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测试标准

一个系统是否具备较高的智能,通常人类经过互动是可以形成直观的感受,但是在科学上很难形成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即无法用特定的架构、参数、指标来定性一个未知系统是否具备类人的智能。为此,科学家图灵给出了一个间接的衡量办法,那就是图灵测试。

500

对于解析人的意识底层逻辑的各种理论体系来说,其实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给定的意识理论体系是否有效,从直观上很难给出确切评判,而只有在具体的问题场景中进行测试,才能明确意识理论体系的适用性。然而,给定的问题本身通常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的意识理论体系通常有不同的侧重,有的理论偏向于宏观,有的偏向于微观,有的偏向于某个侧面,有的偏向于某个局点,它们之间通常难以直接进行比较,一个能够解释某个特定问题的理论也不一定比不能解释该问题的理论更有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判定各种意识理论体系有效性的统一标准。《认知的维度》这本书就给出了一套测试标准——它基本上涵括了个人从简单感觉到复杂认知的各个层面的100个典型问题。如果系统性的解决了这100个典型问题,那么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意识理论体系的突破。


附:判定意识或认知理论体系有效性的典型测试题 —— 【意识百问】

500

1.意识活动来源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所独有的,然而植物虽没有神经系统,也能茁壮成长,也能适应环境,植物也是鲜活的生命体现。既如此,动物为什么需要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本身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动物作为一种生命体,其保障整个机体内部体系有效运行的边界条件是什么?机体是如何维系并保障这些基本条件的?

3.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它随时接收着体内外各种刺激信息,如果缺乏信息的输入,大脑还可以工作吗?如果长期缺乏信息的输入,对大脑会造成什么影响?

4.为什么一件新衣服刚穿上身时会有些不舒服,穿了半天之后就没什么感觉了?为什么皮肤受伤肿痛时,轻轻一碰就会疼痛难受,即使隔了半天依然这样敏感?这种不同的敏感度反应对身体调节有什么意义?

5.触觉等直接接触性感觉系统能够采集刺激源的感觉信号,单纯基于触觉系统能否形成对一个未知刺激物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硬度等属性认知?形成对一个物体的基本属性认知一般需要用到哪些感觉系统?

6.当被不明物体刺伤时,我们感觉到的是自己的伤痛部位,但为什么被开水烫伤时,受伤的同样是自己的身体,可是认知系统却同时告诉自己,那是开水造成的。为什么后者会将受伤认知关联到一个外部事物上面,这种认知逻辑是怎样形成的?认知刺激源的属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7.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感觉系统,有的只有基本的触觉能力,有的视觉不发达而听觉发达,而对于人类来说,则拥有视、听、触、味、嗅等较为完善的感觉系统,如此众多的感觉系统对于人的认知体系来说有什么意义?假如少掉一样感觉系统,人的认知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8.人的视觉接收的最基本要素是光波,可为什么经视觉系统处理后,人具备了认知当前画面或场景中各个事物的能力?视觉系统是怎么把各个事物的特征形象组织在一起,并能有效的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的?

9.早期的动画片中的事物大多都只有简单的轮廓,与实际中的事物形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会什么人们依然能够快速看懂并理解这些轮廓画?

10.为什么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亲眼看到的东西为什么会比亲耳听到的东西感觉上来得更为真实?

11.为什么听到狗吠会想起狗,看到羊会想起咩声?人是怎么将不同的感觉系统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的?这种组合对认知意味着什么?

12.视觉系统在扫视环境事物的时候,为什么有些特征会吸引人的目光,比如运动的物体,比如异性的面孔,而有些事物往往“视而不见”?

13.为什么长时间紧盯一个多笔划汉字时,会有那么一瞬间那个汉字突然间好像不认识了?

14.放在杂物箱中的剪刀只露出小小一部分,但你很快就知道那是剪刀,可是给你一个圆形时,你却很难讲清楚它具体代表什么,这是为什么?

15.为什么人们能够快速的区分一只猫和一只狗?为什么各种颜色体态各异的猫均会被人们识别为同一种动物,而不会把它同马或羊混淆?为什么一个人变胖或变瘦,晒黑和变白,更换不同的衣服和装饰品,但熟人依然能很快认出它来?

16.当我们观察一个熟人时,可以瞬间辨认他是谁,可是为什么一蒙上眼睛,就很难说清楚他到底长啥样?

