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美食,挽救了无数癌症病人
在与江西肿瘤医院仅有一墙之隔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个露天的爱心厨房。
图源B站UP主:冬呱视频
每天这里,总会挤满了来这炒菜做饭的人,满满的烟火气息。
图源B站UP主:冬呱视频
来这里做饭的人,都是肿瘤医院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所以大家都称这里为“抗癌厨房”。
创立这间“抗癌厨房”的,是现在已年过六旬的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
早在1995年,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就开始携手做起了油条批发。
每天两三点起床开始炸油条,炸到六点钟后就开始送到当地各大学校食堂。
在2003年的时候,他们搬到了江西肿瘤医院附近的小巷子里做生意。
到了2005年,偶然有位来买早点的顾客,询问夫妇是否可以借一下火,炒个菜。
夫妇非常豪爽地答应了。
刚开始只有几个人来,夫妻都不收他们的钱。
渐渐地,来的人越来越多,夫妻开的炉子也越来越多了。
从每天有十几个人借炉子炒菜,到后来增加到几十上百人。
后来常去做饭的病人家属,着实过意不去,提出要付钱。
图源B站UP主:冬呱视频
夫妇为了让他们安心,决定每炒一个菜收5角钱,一直延续到2016年才涨到1元钱。
万佐成爷爷说道:
“生离死别是最可怕的事情。我们主要是为病人们提供一点方便,钱不钱,无所谓。”
图源B站UP主:冬呱视频
“帮人家也是一种快乐,能帮到病人和家属,我们就很高兴。”
就这样,万佐成和熊更香夫妇一做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时光。
现在的抗癌爱心厨房早、中、晚三餐均有人来,每年人流量高达上万人。
这对年迈的夫妇免费为大家提供酱油、盐巴、灶炉、厨具、锅具、米饭等。
每天非常辛苦却丝毫没有收益可言,有时候甚至还会亏本,但他们依旧非常的快乐。
他们凭借着自己无限的爱心,尽力帮助着这些痛苦困难的人们。
每年365天全年无休,默默地在为病人们做贡献。
熊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
“不要想那么多,先吃饱这一顿再说。”
“今天过一天,开心一天,保住一天。”
这个抗癌厨房内,也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故事。
图源B站UP主:冬呱视频
这位白发苍苍的黄大爷
陪伴他多年的妻子不幸得了子宫内膜癌。
他每天都会前往爱心厨房做菜给生病的老婆吃。
他称道,自己与老婆相伴45年了,老婆从20岁嫁到他家一直和他一起到现在。
图源B站UP主:冬呱视频
他从没做过饭,但现在开始慢慢学着做饭给老婆吃,希望她能吃的放心,慢慢健康起来。
还有一位已经年过八十的老太太
每天自己买些烂菜过来炒给自己吃,买好的只给生病的儿子吃。
图源:二更食堂
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饱含了对儿子深切的爱。
图源:二更食堂
“每天要给儿子炖个汤,给他补身体。”
图源:二更食堂
“买这个菜,我就选便宜的买,便宜的我自己吃,让儿子吃好的,你懂不?”
图源:二更食堂
“是吧,希望他好,好了以后我好回家卟。”
她的肺腑之言,着实让人心疼。
母爱是如此的伟大,也不知她背地里为儿子流下了多少公斤的泪水。
虽然癌症很难治愈,但真的好希望她的儿子能战胜病魔啊。
接下来是一对中年医护夫妻:尚医生与熊护士
熊护士称道,自己的老公是得了淋巴癌。
“脸、手包括脚都变黑了,跟煤球似的。”
“五月份知道病情后的他仍在继续为疫情值班。”
熊护士还表明,自己的老公曾经为了病人六天六夜都没有合眼睡觉,真的非常的不容易。
图源B站UP主:冬呱视频
眼泛泪光的她,透露着许许多多的无奈。
她还讲到,明天丈夫要化疗了,所以今天特地让他吃饱一些。
希望他们能够一切顺利吧。
还有一位带着鸭舌帽在做饭的老爷爷
当记者问他是在照顾谁时,
他面带微笑,非常从容地说是在照顾自己本人。
记者询问他得知自己生病有没有害怕时
他回答记者不怕,因为怕也摆脱不了,只能自己去完成,能活一天是一天。
知足常乐,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能够吃好每一顿饭,就足够了。
生活里的幸福其实就这么的简单。
温暖在人间,温暖也在人心。
像万佐成和熊庚香这对夫妇,年过一年,只为帮助他人、不为自己的人真的不多了。
善良的人啊,眼睛总是在发着光的。
衷心希望我们国家的政策能够越来越好,
也祝愿这对老夫妇能够身体健健康康,吃好喝好,白头偕老,长命百岁!
厨房人类
专注于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