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套郑永年“非礼”事件背后绝不简单
在接受中海南邀请入列中国最高智囊团11天之后,郑永年突遭一记子闷棍,莫名其妙与一桩本被警方轻描淡写的“非礼”事件扯上了关系。从此事突然曝出的时间节点和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事一反常态的重视程度来看,此事背后绝不简单。
问道者 谢嘉晟
01 长期是《联合早报》专栏作者
从接受中南海的邀请入列中国最高智囊团到被境外个人推特账号突然曝出“非礼”事件,深信郑永年的心境一定是坐了一回过山车。
郑永年是国际问题专家,对中国转型发展问题的研究造诣深厚。在入列中国最高智囊团之前,他曾供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长期担任所长一职。2019年,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研究工作,他主动辞去所长一职。
一直到不久前的8月24日,郑永年才首次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的身份进入公众视野。新身份第一次出现的地点是中南海,当时,郑永年出席了由高层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
也就是在这场座谈会上,郑永年成为应邀出席的9名专家之一,并且是其中唯一“回归”的海外学者。
以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出现之前,郑永年常住新加坡。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郑永年长期拿的是中国护照,未曾加入过任何外国国籍,户口后来被他落在了老家浙江余姚。
郑永年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时事评论专家,发表过几十部中英文专著,与国际知名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合作有专栏,以每周一篇的约稿频率几十年保持未变,长期与《联合早报》形成了犹如鱼和水的关系。直到离开新加坡回到国内深圳工作后,合作频率才被调整为每两周一篇。
突然曝出郑永年“非礼”事件的是新媒体形态的一个境外推特账号,而加速这个事件发酵的恰恰是与郑永年有着几十年约稿情谊的传统媒体《联合早报》。9月4日、5日,《联合早报》连续两天一反常态地报道了此事。
从入列中国最高智囊团到此次被《联合早报》曝出所谓的“非礼”事件,前后只是相隔了11天。
02 发生在出席中海南座谈会后
作为一个有着近二十年传统媒体从业经验的媒体人,对《联合早报》这样的国际知名媒体,能够以如此版面报道一个国际知名学者的所谓绯闻,深感意外。
9月4日的《联合早报》以“被指两年多前非礼女职员,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今年4月遭警方严厉警告”为题,极其醒目地报道了此事。
在9月5日的文章中,《联合早报》又以主标题“国大证实郑永年涉两起被指非礼事件”,副标题为“郑永年发声明否认所有性骚扰指控”继续夸张跟进。
《联合早报》如此处理此次关于郑永年的“非礼”事件,在当地也遭到了非议。
姑且不论事件本身是否值得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如此讨伐,事情的真相本来也非《联合早报》标题说的如此夸张。
绯闻中的两个女主角都是华裔,有中文名字,一个姓阴,一个姓曾。2018年5月,阴姓女士到东亚所就职。据与郑永年交往密切的知情人爆料,阴女士在入职后不久就以谈工作为由,主动约见郑永年,交谈完毕告别后,阴提出要与郑的女儿做朋友,在被郑告知女儿已经返回美国之后,阴表情失望,郑给予阴西式见面的礼仪性拥抱以示安慰和告别。当天晚上,阴姓女子就给郑永年发了一条有点暧昧的短信,此后,又主动多次示好,甚至要求做郑的干女儿。
苍蝇盯不进无缝的鸡蛋,由于郑永年的坐怀不乱,拒不接招,就有了后来的阴姓女子反咬一口向新警方报案“遭非礼”。
另一件来自东亚所曾姓离职女职员报警(社交媒体用户@44FFFF2)的性骚扰案更加离谱。
知情人士透露,该女子在职期间,曾向郑永年发送大量的含有色情意味的邮件。完全属于勾引不成转而诬告。
大概这也正是媒体所言“警方调查后表明不会就第二起事件采取进一步行动,案情已经了结”的个中缘由吧。否则很难理解,以法律严格标榜的新加坡警方怎么会放过郑永年。
为了能够接近真相,问道者特意联络了东亚研究所在职人员,求证是否如曾女士用网名@44FFFF2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所言:“从2017年起,就不断向研究所管理层投诉。”
问道者惊讶了解到,曾女士在职期间,一直都在投诉被骚扰。不过,投诉的是其他的男性职员们,不是郑永年。《联合早报》在邮件采访了曾女士的情况下,把这盆屎扣在郑永年的头上,同样耐人寻味。
另一个惊讶发现是,两案女主角为密友,而并非《联合早报》上所写的“我最近才知道自己不是唯一受害者”。《联合早报》是事实求证呢?还是缺乏专业水平或者缺乏职业操守?
更有意思的是,郑永年早在2019年5月开始就被禁止去东亚所办公室!
那么,《联合早报》提到的“涉及的女子自称Charlotte(即@Chary9513)”,她在今年8月7日的推特中宣称郑永年被警告后,她在研究所还承受不断的欺凌和攻击,并说在过去10年骚扰行为没有停止过”,是谁在欺凌她?
这位阴女士入职时间可是2018年!过去10年的骚扰行为给外界感觉是郑永年10年来都在骚扰女职员,这位Charlotte在推特上发文求助女权团体时也把郑永年表述为惯犯。
问道者同时间接求证了在东亚所工作过的年轻女性,这位女性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过郑老师骚扰过任何女性。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联合早报》惜步于到东亚所做事实求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联合早报》上除了有郑永年的专栏,也经常刊登郑永年的采访。《联合早报》的记者们采访他几十年难道会不知道他是性骚扰惯犯?