17.为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绳子又不是蛇,为什么这种害怕感跟绳子之间建立了联系,如何从视觉系统的底层作用机理解释这一现象?

18.人为什么具备并辨析事物的个性特征、共性特征、关联特征、相似特征等种种能力?

19.人为什么会产生好奇感?好奇感跟注意力之间有什么逻辑关联?

20.小孩的好奇感表现是非常明显的,任何新东西都会直接引发小孩的反应,并即刻想要把玩该物品。成人也一样,一部新手机,总会这里点一下,那里摸一下,然后几天就失去了新鲜感。那么好奇感跟人的行为反应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吗?如果有,这种关联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有时候新生好奇但又没有明显的行为反应呢?

21.如何评价初生婴儿的感觉能力和认知能力?它与成人相比有哪些明显的不同?又有哪些相一致的表象?

22.牵张反射是较为典型的基本条件反射,这个过程基于脊髓和肌肉之间的循环控制回路就可以完成,而根本不需要高级中枢的参与,一些底层的节律运动也是可以不依赖神经中枢而自行保持运动节奏,但是复杂的行为调节则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那么,这种分工机制对于行为协调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23.人一脚踏空时,身体会及时向前倾,踏空的大腿会向前大步迈进,并努力恢复身体平衡,这个过程是受意识控制的结果,还是行为调节系统自发的调节反应?如果是自发的调节,意味着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即行为能够脱离于意识而独立运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行为也能够脱离于基于意识活动的认知之外?

24.当人意外处于失重或溺水状态时,手脚会下意识的到处晃动,直到触碰到东西为止,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人在地面行走或坐在椅子上时手脚不会无序的乱动?

25.小脑有700亿个神经元,而大脑皮层只有不到200亿个神经元,小脑与行为高度相关,大脑皮层与认知高度相关,为什么驱动行为所需要的神经元要比驱动认知所需要的神经元要多得多?

26.当我们进行一项任务时,事后留在记忆当中的往往是任务的场景、道具、要素关系等,而很少涉及到具体的行为过程,仅仅当我们刻意的去回味行为的细节时,才会略微感觉到行为节奏的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关键关联特征在记忆中保留,但行为的细节特征消失的情况?

27.走在大街上,突然一条恶犬跑过来,此时既有身体上的反应(心跳加快、双腿打哆嗦),也有心理上的反应(恐慌、紧张不安)。这种危险情景下,你能否断定是身体先有反应然后引起心理反应,还是心理先有反应然后驱使身体发生反应?或是两者同步发生?

28.运动高手的竞技动作可以瞬间爆发、一气呵成,而新手往往要靠意识回想来组织一个完整的竞技动作。为什么动作越熟练反而越不需要意识参与?

29.有时候操作一件物品时,需要视觉、触觉的实时反馈才能较好完成,而有些事情即使闭着眼睛也能做到。当视觉停止了接收场景的信息反馈时,为什么动作依然可以做到位?是什么在指引着动作的完成?

30.行为和认知之间的逻辑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是认知引导了行为,还是行为催生了认知?

31.幼儿学会了涂鸦之后,往往会在墙面、衣服、沙发等各种场景乱涂乱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的这种行为表现?成人学会了炒小白菜后,各种青菜炒法也跟着学会了,这种学习跟小孩的涂鸦行为是否有关联?如果有的话,具体是什么?

32.为什么一个经常蹲便的人,某天改用马桶时,却突然拉不出来啦?

33.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想当然的认为一些事情可行,可实际操作时却发现困难重重,这中间到底相差了什么?

34.为什么关在笼子中的老虎会让你有安全感?而笼子外的与你同场自由活动的老虎会让你惊恐万分?造成这种感知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35.为什么走在景区的玻璃栈道上,你明明知道自己不太可能会掉下去,可还是吓得腿软?为什么会出现跟面对笼子中的老虎时不一样的体验?触发安全感和触发不安全感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36.什么是人的需求?需求实现了会让人感到惬意,需求没有实现会让人感到沮丧,这些情绪反馈对人的行为和认知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37.人为什么会产生需要和欲望?为什么各种各样的需要会随时被触发?需求、需要跟欲望之间有什么关系?

38.人饥肠辘辘时会想要找各种东西充饥,而吃饱了之后又对食物的兴趣大减,是什么在主导并左右着人的需求动机、需求意向,又是什么在牵引着人的需求行为?

