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填鸭式”理工教育,培养了两个世纪的社会精英

我是从法国的大学校毕业的。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所有质疑“填鸭式”教育的人,法国19世纪至今大部分数学和理工科人才,都是通过这种高效“填鸭式”教学开始培养的。这个体制从拿破仑创设开始,直到今天都没有变过。没有“填鸭式”教学奠基而成就的,可能也就是伽罗瓦一个人。之后的柯西、阿拉戈、庞加莱、博雷尔、谢瓦莱、弗雷歇、刘维尔、莱维、朗之万等等,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是这个体系培养出来的。

法国的精英数学理工体系是怎么奠基的呢?高中毕业,成绩前3%的学生,可以得到推荐,进入预科学校。进入之后有专门的预科讲师密集讲课,每周32-35小时,每周六考试,累计成绩,每年20%末位淘汰。如此两年之后,全国竞考,最好的大学校淘汰率90%. 这两年被法国人形容为“暗无天日”,比国内高三还可怕。进入大学校之后,前二年仍然要全校考试,排名决定你可以申请的M2和博士项目,乃至是否能进入工程师团。可以说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你才有机会接受“启发式”的教育,更多的把重心放在科研上面。

现代教育体系下,没有填鸭式的奠基,人才就不可能在脑力最旺盛的年龄得到最好的教育机会。一个天才,如果不知道复分析,不知道群表示论,不知道流体力学,哪怕再启发式的教育,也只是浪费聪明才智。

​更新:

看到不少留言,我想定义一下“填鸭式”教育。我说的“填鸭式”教育是相对于“启发式”教育而言的。这两种方法过了头都是灾难,但很多人把提倡“填鸭式”教育等同于死记硬背公式。这是大错特错。

优秀的“填鸭式”课堂可以看作是一场好电影或者好的脱口秀,而不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课后死背公式、理论。“填鸭式”和“启发式”的区别在于单向灌输/双向互动。

双向互动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但很多时候,如果连基础都没有,双向互动的时间和试错成本都是很高的。要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完成双向互动教育,前提是,你有信心引导你的学生把人类精英几个世纪的探索之路重新走一遍。在21世纪,这是不现实的。要么你放低目标,只教一些路径短的知识体系,要么你只能先更高效地打好基础,然后再互动。

单向灌输可以高效地传输知识,但前提是教学双方的配合。没有热情、没有准备、没有毅力的学生,是无法接受单向灌输的。没有计划、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教育能力,没有教学热情的老师,也是无法完成单项灌输的。“填鸭式”教育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内力灌顶,是更危险更需要技巧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