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孵化基地,靠出租房子和写财务服务作为主营业务,根本没有起到孵化的作用

    科工力量

    知识产权转换问题,中国没有美国发达,我们也一直在摸索,各方利益怎么分配,需要有详细的明文规定,推广还是要靠完善的市场机制。科研院所怎么将研究成果商业化,一直是难题。听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军队看到美国有某一项高科技,让国内研究所跟进,国内搞出来以后,就被放在保险库里,没有商用,技术只是保证自己有,和美国对标,没想到怎么用在民间,商业化赚钱,再回过头来支持研究。

确实如此,现在这些孵化基地,90%都是靠出租便宜房子,提供写财务服务来作为主营业务。根本没有起到孵化的作用。孵化本身应该是一种服务,而且应该是泛化的。张江孵化也多是一些经理来评审,评审后审批通过才能进入张江的孵化基地,我想不明白的是,第一,这些评审的人,能看出其中商业价值?能未卜先知知道他们批准的项目比没有批准的项目成功率高吗?第二,创新不是固定的由某一群人负责的事物,而是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能灵光一现,同时愿意承担风险,就可以进入创新的进程中。现在搞得必须是博士,必须是有专利,必须达到各个条件,你才能被孵化,这不符合创新实际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创新环境如此贫乏的原因,尽管我们出了在线支付和抖音,但是按照中国体量和人口,就这点结果,说实在,是有点丢人的。

我在《富豪谷底求翻身》看到了,美国实际是把孵化插入到每个社区的,即使你要开一家烧烤店,也可以得到孵化中心的帮助,帮助你分析市场和帮助你拿出具体市场数据,起到了咨询的作用。而且提供一段时间内的公共办公空间。我觉得这就很好,不设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尝试,主动提供咨询和办公场地,其他一切自理。

本评论由用户“赤道转向发动机”推荐,来自《国内研究所经常犯这个毛病,以为把算法整合起来就是软件了,其实还差得远》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赤道转向发动机用户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