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弟弟结婚,我深深领教了当地“拦路讨喜”这恶风恶习
- 虬髯客
这种风俗是最近七八年才有的,刚开始是为了喜庆,一包烟一点糖果就可以了,客主都高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恶习了,沿途村落只要看见婚车,纷纷而上,越演越烈。
一觉醒来,这条回复点赞300,回复也不少。看来大家对这种恶习都是深恶痛绝。回复这条的时候,有叙述不清的地方,要澄清一下,免得大家误会。
“这种风俗是最近七八年才有的”,少了区域概念,应该是这种风俗在咸阳地区是最近七八年才有的。风俗这个东西,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为是长子长孙,在家里、外公那边我都是年龄在前,所以从小当伴童(陕西话叫押车娃),从牛车到自行车再到大卡车,送嫁了我的两个阿姨、两个姑姑,也接嫁了我的一个妗子、三个婶婶,当然后来我自己也结婚了,在我的印象中,在咸阳地区,至少是在2010年以前是没有这么恶劣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2010年以前,咸阳地区接送新娘有两个最重要的讲究,一是婚车不走回头路,也就是说来回路线不能重复,必须提前规划好,最终路线行程一个圆环状,寓意圆满、婚后不离婚。这点很重要,接送新娘的前两天,新郎家就安排人把路线走一圈,规划路线、看看路况、计算时间。为什么要计算时间?因为另外第二个讲究是要两头不见太阳,即婚车出发接新娘的时候要天黑出发,且要在太阳升起前接到家。还有其他比如去是单数回是双数等等很多讲究。
因和主文相关重点说第二点。两头不见太阳,就要提前出发,距离近的四点多出发、距离远的三点多出发,在当时咸阳地区农村还基本保持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习惯下,路上可能有人拦车吗?当时发烟发糖都是给娘家人的,这是礼数。新娘接到家,要给接送的人烟和糖果,在这个过程中,接送的人笑笑闹闹,说多多少,都是为了喜庆。
因我妻子是广州人,我2000年结婚后离开陕西到了广东,2014年之前回家没参加过婚礼,对当地的风俗也不再了解,直到2014年我弟弟结婚,才深深领教了这恶风恶习,不到五公里的路,四点多接到弟妹,等接到家已经是中午11点多。沿途经过的错落,村民们是有组织、有纪律、有原则的在拦车,组织是老头老太太挡在车前,中年男女拍车窗,有原则是人均一条烟(开始档次是美猴,后来是磨砂猴,现在不是芙蓉王他们不要),有纪律是不给坚决不给过,给了后原地分赃,童叟无欺。
关中平原,村落密集,5公里的路沿途要经过近十个村落,村村不落,照此办理。
大多数办喜事的不想起争执而影响了气氛,忍一忍也就给了,我当时也给了,但气愤难平。有些愣头青忍无可忍,会直接开车撞人。
评论里有人说那是闹喜,起码在咸阳地区较早的时候这个不是闹喜,闹喜是新娘的陪嫁到了后,小姑子、小侄子、婶婶、阿姨等等亲戚一抢而空,然后用陪嫁闹着换手帕,这才是闹喜。
因为自2000年以来,每年回陕西老家的次数最多两次,这个等同于拦路抢劫的风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不甚了解,但成了风俗就是好的么?
所以,评论里让我去读书的大可不必,我就是陕西人,也结过婚;评论里因为讨厌这个风俗而愤怒但找错对象的也消消气,我没说过风俗一定就是正确的,这是恶风恶习,当地再不整治,迟早要出大事的。
本评论由用户“朱自清的橘子”推荐,来自《5条烟打发不了5个拦路讨彩礼的人,这是敲诈勒索吧》一文。内容仅代表用户观点,标题为朱自清的橘子用户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