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和杀害有许多共性,暴力可以评估预测,有关机构应该强化这方面的犯罪心理学培训
【本文由“千笔小羊”推荐,来自《拉姆这样的受害人越多,审判越轻,一些人所谓的“打拳”就会越来越有市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从家暴到杀害有许多共性。
比如男方失业、上门女婿等造成的低价值感,发出威胁信号,升级的暴力行为,用伤害孩子或女方至亲的方式迫使就范等等。
有很多的端倪,需要警方或社会组织作出科学的评估预判,
记得观网不久前就发过一篇丈夫用殴打孩子来威胁逃离家庭的女性,印象中,也看过某地网红主播分手后被男友当街杀害的案例。
总结一下会有许多共性,暴力行为的发展阶段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评估预测的(没有受到有效遏制或威胁生效,对于家暴者而言都是肯定的信号)。尤其网络社交这么发达的今天,对方如果能频频接触到女方信息,用黑暗心理将一切积极向上的信息转为刺激痛点,极度的自卑自弃,便容易转化为凶残的愤怒报复,拖她甚至无辜的人一起毁灭。
警方或者社会救助机构,应该强化这方面的犯罪心理学培训,如何评估危险程度,如何干预才能有效打断家暴升级到杀害、反社会。如何给陷入疯狂的人指出另外的出路。
而从社会文化层面,是如何教会他们不再视有过情感纠葛的女性为私产,视其他生命为人质。也包括社会性别塑造带来的,男性对亲密关系中女强男弱,或被分手的过度耻辱感。后者尤其容易走极端。
但凡这样的悲剧,后果一定是全社会共同承担,无论男女。这不仅仅是打拳的问题,我相信,即便不用“让女性减少打拳”为说服理由,面对这样的悲剧,大多数人都会震颤,无论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