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北京的蛇!我全找到啦!

  大猫,不仅爱猫,爱鸟,还爱蛇。

  但,他蛇运极差,蛇根本不想看到他(此处有嘲笑:哈哈哈哈哈哈!)。

  终于,在长时间的摸索和意外得到高人指点后,他发现找蛇还是得有章法,摸清蛇的习性,看看它们啥时候出门。

  接下来请看情景喜剧:大猫寻蛇记

  预警:接下来都是漂亮蛇蛇哦!

  前段时间我带着大鹅、小可等人去北京怀柔找过一次蛇。那次我们看到了赤练蛇、赤峰锦蛇、虎斑颈槽蛇,大鹅和小可还看到了一条乌梢蛇,算是收获颇丰的两天。回来后大鹅还写了一篇公众号:许仙,你要找的白娘子,北京山脚就有!。

  不过这只是我和大好北京找蛇计划中的一个小插曲。从去年起,我们俩就计划着去找北京的蛇,目标是把北京所有的蛇全部找到并且拍照留念。

  为啥是蛇呢?

  因为蛇好看啊。

  你看只有美女蛇,没有美女蛙、美女蜥蜴、美女壁虎,美女蝾螈啥的,说明在两爬里蛇最好看。

500

小昭画的玉斑丽蛇,俗称美女蛇

  两爬类大都为肉食者,而蛇类显然位居两爬中的食物链上层,就像兽中猛兽、鸟中猛禽,那凌厉的眼神和捕食者特有的气质,都构建起蛇类无法取代的魅力。

  有些人天生对蛇恐惧,但任何一个入了门的自然观察者,都无法抗拒去观察一条蛇

  虽然蛇是自然观察活动中的高光物种,但在北方,我觉得看到一条蛇的几率并不会比一只狍子更高。

  相比于观鸟,找蛇和看花一样有季节性。北方的蛇类活动受到气候的制约,从每年11月到来年4月几乎都处于冬眠的状态,极少能被看到(在初冬和初春一些天气晴朗温度较高的日子里偶然也会看到)。

500

短尾蝮 ©大猫

  和植物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花并不会逃跑。只要你找对了地方,花就能被很好地欣赏。

  而蛇完全不是这样,在夏季,草木繁茂,蛇类虽然活动频繁但却很难被发现,即便找到了,这些长条的家伙也大都很敏感,还没等你看清楚就出溜一下不见了。

  所以,我们该怎么去找蛇呢?!

  雄伟的找蛇计划!

  据统计,北京目前已知有17种蛇:白条锦蛇、黑眉锦蛇、团花锦蛇、赤峰锦蛇、王锦蛇、玉斑丽蛇、黄脊游蛇、虎斑颈槽蛇、红纹滞卵蛇、赤链蛇、黑背白环蛇、刘氏白环蛇、短尾蝮、华北蝮、西伯利亚蝮、黑头剑蛇、乌梢蛇。

  这里面有些属于比较容易的蛇:赤峰锦蛇、虎斑颈槽蛇、红纹滞卵蛇、赤链蛇、短尾蝮、华北蝮

  这些蛇在北京属于优势种,我们都见过不少次,因此把它们放在次级目标,但也是保底目标,无论如何也先要用它们来对我们的找蛇计划来保底。

500

虎斑颈槽蛇 ©鹳总

  而诸如黑眉锦蛇、白条锦蛇、黄脊游蛇、乌梢蛇、西伯利亚蝮等,属于数量不算少、遇见率相对较高、我们也都见过的蛇,把它们列为一般目标,可以去花时间找,但不是最主要的。

  我们的主要目标被设定为以下几种:黑背白环蛇、刘氏白环蛇、玉斑丽蛇、黑头剑蛇

500

玉斑丽蛇©大好

  其中,两种白环蛇在北京都属于记录极罕见的物种,黑背白环蛇只有一次记录,刘氏白环蛇也只有3、4次,而且都有新种的嫌疑。这么高级的东西找到了当然会很有成就感,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们列入终极目标。

  玉斑丽蛇,主要是大好念念不忘。我虽然见过两次,但这么好看的蛇也总是还想再看一次。

  黑头剑蛇仅在北京东北部山区和天津蓟县一带有记录,和那两种白环蛇一样属于南方物种,出现在北京就非常令人着迷。

  就我个人而言,还想找到王锦蛇团花锦蛇。这两种蛇在北京也算罕见,虽然记录不少,但我上山从没见过,因此很想看看。

500

团花锦蛇 ©大好

  从哪找起?!相关资料也太少了!

