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全家送学就是巨婴?又被西方神话忽悠瘸了吧

最近,各大高校迎来开学季,校园封闭式管理疯狂上热搜。

       500

学校为了防范疫情不让学生出校门,于是全国高校开始上演“铁窗泪”,情侣隔栏拥抱,母女隔栏泪别,外卖隔栏递饭,水果隔栏叫卖。

500

“篱笆,学生和狗”谱出了一曲当代《苦乐年华》,“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封锁令呐。”

比一团麻更乱的是新生报到。有媒体放出视频,送新生到学校报到的家长,隔着铁栅栏陪孩子“吃最后一顿饭”,双方纷纷红了眼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送“牢饭”。

5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地设立了“新生独立报到奖”,凡是没有家长陪同,独自报到的学生,都能获得定制文化衫和奖状,1万名新生中共有2千人获奖。

500

于是这时候网上开始出现一种熟悉的声音:独自去报到也值得鼓励?你看看人家外国人多独立,中国年轻人药丸!

今天李夫人就来掰扯掰扯,新生让父母陪同去报到,就不独立了吗?

每到高校开学季,就少不了新生报到的新闻。全国各地都在上演全家老小齐上阵,护送新生入校的盛况。少则一家三口,多则祖孙三代全动员。2015年安徽大学迎新时,甚至出现过全家15口人送学的壮观景象。

500

有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还不放心,要在附近宾馆住几天。一些学校还会开放体育馆等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免费住宿。

所以,社会上几乎是每年都要讨论一次,大学生是成年人了,如果连自己去报到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独立,这分明就是“巨婴”!

这些人经常拿出来说道的,就是日本。说什么人家日本从小就培养孩子独自去上学啦,中国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了。

但这些人可能没有关注到新闻的后半部分:日本家长送孩子去上大学的兴头,完全不输给中国家长。每到开学季,日本高校就会出现一道熟悉的风景线:全家出动送孩子报到。

500

今年年初有一份民间调查,受访的2万多名日本大学新生中,七成都有父母“送学”,而且送走读生的比送寄宿生的还多。

500

有些大学实在塞不下了,只能开始限定陪同家长的人数:两个两个,最多两个!

你看,日本孩子从小独立,到了大学这一天有家长送学,就忽然不独立了吗?以送学做为评判独立的标准,就离谱!

中国家长送孩子去报到,理由大家基本都能想到。

中国人的传统亲情观念就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许多父母将大学视为孩子独立的重要人生节点,一想起自己就要成为“空巢老人”了,就万般不舍,想送送孩子。

就像在朱自清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的,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笨拙攀爬的背影。父母送去上学,成为很多人日后回忆青春的温馨时刻。

2018年还发生了家长想送,却被孩子拒绝的新闻,人民日报还转发了篇题为《请允许父母最后一次把你当孩子》的文章,道尽孩子离巢父母的百般不舍。

500

500

况且,对有些一辈子没怎么受过教育的长辈来说,借着孩子上学的机会,去看看高等学府的模样,摆拍打卡是必要的仪式感。

清华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发现,2011-2018年全国本科中的第一代大学生一直保持在70%以上。他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水平。

500

这些父母辛苦一辈子供孩子十年寒窗苦读,家里终于出了个大学生,想一起去分享一下荣耀和喜悦,并不值得大作文章鞭笞吧?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村里考出了个大学生孙兰香,独自上学都出发了又特地半路折回来,请全家一起送她去学校分享这份光荣,一辈子没出过黄土塬的奶奶第一次去了黄原。

对一些特别的家庭,送学还是一种家族精神的传承。

就在前不久,七旬的抗美援越老兵刘福昌,特地从贵州赶来,穿着旧军装戴着勋章将孙女送进国防科技大学,期望她能建设祖国、发扬光大。老爷子和校门口的卫兵互敬军礼的画面感动了很多网友。

500

照某些人的逻辑,刘老的孙女难不成也是个“巨婴”?生活不能自理到要让七旬爷爷送读可还行?

很多人喜欢拿西方说事,说什么溺爱孩子就是中国文化的糟粕,你看人家外国,孩子18岁就离开父母自己生活了!

这类“神话”确实流传了很长时间,今天我们就来戳破这个泡沫。

西方人大学毕业了是不是就搬离家里了?并不全是,现在和父母同住的越来越多了。

他们都通过学生贷款自己付学费?也不全是,很多未来的“社会精英”,比如学医、学法的,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出不来,学费又偏高,反而比普通人更需要长期“啃老”。

他们大一全都是一个人去报到的?绝对不是!