39.当你想要做一件事时,比如喝水,你是怎么想到要先找杯子和找开水瓶的?即使是当前最聪明的机器,都很难认识并做到这一点,为什么人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这种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人又是如何快速求解这样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

40.为什么人们时而勤奋,时而懒惰?激发勤奋和回归懒惰的场景条件和感觉反馈有什么不同?

41.为什么人们会痴迷某物,但又经常喜新厌旧、欲壑难填?

42.看到广告当中的精美产品时,或是看到亲友同事有了新的炫酷玩意时,为什么自己也想要?这种心理感受是如何被触发的?

43.为什么很多时候,傻瓜式产品会给人更好的体验?而有时候则希望产品功能更多更好?

44.老子为什么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45.动物有情绪吗?动物的情绪体验跟人一样吗?

46.为什么关注点不同,产生的情绪也会不一样?为什么情绪越强烈,记忆越深刻?

47.人如果没有情绪将会怎样?为什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生活中最本质的道德立场来源于基础的情绪能力”?情绪对人的价值与认知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8.人为什么会生成对自我的认知?这种自我意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又有那些固有的逻辑表现?

49.为什么自己在开车时,他人摩托车擦碰了你的车,会让你极度生气,别人对你身体又没有怎么样,只是碰到一件物品而已,为什么会导致你身体发生剧烈的情绪反应,诸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激素快速分泌等等现象呢?你生气的怒火为什么不是指向摩托车,而是指向人?这种连锁现象背后的生成逻辑是什么?

50.如果说直接的肢体冲突会造成人的愤怒情有可原,那为什么有时候一句很随意的话都会让人大动肝火?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在引导着人的认知和感受?其触发条件又是什么?

51.社交礼仪可以缓解社交矛盾吗?如果是,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52.人有时候会因为对方的帮助而感激对方,有时候会因对方的作梗而怨恨对方,人是如何生成对他人的影响情况的实时感知的?两种对立感受的场景条件究竟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53.人们有时候会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而有时候又会相互协作而完成一件事情,促成相互协作的场景条件是什么?有哪些条件变化会影响到双方的协作?形成冲突与形成合作的场景条件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54.人们的生活当中为什么会不断的进行着各种交换,催生交换的动机和源头是什么?

55.人会产生怜悯之心和愧疚之心,这种情绪或心理感受对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会产生什么影响?有人说人类和平依赖于愧疚之心,如何理解这句话?

56.为什么与同一件事物互动时,有的人感觉很满足,有的人却极其失望?这两者的感受条件有何异同?

57.为什么面对同一件事物,曾经不满足,后来又可能满足,产生感受差异的生成逻辑是什么?

58.为什么幼儿容易产生依赖的心理,为什么男人比女人通常表现得更加自立?

59.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他人问起时父母一般会说那是孩子的需要,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父母内心不认可的游玩项目,父母会带孩子去吗?站在他人立场来揣度他人的需求一定可以帮助到他人吗?

60.为什么人们很多时候会对陌生人客气,却又对亲人很苛刻呢?为什么“升米恩斗米仇”这种现象总是会不断的发生?

61.跟他人搏斗时,输的一方会铭记另一方对自己的影响力,乃至后期对其敬畏三分。那为什么生活中个人会对一些从未谋面的人也会产生一种敬畏之心?这种心理是如何被触发的?

62.为什么同一战壕的战士较容易建立起一种至诚的友谊?

63.人是怎么产生对一件物品的权属关系认知?为什么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开着一辆家用小轿车,旁观者会非常自然的认为那个人同小轿车之间有权属关系?

64.人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权属物和他人的权属物之间的边界的?这个边界由什么来决定?

65.人是怎么形成对利益的认知的?人又是怎么形成对双方交互时的付出与回报的感性认知的?

66.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

67.人与人交互时,他人的行为表现有时让你愤怒,有时让你感激,有时让你嘲笑,有时让你揪心,有时让你羡慕嫉妒恨,这些心理反应的各自触发条件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68.爱情为什么表现得与一般的情绪很不一样?为什么有人说爱情滋润下的智商为零?是什么改变或左右了爱情滋润下的意识认知?

69.人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这其中的缘故究竟是什么?触发爱与恨的一般条件又是什么?

70.人为什么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性格?性格究竟是怎么炼成的?人性有善恶之分吗?

71.为什么社会当中会有较为普遍的明星崇拜现象?为什么有些粉丝狂热至不可理喻?