03 反华势力或不愿看到放虎归山
郑永年昨晚通过伊莱雅士事务所(Harry Elias Partnership)的代表律师许廷芳发表声明,声明中断然否认了不论是该女子(指@Chary19513)或其他人所有性骚扰的指控,并指明新加坡警察部队向他发出的警告是“并没有构成罪责或事实的裁断”。
这或是伏笔。
本来已经平息并且莫须有的事情,在郑永年入列中国最高智囊团前后却突然曝出。此事很难让人相信,这只是一起当事人为了“出口怨气”而搞出的简单绯闻案件。从曝出的时间节点来看,阴女士和曾女士主动曝料的背后绝非读者看到的如此简单。
从出国留学开始,郑永年常年居住在海外,但放弃了很多次可以加入外国国籍的机会,几年前又把户口迁回浙江余姚老家。就此而言,郑永年就称得上是一位有风骨的学者。有如此风骨的学者,却突然被诬告“非礼”女下属,怎么说都令人难以置信。
因此,在被曝出“非礼”事件后,郑永年还是得到了新老朋友的坚定力挺。他们都表示,以他们对郑永年的了解,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相信郑永年这样的人会去“非礼”女下属。
郑永年有学者风骨,也有深深的爱国情怀。虽然常居海外,却经常善意批评中国,并为中国提建设性意见,比如香港的“二次回归”,或许正是中国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推出的应对之策。
此外,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后来中国出台的一些应对方案,都能看到郑永年建议中的影子。
毫无疑问,在反华声音不断高涨的背景下,从骨子里想帮助中国出谋划策的郑永年一定是反华势力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为了转移严重的国内矛盾,美国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反华势力把枪耙子对准刚回归并为国家效力的郑永年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反华先锋美国的小跟班,新加坡借机把本就不值一提的“非礼”事件人为放大,以借刀杀人,就再正常不过了。
从逻辑上推理,作为美国小跟班的这种反常,应该早就开始了。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有意策划“非礼”事件,想以此要挟郑永年的思想转向。感受到来自新加坡政府的压力,已经无法在东亚所好好做学问的郑永年,不得不主动提出辞呈。
中国有个成语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词用在反华势力身上不合适,表达的意思却大同小异。站在反华势力的角度,让郑永年回归为中国效力,无异于放虎归山,因此,反华势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此次“非礼”事件或许就是反华势力所施的一出反间计,希望以此离间中国政府不接受郑永年为国家出谋划策。
但反华势力或许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低估了中国高层的智商。三十六计就出自中国,中国需要的只是郑永年的智慧,而郑永年最享受的也只是专心做学问。
04 郑永年的“新闻声明”
在《联合早报》曝出的“绯闻”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后,道亦有道传媒辗转找到了郑永年的代表律师,即伊莱雅士事务所(Harry Elias Partnership)的律师许廷芳,并获得了他转来的郑永年所作的“新闻声明”。
道亦有道传媒用百度翻译后全文照登如下,供读者自己做个判断。
2020年9月4日关于立即发布在Twitter上对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前所长郑永年教授的指控的新闻声明:
一、在过去几天里,一些新闻报道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EAI)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推特上指控郑永年教授在2018年对她和其他女性工作人员进行性骚扰。这名工作人员还声称,“因犯下谦虚行为而受到警告”。
二、一些新闻文章还提到了郑教授辞去EAI的消息。
三、郑教授断然否认所有性骚扰指控,无论是针对上述EAI员工还是任何其他人。
四、新加坡警方向郑教授发出的警告并不等于宣布有罪或认定事实。
五、郑教授的辞职与指控和投诉无关。郑教授决定接受一个新的职位,让他作为一个学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的激情所在的研究上,并因此辞去了EAI主任的职务。
六、郑教授在国立大学正在进行的调查中给予并将继续给予最大的合作。由于目前还没有结果,现在不宜作进一步评论。
七、郑教授目前正在考虑他的法律选择。
本文件由Harry Elias Partnership LLP代表郑永年教授发布。如有媒体查询,请透过以下电邮地址与许廷芳先生联络:ThengfongHee@harryelias.com。
下为英文原文:
Press Statement
4 September 2020
For Immediate Release
Allegations made over Twitter against Professor Zheng Yongnian, former Director of East Asia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In the course of the past couple of days, a number of news articles have reported that a staff member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s (NUS) East Asia Institute (EAI) had alleged on Twitter that Professor Zheng Yongnian had sexually harassed her in 2018 and other female staff members. The staff member also alleged that he had been “given a warning for the offence of Outrage of Modesty”.
2.Some of the news articles also made reference to news of Professor Zheng’s resignation from EAI.
3.Professor Zheng categorically denies all the allegations of sexual harassment, whether against the said EAI staff or any other person.
4.The warning issued by the Singapore Police Force to Professor Zheng does not amount to a pronouncement of guilt or finding of fact.
5.Professor Zheng’s resignation is unrelated to the allegations and complaint. Professor Zheng decided to accept a new post that allows him to focus more on research as a scholar where his passions lie, and accordingly resigned his position as EAI director.
6.Professor Zheng has lent and continues to lend his utmost cooperation in the ongoing investigations by NUS. As the outcome is presently pending, it is not appropriate at this juncture to comment further.
7.Professor Zheng is presently considering his legal options.
This release is issued by M/s Harry Elias Partnership LLP for and on behalf of Professor Zheng Yongnian. For media queries, please contact Mr. Hee Theng Fong through the following email address: ThengfongHee@harryeli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