  根据一般的经验,找一个物种需要知道它的活动习惯、它的生境选择。

  通常逻辑是:它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巢区、什么时候出来活动。有了这些知识打底,再加上搜集一些已知的记录地点,就可以去野外找。

500

王锦蛇 ©大好

  我们尝试去查资料,但是蛇类生活史相关的研究太少,特别是一些目标蛇种,比如玉斑丽蛇、两种白环蛇、黑头剑蛇等,几乎什么有用的都查不到。

  于是我们只好总结自己过往的经验,结合有限的资料论文来制定我们的找蛇计划。

  比如说:我们把北京的蛇分为山蛇(各种锦蛇为代表,爱在山上活动)、水蛇(喜欢吃鱼吃蛙的蛇,在水边较多);或者日蛇(白天活动的)和夜蛇(夜间活动的)。然后再根据搜集到的地点来判断找蛇的重点区域,制定寻蛇路线。

  比如黑背白环和刘氏白环,我们把它们归类于:山蛇+夜蛇,喜欢吃蜥蜴,在北京门头沟的小龙门(黑背白环蛇)和密云一些山区(刘氏白环蛇)有记录。

  然而这点信息太少,实在不足以支撑起我们的行动方案。事实上一开始我们根本不敢指望能找到这些终极目标,只是先列着。

500

黄脊游蛇 ©大猫

  但是玉斑丽蛇看上去要简单一些。网上能搜到不少玉斑在北京的记录,虽然被认为数量稀少,但是我们直觉地认为可能并不少。

  我曾经在北京鹫峰的山上见过两条,间隔不算远,都是在黄昏时分看到的。根据资料看,它也属于山蛇+夜蛇,但是喜欢吃老鼠,过去被列为锦蛇家族。

  综合考虑下来,我们制定了计划:晚上出去沿着山路找,以这三种蛇为终极目标,搂草打兔子顺便找别的蛇,白天则可以进到一些山沟里去走走看看,找山地的蛇类。

  初期,啥好东西都没找着

  我们尝试了几次,在房山、昌平、怀柔、以及我曾经见过玉斑的鹫峰都探寻过,收获一般。

  晚上,我们只找到了赤链蛇和短尾蝮,白天则见到了赤峰锦蛇和虎斑颈槽蛇,果然还是保底物种比较多。

500

短尾蝮,摄于鹫峰 ©大猫

  其实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这些基石物种非常重要,它们数量的波动会反应出栖息地和气候的变化

  比如喜欢夜间活动的赤链蛇和白天活动的虎斑颈槽蛇都爱吃蛙类,这就决定了它们需要生活在有很多蛙的环境里,而这又需要足够的湿地环境——

  北京的山区河流改造和湿地减少已经导致虎斑颈槽蛇很少见了,适应力更强(也吃鱼类、鼠类以及其他的两爬类)的赤链蛇则多一些,我们几乎每次出去都能遇到赤链蛇,而赤链蛇也是我们遇到路杀次数最多的蛇类,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河边

500

赤链,摄于鹫峰 ©大猫

500

赤链蛇 ©大猫

  这两种蛇都很好看。北方的赤链蛇色彩非常艳丽,黑色条纹很黑,红色底色很红,比南方的赤链蛇更好看。

  虎斑颈槽蛇俗名野鸡脖子,身体绿色,脖子则是艳丽的橙色和黑色构成的警戒色。它们的体型不大,体长都不超过1米。

  而喜欢吃老鼠的赤峰锦蛇则是山地的优势物种,这感觉是北京山区最常见的一种大型锦蛇,体长能达到2米。

  过去我在北京上山时常能见到,每年春季早上它们喜欢趴在大石头或者水泥路面上晒太阳,这时候遇见率很高

  有一次我蹲在山路上看一条赤峰锦蛇在我面前蜿蜒爬行,忽然感觉后面有谁在看着我,一回头,发现一只灰脸鵟鹰就站在我背后的一根树枝上,这只喜欢捕食爬行动物的猛禽也在看着这条蛇。

  这几次我们进山找蛇,分别在房山和怀柔看到了一条赤峰幼体和巨大的成体。有意思的是,赤峰的幼体和成体看上去差异巨大,简直不像一种蛇

500

赤峰锦蛇幼体 ©大猫500

房山的赤峰锦蛇成体 ©大猫

  短尾蝮或许是北京最常见的一种毒蛇,它主要生活在低海拔(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区。

  炎热的夏季,短尾蝮喜欢在凉爽的黄昏到夜间从石缝里爬出来活动。它们往往采取守株待兔的捕食策略,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一晚上,等着过路的猎物,它们的毒液可以快速杀死猎物。

  事实上另外两种蝮蛇也不难找。

  华北蝮生活在北京西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如百花山、东灵山等地。下午3、4点后,它们会出现在山路上,看上去是在享受落日余晖带来的温暖,却又避开了午后的暴晒。

500

华北蝮 ©大猫

  西伯利亚蝮则主要生活在北京东部燕山的高海拔地带,大好在雾灵山曾经拍摄过这种蝮蛇。

  这几种蝮蛇长相比较接近,只是斑纹略有不同。

  虽然找到了几种蛇,但我们最期待的蛇却一个都没找到,这虽然也在意料之中,但多少让人有点沮丧。

  改变策略,奇迹出现了!

