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大轰炸:最受伤的是中国人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820字 | 阅读需9分钟
“杜立特大轰炸”让美国人陷入狂欢,却把中国浙江、江西两省推向地狱。
1942年4月18日,美国为了报珍珠港被袭的一箭之仇,派军机轰炸东京,史称“杜立特大轰炸”。这次军事行动,让美国人陷入狂欢,却把中国浙江、江西两省推向地狱。
01
酝酿报复日本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
日军袭击珍珠港
袭击造成美国老百姓巨大恐慌。美国西海岸沿线住宅的窗子上堆满了沙袋,连白宫都挂上了遮光窗帘。罗斯福使用的轮椅上系上一个防毒面具。民调显示,近半数美国人担心日军会轰炸美国城市。美国急需一场胜利,来消除民众的恐惧。
12月15日,罗斯福把霍普金斯、战争部长史汀生、海军上将斯塔克、美国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以及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等幕僚请到书房开会,要求他的军事顾问们找出办法来,以空袭的方式,给日本本土带去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当时日军岸基巡逻机可以飞到离岸300英里的地方,所以让刚刚遭受重挫的海军再派航母带着舰载机去轰炸东京,风险太大。而且,当时航母上的舰载机,无论是F4F“野猫”战斗机,还是SBD“大胆”俯冲轰炸机,主要是用来对海作战,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有限。另一个计划是从中国机场起飞轰炸东京,但一来中国没有足够的轰炸机,二来从美国运送轰炸机到中国不确定因素太多,故而也不予考虑。最后选定的方案是用陆军轰炸机从航母起飞、执行轰炸任务后飞降中国机场。飞降中国的原因是,航母甲板无法承受陆军轰炸机降落时的巨大冲击力,且就算勉强降落,飞机体积太大,也无法进入航母的升降机库。这一方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海军,却把很多未知危险,抛给了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和遥远的中国。
日本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美国人在紧张地准备轰炸前的各项工作时,日军的进攻步伐依然一刻不停,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相继沦陷,10多万美菲联军被赶到巴丹半岛,盟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据点丧失殆尽。美国国内笼罩着一股失败的情绪,进而把怒火发泄到日裔移民身上。加州州长和整个西海岸的国会代表团,都支持将日本移民家庭驱逐到内陆地区的难民营这个决定。之前鼓吹要灭了日本的媒体,把矛盾对准了日裔移民,宣称“无论在哪里孵化出来,毒蛇还是毒蛇” “把他们赶到一处,打包处理,送去内陆的荒地。”在这股压力之下,罗斯福签署命令,将10多万日裔公民和日本人迁往难民营。
所有这些社会矛盾根源于战场上的节节败退。美国人越来越需要一场进攻性的胜利来抚慰国内民众脆弱的神经。好在轰炸东京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领头的飞行员是陆军中校杜立特(所以这次轰炸被称为“杜立特大轰炸”),此人飞行经验丰富,喜欢挑战飞行中各种不可能,在多次事故中均大难不死,可以说是任务最为适合的人选。飞机选的是北美航空公司1939年研制的B-25轰炸机,选用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翼展能够通过航母的岛式塔桥,工程师们设计了几个不同容量的油箱,见缝插针地塞在未使用的空间里,使飞机所携带的燃料几乎增加一倍,基本达到执行任务的需要;负责运输并作为这些飞机起飞平台的是新入列的大黄蜂号航母。
对于轰炸机即将降落的中国,此时还被蒙在鼓里,对此计划毫不知情,原因是美国人怕蒋介石政府走漏了消息。美军只是让史迪威在中国的衢州、桂林、丽水、开安和江西的玉山五个机场准备好航油。
02
成功突袭东京
1942年4月2日晨,大黄蜂号航母载着16架B-25轰炸机,在其他战舰的护卫下驶离码头,11日后与海军上将哈尔西率领的企业号航母编队会合,由后者为前者提供空中护航。两个编队共计16艘战舰向东京进发,按照计划,将在距离日本800英里处加油,随后,两艘加油船留在后方,航母编队继续前进到距离东京400英里处让轰炸编队起飞。
