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俄罗斯外卖员60分钟送1单,月收入1000美元”的现状?
《人物》团队发布《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火了。
文中所揭示的“骑手配送时间越来越短,只能通过冒危险违章驾驶避免降薪”现象,使网友们纷纷心疼起了身边的外卖骑手们。
那么,其他国家外卖骑手的情况如何呢?
B站UP主“食贫道”发布的一期视频《零下5度徒步3小时,远赴俄罗斯送外卖?中国大叔:能赚国内5倍!》,回答了这个问题。
答案是,俄罗斯外卖员60分钟送1单,月收入1000美元。
具体情况,让我们从视频内容看起(原视频戳这里)。

今年年初,食贫道团队飞往俄罗斯圣彼得堡,深入当地生活的角落调研采访。
栏目主持人张竣入住酒店后,决定点一份俄罗斯的外卖。
此前,网上一直有这种说法——中国外卖是“饿了么”,俄罗斯外卖是“饿死了么”。
这个梗暗指俄罗斯外卖配送速度极慢,让人根本等不下去。
张竣想体会一下,看事实是否如此。
俄罗斯的外卖APP叫Yandex.eda,张竣在上头下单了一份麦当劳,开始计时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卖却始终没有送到,APP一直显示的是“订单正在准备中”。
此时,距离下单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分钟。
张竣连着打了好几个电话催单,但似乎一直没能接通。

一个多小时后,张竣终于接到了外卖员的电话,那份麦当劳终于到楼下了。
事实上,那家麦当劳距离他入住的酒店,不过才1.2公里。
“摸着反正是已经凉了,拔凉拔凉的。”

- 下一页
所以咱们的京东早晨定货下午就能拿到,因为每天的送货量和次数足够。再因为城市送货量的利润,足够承担偏远人口稀薄地区的成本。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量和使用密度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国岂可比?咱一个基站就能让几万人用,一个平台几亿人用,一个快递员服务几千人,那成本平摊,嘿嘿,谁比?什么,你说印度?印度嘛,咱就嘿嘿吧。
之前也和朋友聊起过,她和自己的莫斯科老公每年两国各住半年,都是还是中国国内的生活更有滋有味,因为外卖真的太方便了。要是莫斯科,例如俄罗斯的Яндекс Еда推荐的餐厅都是不超过3-4km(大概)之内的餐厅,之外的则会无法显示,选择就超级少。 但是有一点,他们每次只运送一单,不会像中国的外卖小哥,接了你这单,还会送其他几单,再来顺道送你这单。
有人问俄罗斯外卖小哥为什么都是11路,1是因为会堵车,超级堵;2是因为俄罗斯没有大规模使用电瓶车的群众基础;所以你会在地铁、公交、电车、小巴上看到那这散发香气盒子的俄罗斯外卖小哥。
最让我意外的就是今年疫情期间,和群里那些被困在莫斯科的学弟学妹们聊起来的时候,他们表示,生活物资基本全靠外卖送,而且格外准时,就是价格会稍微高一点。
气候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气候差真的不算什么。我刚疯狂迷上摩托的时候,刮风下雨低温根本不能阻拦我。那时每天手机刷几百次天气预报,看了也白看,即使预报要下雨,或者正下着大雨,心一横,雨衣一披,照样出门嗨。大冬天冻雨顺着头盔流到脖子里,冷风吹得厚手套里手指都麻木了,照样嗨得一逼。路滑也不怕,有时候晚上下雨,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摔车,发动不了,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主路上拦到车回家,第二天叫师傅带着工具去修好车,然后继续骚。一句话,强烈的欲望会让人铤而走险。
文章里说了,俄罗斯人工费比较贵,一单300卢布,一小时一单一个月也有1000刀,还可以存下来500刀。。。只能说俄罗斯快递员没有太强烈的欲望去发财,过得去就算了,原因主要还是人。有人可能会说冬天俄罗斯下大雪,但不是天天有雪,配图里就没有,即使有雪也不要忘了,还有三轮车,防滑链这些东西。只要有强烈的欲望,天气的困难怎么可能没有办法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