  我们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玉斑,而我们却看不到(有人发给我们拍到的蛇的照片,我们也去那里找了,却没有找到)。我们发现可能时间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虽然我们知道玉斑和两种白环蛇都是晚上活动,但从太阳下山到第二天凌晨是个非常长的时间段,温度变化也较大,这些蛇显然不大可能一直在外面活动

500

刘氏白环蛇 ©大好

  我们得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信息:比如有说玉斑是后半夜活动的,因为喜欢阴凉;但也有说前半夜活动的,一些记录也确实是前半夜更多。

  这些混乱的信息让我们不知所措,于是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整夜都在山上晃荡才行。

  我们也确实这么干了。在一个周末,我们晚上9点以后才出门,开车去怀柔,打算沿着白河峡谷一直兜到密云,然后天亮了再回家。

  然后我们发现所谓的后半夜活动是个彻头彻尾的瞎话。我们一条活的蛇都没见到,连以往常见的赤链蛇都没有——

  我们只看到了3条被路杀的,看上去它们死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它们死于前半夜。

  但我们并不是没有收获,在白河峡谷一处地势较低的地方,我们捡到了一条被压死的黑背白环蛇——我们终极目标之一就这么实现了

500

被路杀的赤链蛇和黑背白环蛇

  这或许是北京第二个可靠的记录,它就死在一条赤链蛇前面不远处,很可能是同一辆车干掉的

  我在四川老河沟见过一条黑背白环蛇,在深圳也见过一条。这种细长条的酷似银环蛇的蛇喜欢吃蜥蜴,爱在夜间活动,但是它主要生活在南方

  北京的蜥蜴不算很多,而且也很少有夜间活动的种类(只有一种壁虎),我一直很奇怪它在北京是怎么活下来的。或许它会钻石头缝去寻找休息的麻蜥和石龙子吧。

  虽然这一夜让我们精疲力尽,但我们至少知道了北京山区的后半夜太冷,不会有蛇活动了。我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前半夜,也就是天黑以后到午夜以前的时间段。

  而不久后的一次夜巡让我们终于进入了玉斑丽蛇的神秘世界——其实这一次依然没有收获,但我们在路上遇到了王兴哲和北师大的雷隽老师,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一晚上就找到了两条玉斑!

  这让我们大吃一惊,才知道我们肯定还没摸到方法。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发现我们犯的根本错误在于:

  玉斑不会上马路,它们往往在路基以外的地方活动,而且我们把时间还是估计错了,它们是在天黑以后出来的。我们之前沿着路搜寻,机会非常渺茫,几乎不可能找到玉斑丽蛇!

  不过我接下来就去六盘山出外勤了,大好一个人去验证寻找玉斑丽蛇的正确理论,而这一次他成功了,找到了一条漂亮的成年玉斑丽蛇

500

大好拍到的那条玉斑丽蛇 

500

  这让我很是羡慕!于是从六盘山和甘南回来后我立刻拉着大好又去夜巡了一次,就在上个周末。

  事实上这一天的夜巡开始时糟糕透了。虽然我们很快就看到了一条玉斑,但只是半截尾巴,它很快就消失在石头缝里了。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一段一无所获的无聊时光——直到晚上10点我们都没有遇到一条蛇,无论是心心念的玉斑还是常见的赤链。

  10点钟以后,奇迹出现了。

  正当我百无聊赖拿着手电到处乱照,希望找到一只猫头鹰的时候,我赫然发现悬崖的石壁上趴着一条蛇。

  这是一条黑眉锦蛇——在北京不算常见但也不算很罕见,但这是我第一次在夜里看到它。这条蛇大约有1.5米,非常漂亮,我认为黑眉是中国本土最漂亮的锦蛇之一。

500

黑眉曙蛇,摄于云蒙山 ©大猫

  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了一条赤链蛇,体型不大,也在崖壁上爬行。这让我感到很奇怪,难道它也在追猎壁虎吗?

  看到黑眉让我们很是开心,我们觉得今晚可能也就这样了,已经到了夜里12点,再看到玉斑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于是我们决定回家睡觉。

  但在回家之前,大好不死心地或者完全无意识地用手电扫了一下路基,他看到了一条红黑相间的蛇。

  “刘氏白环!”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个名字。我怀疑地转身,因为他手电照亮的就在我背后。

  然后我也看到了它:一条细小的、比我小拇指还细的、体长不超过40cm的漂亮的环蛇,正在蜿蜒游动。它身上的斑纹整齐艳丽,头部一半黑一半红。

500

刘氏白环蛇 ©大猫

  这确实是一条刘氏白环蛇,一种被命名只有10年,喜欢吃蜥蜴的、漂亮的小型环蛇

  如同梦幻一般,我们又一个终极目标实现了。

  直到开车回家的路上走了很久,我们依然觉得有点不真实。

  行动还在继续,赐我蛇运吧!

  下一个目标是黑头剑蛇,我们打算趁着天凉之前抓紧时间找到它。

  此外,我们还希望找到活的黑背白环蛇,如果今年不行,那还有明年。

500

团花锦蛇 ©大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