杜立特(前排左一)和参加空袭行动的飞行员在航母上的合影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4月18日晨,编队护航舰船发现一艘日军的巡逻船。在美军的强大火力之下,这艘名叫“日东丸”号的巡逻船很快被击沉,但发现美军航母编队的情报已经发送出去了。显然照原计划起飞实施突袭的条件已经丧失,杜立特们必须立即起飞,尽管此时大黄蜂号离东京仍有800多英里,比原计划距离多出1倍。
8点20分,杜立特驾机率先起飞,到9点20分,16架轰炸机全部起飞完毕。所有飞机采用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贴着海面,从日本的房总半岛方向进入东京空域。下午1点15分,在东京的一座兵工厂上方,杜立特的战机率先投下4枚重达500磅的燃烧弹,紧接着是下一架……东京的发电厂、造船厂、钢铁厂等目标陷入火海。
日本人对于突如其来的轰炸丝毫没有防备。当美军机群飞抵日本海岸时,海上日本渔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飞机,向他们挥手致意。防空警报在炸弹落下时才响起,尽管日军后来宣布击落了9架敌机,但实际上仓皇升空的战机和地面高炮没有击落任何一架轰炸机。这是日本本土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空袭,在此之前,军方一直信誓旦旦地向日本民众保证,自己的国家是“一片美丽幽静的开满鲜花的土地”,日军会将任何的攻击抵挡在国土之外。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军轰炸前,东京刚刚进行过防空演习。这也是为什么轰炸发生后,许多人拿炸弹的爆炸声不当回事。尽管轰炸仅造成1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近50座房屋被烧毁,相比美国的珍珠港而言所受损失并不算大,但对日本军心、民心的打击却不可估量。
杜立特驾驶B-25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
完成轰炸任务后,杜立特的机群先是原路返回,低空飞过九州岛一端,然后转弯向西,飞往中国,此举意在迷惑敌人,使他们无法猜出轰炸机群的真正目的地。他们比原定时间提前两个小时抵达中国浙江西部上空,而衢州机场接到的命令是在夜里12时打开通讯系统和跑道灯。漆黑的夜空中,大部分飞行员在油料即将耗尽时,选择跳伞逃生。16架B-25战机上共有机组人员80人,其中除一架飞到苏联境内、3人在迫降时牺牲、8人被日军俘虏外,其余64人均被当地村民或游击队救起,后送到重庆,返回国内。
03
日军恼羞成怒
空袭发生前,日本人正沉浸在政府所营造的胜利氛围中。
自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日军在东南亚这一西方传统殖民区域高歌猛进。经过政府审查所发出来的媒体消息,将日军描绘成把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从美欧帝国主义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大救星。《日本时报》的一篇社论吹嘘:“在公海上,美国和英国的战列舰只能如丧家之犬一般四处流浪。”这篇社论代表了当时日本从政府高层到普通民众的一般心理。当然,也有清醒的人,比如山本五十六。
尽管山本策划了珍珠港事件,但他深知美国实力强大,他一直认为美国早晚会对日本发动反击,为此下令在日本东部海域进行远程空中巡逻;同时征用一百多艘小型渔船,在离海岸80到1000英里范围内巡逻,船上装有无线电,碰见敌方舰船时可以快速报告。被美军击沉的日东丸号就属此类。被轰炸当日,日军高层的确收到了日东丸号发来的电报。不过,因为日东丸很快被击沉,再也没有后续情报传来;而且日东丸报告时,美舰离日本还有600多海里,以当时美军舰载机的续航能力计算,他们不可能在那个距离起飞袭击日本本土,故而日军判断,敌机的空袭最快也要到19日晨。所以轰炸发生后接近一天时间里,恼火的日军高层既不知道轰炸机从何而来,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发现美军舰队并发出警报的日军日东丸23号警戒船
