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败给体测,我的机会来了?

配合B站观看体验更好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Z4y157w7

不管你关不关注体育新闻,这两天应该都有一种“活久见”的感觉。

震惊!泳坛新星破亚洲纪录却因为跑步慢而无缘决赛!

500

奇葩!世界击剑冠军因跳绳不够快被淘汰!

500

洋葱新闻都没想到还能这么搞!

这些魔幻现实,都源自体育总局推行的“体能大比武”。今年初,体育总局下发“强化体能,恶补短板”的通知,将体能达标作为选拔运动员的前提条件,不达标者不能参加东京奥运会。

对运动员体能有高要求是正常的,但看到测试项目以及体能与竞技成绩挂钩以后,大家都裂开了。

拿游泳来说,这次全国游泳冠军赛规定,预赛成绩前16名,体能成绩前8进入决赛;体能成绩相同,再按照游泳成绩排名进决赛。换言之,体能成绩比你的专项技能还要重要。

500

而游泳考察的体能项目有哪些呢?垂直纵跳、引体向上、30米跑、3000米跑……其中,3000米跑项目,男女运动员要分别跑进11分和11分半才能满分。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一个“滑铲”的事儿,并不是!

500

这个速度相当于平均配速3分40到50秒。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800米或1000米体测成绩就知道这是什么概念了,况且你不可能用短距离冲刺的速度跑完整个3000米吧!

500

而且,女子游泳运动员的满分标准已经快赶上女子田径运动员国家二级的水准了,一个不会做引体向上的游泳运动员,不是一个优秀的国家二级长跑选手。

练游泳的,脚踝关节需要非常柔软,打腿时对身体产生的推动力才会大,对腰腹和双腿产生的负荷才会小,这样才能游得快。但是,练田径的脚踝要硬。这就存在一个很大的矛盾点,你到底是要我硬还是要我软?

于是,脚踝关节忽软忽硬的游泳运动员这次尤其惨,频繁出现在神奇的新闻里:

18岁的泳坛新星王简嘉禾在今年全国游泳冠军赛的预赛中,同时打破了女子150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却没有进决赛;

傅园慧是女子100米仰泳项目预赛中,唯一游进1分钟大关的选手,也没进决赛。

500

余贺新在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中,打破了宁泽涛保持的全国记录,还是没有进决赛。

游泳运动员游得快又怎么样,你跑得慢啊!

龟兔赛跑为什么乌龟赢了?因为兔子偷懒睡觉?错!因为它体测游泳没有过!惊喜不惊喜?

500


当然,“体能大比武”并不是针对游泳队,在座的各位运动员都逃不过。

隔壁花样游泳也是大写的惨。这个项目是水上芭蕾,艺术表演嘛,很美,选苗子的时候就得找体态颀长、形体良好的。但是,奥运亚军黄雪辰、孙文雁就是因为腿太长,实在做不来“坐位体前屈”,倒在了决赛大门前。

500

更魔幻的是击剑,连击剑都不比了,直接比坐位体前屈和跳绳,拿过世锦赛冠军的孙一文和林声直接被刷下去了。

500

就连象棋选手都逃不过,老年组一大把年纪了还得去扔6米多的实心球,3000米快走只给三四十分钟。以前大家早上起来喝喝茶,研究研究棋谱,现在倒好,都给我去晨跑!

照这个趋势,围棋、跳棋、桥牌什么的应该也逃不过。哎我说柯洁,别看棋谱了,体育总局喊你晨跑啦!

500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那田径运动员体能应该很简单吧?并不!对短跑运动员来说,主爆发力的白肌纤维比例越高越有优势;

长跑运动员则需要主耐力的红肌纤维。短跑运动员频繁练长跑反而会把白肌纤维转化掉,所以他们很多人的3000米可能连普通人都跑不过。

苏炳添就在上半年自曝,他3000米跑了13分38秒;

500

当时还被一群键盘侠嘲笑:你是负重跑吗?

