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说,拆解完日本人做的机器,惊讶地发现他们太“抠”了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

    也谈点:1.日本人在工业制品质量上的执着,甚至如你所说的“不惜代价”,主要体现在制造过程中,也就是制程控制方面。跟日本人共事之后,渐渐发现,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在设计的时候,贯彻的是最低保险系数原则。比如,早期的电视机,显像管寿命是1万小时的话,那其它零部件的寿命也就是1万小时出头一点点而已,日本人说法是:如果一台电视机显像管坏了,就没必要修了,核心部件标准寿命是1万小时,其它零部件超过1.3万小时甚至超过1.15万小时,就是浪费。于是,问题来了,非核心部件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确保它能超过核心部件的寿命,马虎不得。这种工作作风,你可以说是严谨,也可以说是科学,但追根溯源,是日本缺少资源的国情决定的。所以,造成一个现象:跟苏联相反,日本的东西,保险系数最低。车船载荷,顶多超10%,否则说不定当场出事故。2.由此,在日本国内工厂,会出现一种“爱惜”机器的现象,比如,这部机器明明规定最高转速1000,主管要求最多开至850--950,甚至750.而中国老板特别是私人老板,说不定会要求最低要达到1000.有回日本师傅不解,说这样会严重影响机器寿命和产品质量。我告诉他:中国老板的原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开多快就多快。不明白?告诉你----这儿的机器不是资产,是尽快赚钱、尽快占领市场、尽快比对手早一天、出货多一点的工具!还不明白?好吧,这儿的机器好比战场上的枪炮,现在在打仗,你告诉我要爱惜武器,少打几炮,以免膛线磨损?再说,这儿的机器全是德国的,比日本的东西耐操。。。

你的话让我想起一件事,当年和一个同学聊天时,他说日本人做的机器我们反向拆解,惊讶的发现日本人太“抠”了,问他何意?说如果日本人设计的机器寿命是1000小时,真的超过寿命5小时差不多就坏了,绝对不会让你用到1010小时,拆解开才发现,如该用滚珠轴承的地方它直接改垫片硬性滑动(不要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也不知道),这垫片经过精确计算滑动1000小时就磨得七七八八了,到了时间必坏。他的结论是日本产品的质量控制太特么抠门简直到了不留任何余地的变态程度,听你这么说才知道这叫“最低保险系数原则'”,背后还有资源和文化因素啊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我在制造业日企从事质量管理,日本制造业衰落是必然的,日本人对质量的着迷走火入魔了》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