李夫人团队中就有一位在美国呆了很多年的留学狗,至今清楚地记得大学新生报到那一周的盛况。只见校园里遍地都是七八九十座的大号商务车,一看车牌大部分就来自本州。这些学生和家人手牵着手,在各处打卡、摆拍。

宿舍区更是我滴个亲娘啊,光是“卸货”就能卸一个上午,全家劳动力集体出动,床单被褥小地毯、窗帘挂画咖啡机、吊柜鞋架化妆镜、音箱风扇自行车,那都是烂大街的标配,时不时还能见到电视机、台式机、电子琴、电子鼓甚至大型盆栽,最夸张的还有直接搬了个沙发去的。

 后来才知道,新生报到、毕业典礼这种场合,位置好的酒店都要提前大半年预订,家长可不是来当搬运工的,至少也要逗留一两天。

是李夫人的学校比较奇葩么?美国都是酱婶滴!普林斯顿、明尼苏达大学等一众校方还曾经呼吁过,这都变成“过度保护”了哈,同学们,欢迎入学,家长们,快回家吧!

500

就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当年去读大学时,也是克林顿希拉里两口子一起送去的学校。毕竟是总统女儿,各方面都得到位,切尔西的寝室里还被装上了防弹玻璃,大批秘密警察暗中保护。

500

反观中国留学生呢,有两种情况最为常见。一是有父母“送学”的,但父母大多语言不过关,只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旅游的,不仅不能帮你四处走程序,遇上点事儿还得倒找你帮忙。

还有,就是独自一人的留学初体验,打包行囊的时候,满脑子想的不是还有什么东西忘了带,而是会不会超重,毕竟只有两个46斤啊。

500

接下来呢,第一次独自在异国他乡长住,第一次争分夺秒入关、转机,第一次在旅途中辗转二十几个小时,身心俱疲、灰头土脸终于赶到学校的时候,看到元气满满、装备齐全的本地同学,那股心酸、那股落寞,按那些怒骂“巨婴”的网友的标准,也不知是谁更“独立”一些。

但有一说一,这能意味着美国学生就是“巨婴”吗?大家也知道,西方家长普遍会在孩子成年时,与其在经济和生活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切割,这个转折点可不就是上大学。


“空巢症候群”哪国人都有,就连奥巴马一想到大女儿马莉娅即将上大学都称无法接受,天天以泪洗面,即便当时马莉娅只是快要高中毕业而已。

500

所以对全世界的家长来说,给孩子送学、帮孩子搬家是一种真情流露的仪式,和过去紧密的亲子生活做个告别,以后孩子真的要独立啦。再说了,难道还真让孩子一个人搬沙发?很多大学为家长组织了派对、游园、介绍会等等活动,欢迎、鼓励家长了解学校,难不成你还不让人去了?

这在国内也一样,很多家长送孩子去的一大原因就是行李多,上大学谁不是大包小包拎着去,尤其是异地求学的童鞋,除了必备的生活学习用品,家乡特产之类的东西不能少吧,一个人还真不好拿。

就说这回因为疫情的原因,家长进不去学校,行李搬运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但好在学校大多会提前安排志愿者,有条件的学校还能提供接驳车、无人车转运,甚至临时借来了机场用的行李推车,新生们再不济也就是多跑两趟腿的事。

500

500

而且,就像家长送留学生去国外顺便旅游,国内很多家长也是会享受生活的。帮孩子把行李搬过去的同时,还能顺便在孩子上大学的城市玩一趟,这被称为“陪送游”。像去年开学季,高校集中城市的热门景点门票都出现了明显增长,北京、广州、杭州、武汉、重庆同比分别增长92%、187%、141%、120%和116%。

500

500

家长本来今天高高兴兴出门玩耍,莫名其妙就被网友当成养“巨婴”的父母,别提多委屈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安全。我国幅员辽阔,存在许多地域和城乡差别,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真的是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甚至是横跨整个中国去上学。

尽管每年都在敲警钟,但涉事未深的新生独自报到,结果被骗光生活费掳走行李的新闻仍然不在少数。李夫人读书的时候,甚至还出现过新生在来校路上突然失联,一查是被传销组织忽悠走的事。所以对很多人来说,送学既是给孩子来到陌生地的安全感,一路保驾护航也能让家长放心。

所以说,家长送学这件事真没必要上纲上线,一个人报到并不是判断独立的标准。父母送完总归是要回去的,孩子仍然要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会与同学相处、学会自己处理学习生活的问题,独立本来就是大学的必修课,难道学会独立,就差父母送去报到的那一天?

有的孩子生活习惯很好,能洗衣服能擦地板;还挺有主见,对自己的未来的人生,有一定的预期和构想。但是,就因为父母陪他去报到了,就给他扣个“不独立”的帽子?这得多冤呐。

所以一句话,“独自报到”是“独立”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别再喷了,洗洗睡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