500

苏炳添当时还解释了,说3000米是慢速的有氧运动,短跑运动员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为主,如果太过训练长跑,反而适得其反。

这次的全锦赛苏炳添缺席了,如果他参加,以他这个3000米速度就是不及格,那大家可能会看到一则更无语凝噎的标题:

短跑冠军苏炳添因3000米没跑好无缘短跑决赛。

刺激。

运动员的体能确实重要,就拿赛会制比赛来说,可能会遇到兼项或一日多赛的情况,没有良好的体能,会影响到比赛发挥。

但是这次的事情之所以争议这么大,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一刀切。不管什么运动项目,体测都被限制在了几张表格中,用统一、固定的数值衡量,不仅对运动员本身的专项毫无助益,甚至还可能造成伤病。

逼着游泳运动员跑3000米,还莫名其妙考垂直纵跳,这个感觉就像,学校费时费力开理科班培养了个优秀的奥数选手,导致人家极度偏科,现在又以语文、英语挂科为由不让他参加奥数比赛,这么瞎折腾你到底图啥?

傅园慧的“洪荒之力”这次也救不了她,她哀嚎想不到自己这辈子也有跑步的一天。

500


没有比赛资格都算轻的,如果盲目让一个运动员去做不适合自己的体测,甚至可能会让他受伤。

去年的CBA赛场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效力于上海男篮的中锋张兆旭在进行深蹲测试时,旧伤复发,痛苦地倒在地上。

当时很多人就对CBA的体测项目提出了质疑,让一个2米21的大高个去做高强度的深蹲,合理吗?

有媒体报道说,从去年到今年,包括游泳队和田径队在内,已经有部分“国字号”运动员在强化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病,甚至影响了专项成绩。

500

运动员为了提高专项成绩,很多已经一身伤病,万万没想到还有为了体能测试而增加伤病的一天。

有意思的是,有人体能标准降低了,成绩反而提高了。两届奥运会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链球运动员谢迪赫,1980年时的基础力量水平为深蹲290公斤、抓举140公斤、高翻170公斤,专项成绩为81.80米。

转投知名教练邦达尔丘克门下三年后,他的基础力量退化到深蹲240公斤、抓举115公斤、高翻155公斤,但专项成绩却提高到86.30米。

这个时候,你还要坚持用体能成绩来衡量运动员的实力吗?那你比的到底是运动员的专项还是铁人三项?

于是这就涉及到“体能大比武”的第二个槽点了:本末倒置,体能测试成绩比专项成绩还重要,甚至替代专项,比如击剑,就离谱。

体育总局说,要把体能测试当做东京奥运会的选拔标准,然而东京奥运会并不考体能啊!东京奥运会如果也说16进8用体测成绩来淘汰运动员,那全球运动员都集体去练3000米得了,还分什么项目。

王简嘉禾性子直,比赛以后直接说,“我们也不是不重视体能,但不能成为决定性的东西,这次以体能来定前八,还是稍微欠缺一点。”

这哪是“欠缺一点”?完全没道理好吗!用体测成绩来决定决赛名单,最终就出现了非常荒诞的一幕:

9月27日的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资格赛排名第3-7名及第9名的运动员因体能成绩太低被淘汰,导致本应有8个人同台竞技的决赛,只有5个人参加。

资格赛中排名第11的运动员,靠一个难度系数仅为2.0的简单动作,获得了全国第五。

500

这结果央视解说员都无奈了:“代码的后面两位数字越小,代表越简单,我刚才还在想,第三位是什么,其实是1-0-0,就是最简单的,前手翻类的、难度价值最低的2.0分的动作。”

我对这位小运动员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制定规则的人就令人无语。如果东京奥运会参赛名单也这么选,大家可能会有幸见证有史以来最奇葩的一届奥运会。

前两天,泳协还有人出来说,咱们加强体能、恶补短板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运动员对标世界顶尖水平,傅园慧他们现在还差得远。

恕我直言,世界顶尖的运动员也不是靠这种一刀切的体测成绩选出来的吧?