72.国家队参加世界性的比赛时,球员可能你一个都不认识,可是比赛的一得一失依然会让你牵肠挂肚,情绪跟着波动,这是什么原因?参加比赛的又不是你,这个情绪怎么会叠加在你的身上?

73.为什么情绪比事实更容易在公众环境中传播?为什么群体通常会比个体表现得更为极端?

74.为什么说母子(女)关系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亲情关系?为什么父母一般会想方设法满足子女能力之外的一些基本需求?为什么有时父母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付出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

75.为什么朋友的需求未达成时,自己会心生遗憾,而敌人的需求未达成时,又会心生快意?这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联?

76.为什么人们容易因为一件小事情而去盖棺定性一个人?

77.人是怎么产生“自私”“无私”这种认知的?自私到无边无界就是大公无私吗?

78.在同等条件下,通过对他人回馈方式的认知对比,个人很容易得出公平与否的认知,并且常常伴随着一种情绪触发,这种心理究竟是如何生成的?

79.为什么不同的生活条件,对付出和回报的期望值会出现显著的差异,这种认知是怎么被计算出来的?

80.为什么人们认识自己时朦朦胧胧,评价他人时似乎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81.一个人有时候非常和蔼客气,有时候非常霸道无理,有时候非常拘谨慎微,有时候非常洒脱活泼,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我们经常说人都有多种身份、多种面孔,界定区分各种身份和面孔的基本场景条件和关系逻辑是什么?人为什么在特定的场合下会激活特定的身份,这个过程具体是怎么触发的?

82.为什么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幸福感反而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83.为什么有很多事情会即时的触发,例如吃饭、上班、睡觉,而有些事情需要深入的想一想才能引发具体的行动?有些事情则习惯性的能拖就拖?

84.为什么面对矛盾的场景时,人们会作出一些非常感性的决策,而回头再看时有时会感觉有些决策简直愚蠢得不可思议?

85.理性与感性的区别是什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对理性与感性的认知差异?怎么样才能定性一个理性的行为?

86.双方发生冲突时,为什么有的人习惯于争一口气,势必弄个输赢不可,而有的人则偏向于息事宁人?这种冲动和理性的行为表现是怎么造就的?

87.为什么时间越紧迫,采取行为的意愿就越强烈?时间不紧迫,反而不慌不忙?

88.人是怎么产生对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的?认知时间一定源于钟表吗?为什么一个现代社会的运转离不开钟表?

89.人为什么经常犯各种认知错误,然后又能发现前期错误并进行后期纠正?这个修正的深层次逻辑是什么?

90.面对错误决策时,人会产生后悔的情绪,这种感受对人的行为和关系认知会产生怎样的后续影响?如果重来,是否就能够避免后悔再发生?

91.为什么许多人会得抑郁症?抑郁症成因跟哪些状况有关?为什么许多有突出成就的人往往与抑郁症有关?

92.当面对两个相互对立的矛盾选择时,其中一个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是否就意味着另一个对立的选择会带来满意的结果?其中一个在个人的经验中都是表现积极的,另一个则全部是消极的,是否选择积极的那个就一定能带来好结果?

93.一件事物对个人的价值一定是既定的吗?为什么几乎所有事情的价值都有两面性?

94.什么是主观?人的一切认知都是主观的吗?

95.什么是客观?有人将其理解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所决定的绝对实存,这种说法正确吗?

96.什么是价值?定义价值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人的认知体系与价值体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认知体系来源于价值体系,还是价值体系来源于认知体系?

97.如何理解逻辑?为什么在分析逻辑这一概念的实在时往往抽象又无形,可它又能够实时驻存在各种具体事物中?逻辑的具体指代究竟是什么?

98.因果逻辑的本质是什么?有人提出相关关系是世界的本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相信因果关系在现实世界中一定绝对存在吗?

99.如何理解进化?人的意识体系与遗传基因的进化之间有没有逻辑关联?如果有,其联系是什么?如果没有,又是为什么?

100.人的认知体系是否能够得到最终的破解?假如人类认知系统被完全解构,那么它将意味着什么?


如果您手头有自己或他人给出的意识或认知理论,就可以拿这些问题来进行测试,看看这套理论能否解析这些问题。

如果不能解析其中的大部分问题,那么说明这套理论并不完善;

如果能够解析所有的100个问题,并且符合自然科学的基本演绎,那么说明这套理论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参考性。

您发现这样的完备理论体系了吗?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