一直到日军在中国俘虏并审问了迫降的美军机组成员,美军这项从航母上起飞、在中国大陆降落的作战计划才一点点被日军所获悉。日军认识到,美军既然可以从航母上起飞轰炸机、在中国降落,那就可以从中国本土空军基地直接起飞攻击日本,那么日本本土就可能面临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的空袭。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考虑,必须占领和破坏大陆上尤其是浙赣地区美军空军基地。4月30日,大本营以“大陆命”明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须尽快开始作战,主要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其主要空军基地,封锁敌人利用该方面基地空袭帝国本土的企图。”本来侵华日军已确定好作战目标,即对南京以南地区实行“清剿”,在大本营的一再要求下,不得不重新拟定新的作战计划。
彼时,中日在浙江周边的军事态势是:日军占领了长江下游的沿岸地区,而浙江大部在国民党军队掌控之中。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官兵在此与日军形成对峙。日本中国派遣军的部署是,以上海附近的敌13军主力从杭州方面向西、驻在武汉的敌11军一部从西向东,两边夹击第三战区部队,意在摧毁金华、玉山、衢州、丽水附近的国民党军队的空军基地。战斗从5月15日开始,到7月初结束,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毒气弹乃至细菌武器,最终基本实现了作战目的,但在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下,自身伤亡惨重,第十五师团的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被中国军队埋下的地雷炸死。
04
中国被迫背锅
1942年4月,美国军方曾向中方提出要求,允许美国飞机使用浙江衢州机场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蒋介石认为,美军的轰炸必然会带来日军的大规模报复行动,因此建议美方延迟行动,让中国军队多一点时间来准备。
美国人并没有把蒋介石的话放在心上,他们秘密轰炸东京,并把飞机降落到华东地区。蒋介石表面上强颜欢笑,庆贺美国空军成功轰炸东京;内心却是愤怒无比,在日记中记下了“美国人无视中国的建议,根本不在乎中国华东地区即将承受的重大灾难”的字句。
日军的攻击,被称为“刺穿华东心脏的两百英里的血腥长矛。”作为主战场的浙江、江西两省,村镇十室九空,一位名叫奎因的传教士描述他当时在余杭看到的景象:“城镇第一部分已被烧毁。日本人已经把能抓到的镇民全都杀死了。”在江西宜黄,日军则“向男人、女人、孩子、牛和猪开枪,或者说向任何移动的东西开枪。”那些帮助过杜立特的突击队员的中国人更惨。日军强迫他们吞吃粪便,然后让他们10个排成一列,进行“子弹比赛”,测试一颗子弹会在击穿多少人之后停下来。整个浙赣作战期间,百姓死亡人数超过了二十万。
除了杀人,日军在浙赣地区大肆破坏和劫掠。在丽水的南城,日军带来从通讯到医学领域的技术专家,一支小分队夺走了南城所有的收音机,其他分队夺走了医院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破坏了发电厂和铁路,把铁轨运走,最后一支分队专门负责放火。他们在每座房子的门板上浇上煤油,整个大火烧了三天,南城变为一片焦土。
更可恶的是,日军在撤离时,把鼠疫、炭疽、伤寒等病菌投放到河流、水井和田地,并准备了数千个被伤寒和副伤寒病菌污染了的小面包,发给释放的中国战俘。另外,日军还在当地留下很多被伤寒病菌污染的饼干,使他们看起来是撤退部队遗落的。毫无疑问,这些饼干会被饥饿的中国人捡起来吃掉。这片区域本就有数以千计的死亡牲畜、死人腐烂的尸体没有掩埋,发生疫病的风险已经很高,加上日军留下的病菌,且大部分医疗诊所都被破坏殆尽,大部分人都患上了疟疾、痢疾和霍乱等传染病。这股疫情,一直持续到1943年春,迫使政府对浙江某些小镇进行隔离。
浙赣细菌战给江西玉山老人留下的伤痛
蒋介石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描述了中国浙赣地区的恐怖场景以及造成这一恐怖的原因:“在美国炸弹出其不意地落在东京之后,日本军队袭击了中国的沿海地区,那正是大多数美国飞行员降落的地方。这些日军屠杀了该地区所有的男人、妇女和儿童,”最后一句话,他强调了两遍。对于这些,美国政府,包括罗斯福置若罔闻,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安和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