体能是任何运动的根基,它决定你能否灵活使用专项技术,是下限。而到了职业层面,体能决定实力的说法就得打个折扣,决定上限的,更多是专项技术水平。

就拿国足来做例子。这次“体能大比武”,让很多老球迷恍惚觉得“12分钟跑又回来了”。这个“12分钟跑”,是中国足协在1994年职业联赛成立之后进行的体测,简单来说就是给你12分钟看你能跑多远,跑3100米才及格,低于2900米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本来已经很难了,地点还是在高原海埂,2900米就成了当时球员的“生死线”,很多人迈不过这条线,比如李红军就栽了,他因此失去了参加1994年甲A联赛的机会,测试后他趴在国家队主帅施拉普纳的肩上泪流满面,成为当时的头条新闻。

同年,前国家队球员、现中国足协副主席高洪波为了逃避“12分钟跑”,直接转会新加坡联赛效力了一年。

足协设置这么严格的体测,实在是因为当时球员的体质太差了,有人连半场都跑不了。虽然这个体测项目后来被取消了,但很多老球迷都对“12分钟跑”印象深刻。

直到今年7月,美团CEO王兴还在拿这个说事儿:清华男生3000米都能在12分钟内跑完,国足还跑不过清华普通男生。话一出就被疯狂抨击,说足球是个复核运动,不能仅凭体能来判定球员实力。

500

足协在2003年提出的YOYO体测,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受争议。YOYO体测要求球员在相距20米的两个标志物之间,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带有间歇的折返跑,这个项目后来也取消了,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许多职业运动员的体测达标率已经接近100%,测试意义不大了。

今年3月,足协开展“春季大练兵”,YOYO体测与“12分钟跑”再度回归,只不过只用于检测球员身体状况,不再决定参赛资格。中超各队球员悉数过关,体能状况良好。

没想到吧?国足体能水平竟然还很可以!

然而看看现在国足的成绩,你就会发现果然不能只看体能。国足缺的是体能吗?不,是球商。

反观NBA掘金队的约基奇,以前是个实打实的大胖墩,看他打球,刚过半场就好像快累死了似的。

500

500

这还不算,他的弹跳也不好,脚步也很慢,拖着一身五花肉在篮下晃来晃去真的很急人。

但是他的能力有目共睹,没打几年就进了一阵。他靠的是啥,是高超的球商,后卫般的投射和组织能力,放眼全联盟的5号位,也是数一数二的。

难道你就因为他体测摸高太差,就说人家配不上全明星?那大麦基上好不好啊?

菲尔普斯被称为“水中飞鱼”,北京奥运会上狂揽八金,然而当时关于他最出名的一篇文章标题却是:《水中超人陆上不及常人,菲尔普斯走路竟时刻会摔跤》。

500

不仅走路老是无缘无故摔跤,他在地上的体能测试还总是队里的最后一个,如果按我国最近这个标准,还想啥奥运会金牌啊,参赛资格你都没有。

当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神人,比如C罗、詹姆斯这种“六边形战士”,他们就是“体力怪”、“弹跳王”、“技术控”、“猛男”的结合体,实在是太太太个例了。

这次中国运动届的体测改革,也有顶尖运动员存活下来,比如游泳队的领军人物徐嘉余。但这毕竟是少数,对绝大多数运动员来说,要全面发展是不太可能的,偏科才是正常现象。

这次的“体能大比武”也有正面教材:国乒队。包括马龙、陈梦等在内的所有参加全锦赛的国乒运动员,都参加了体能测试,并且全部顺利通过。

500

500

来看看他们的体测项目:30米冲刺,腹肌耐力,背肌耐力,侧向滑步,A字移动步法,双摇跳绳,坐姿旋转抛球,立定跳远。

看过乒乓球赛的朋友应该可以看出来,这些都是比赛中需要用到的技巧,所以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

如果体测项目都像国乒这样适合运动员的发力方式和训练习惯,那肯定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的质疑。

体育总局搞“体能大比武”的初衷是好的,我们应该正视我国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面与国外先进系统的差距,但这绝对不是靠简单粗暴地一刀切就能实现的。

既然官方明确表态体能测试会继续坚持下去,那就希望体育总局能研究出一个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法,剖析每个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测试,而不是光靠年龄、性别作为分组的依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