消息是谣言。
那里只有一个疯疯癫癫的纣王。
难不成,幽都山一行就是让纣王出来跑个龙套,然后再送死?
3、申公豹是个工具人
我相信,很多人选择看《姜子牙》,一部分原因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而《哪吒》中的反派申公豹成为构建封神宇宙的纽带。
不过,看完电影的你会发现,申公豹有点不对劲。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个阴险狡诈的大反派,变成了一个蛮力勇猛的傻憨憨。
《姜子牙》里的申公豹变成了姜子牙的小迷弟。
为了追星,他私自逃出天界。
为了给姜子牙救小九赢取时间,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与九尾妖狐对抗,壮烈牺牲。
当观众正在为小豹子的死抹泪的时候,申公豹在故事结尾竟然又“复活”了。
申公豹究竟死没死呢?
编剧没有解释,让我们自己去猜“复活”是幻想,还是现实。
4、元始天尊变成了大反派
元始天尊变成反派,这是整部电影对原著的最大改动。
封神大战的真相,变成了他与九尾妖狐的私下交易。
电影在上映之前,宣传方发布了一张天尊与九尾的海报。
上面写有一段话。
“我有一法,能助你狐族翻身,位列仙班,亦能拯救苍生。你可愿意?”
这句话,刚好剧透了元始天尊的把戏。
他利用九尾妖狐升仙的私心,利用狐族打压人间,再来一出卸磨杀驴,抹除狐族。
然而,电影对于元始天尊的刻画并不多,导致人物形象单薄。
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何要在九尾妖狐和小九身上加一把宿命锁。
导演解释说,这一切都是师尊的计划,他宿命锁将狐族和人族绑在一起,导致商朝腐败,这样他才可以趁乱派姜子牙伐商,以“救世”的姿态,一统三界 。
但影片的叙事太过简陋,导致许多观众看不出这其中的逻辑。
最后姜子牙对师尊的质疑的爆发,也就带不起观众的情绪。
>>>>姜子牙不敢反
“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
持此信念的姜子牙,为苍生、为伙伴、为自己,反抗着不公。
引发他要对抗不公的主要原因就是——
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上著名的思想实验之一,由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首次提出。
它探讨了功利主义与源自康德主义的道德义务论之间的问题。
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电车,即将撞死前方轨道上的5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1个人。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5个人会被撞死。
你手边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车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1个人。
那么,面对这个难题,你将如何选择?
1个人的命重要,还是5个人的命更重要?
在生命面前,无论做出哪一种选择,都会面临道德的审判。
同理。
在元始天尊的眼里,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人间,这样更值得。
姜子牙偏偏认为,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救下每一个眼前之人才是真理。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无论是神、是人、是妖,皆不可欺,不可操纵。”
姜子牙揭竿而起,反抗元始天尊代表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种反抗,是个人与集体的对抗,是个人与体制的较量。
他毅然决然斩断天梯,截断人间与仙界之间的联系,有一种史无前例的革命感。
不得不说,这个立意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最大胆的立意。
因为种种原因,编剧畏首畏尾,导致这种反抗最终具有不彻底性。
换句话说,姜子牙不敢反。
师祖这个角色出现,惩治了为非作歹的元始天尊。
这直接意味着,姜子牙压根就没有彻底打倒权威。
故事大结局,只是一种高段位的权威打倒了现有的权威而已。
>>>>技术不再是短板
世界观没有系统展开,东一头,西一棒,让观众看得很累、想提前离场。
姜子牙、元始天尊、小九等角色的配音依旧突兀...
《姜子牙》的毛病很明显。
差归差,但它的动画制作的部分,绝对值得夸一下。
它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动画在制作方面的进步。
大禹遗迹、战时废墟、冰封北海、18万级台阶的天梯、高达500米的北海镇斧…
每一处细节都是从《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古书里提炼而来的灵感。
1560多个日日夜夜,1600多名工作人员的熬夜奋战,创作出1300个特效镜头。
为了让细节更完美一点,平均每个镜头都需要修改20版。
一次次的调整,最终创作出了一个充满东方韵味风格的国产动画。
除了三维动画,《姜子牙》的二维动画也十分出彩。
“美的东西,国风的东西才会让观众疯狂。”
李炜导演在《姜子牙》立项之后,就发誓一定要做一段二维动画,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姜子牙》。
为了追求敦煌壁画的风格,细致打磨每一个分镜。
制作完之后,他拿给《大鱼海棠》的导演张春看了看。
对方直接说,“你这个片儿,从工作量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后来,张春还帮忙给《姜子牙》的二维背景画调了一个月。
《姜子牙》票房爆了,这是给动画制作者注入一剂强心剂。
《姜子牙》口碑不佳,这是给动画编剧敲一次警钟。
现如今,观众的审美趣味已经进步,仅仅靠着视觉特效就可以一口吃个胖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既追求视觉特效的精美骨架,也在乎故事文本的血肉之躯。
恳请,国产动画制作者们千万别忽悠了观众。
你们真诚,我们才会包容、才会被感动。
最后,借用《姜子牙》特辑里的一句话收尾:
“愿中国动画不再是一个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