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局将向何处去?
香港政局将向何处去?
乱港四人帮
香港动乱照片
香港中文大学梁韦诺在其《立法会选举押后一年,是破局契机?》一文中称:推迟1年立法会选举“更不会直接改变双方阵营的政治力量。”
果真如此吗?
这位香港的梁先生,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一个以“揽炒”为宗旨的香港乱港势力,恰似台湾的民进党,民进党是以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台湾共和国为宗旨的非法政党,之所以能够存在、且发展壮大,并非他们 “鸳班济济,鹭序彬彬”,有什么“治台理政”的能耐,纯粹是他们背后有美国、日本两大邪恶势力为后盾,在为他们撑腰,给予他们支持。蒋经国这窝囊废之所以养痈遗患,不敢对他们痛下杀手、斩草除根,就在于他那伪政权也得依靠美日才能苟延残喘下来,与民进党是一丘之貉,拥有共同的主子;所以才不敢得罪美日,让民进党发展壮大了下来。
现在《港区国安法》在香港落地生根,恰恰是斩断了英美外来势力插手香港事务的魔爪,砸了乱港势力的后盾,刨了乱港势力的根基,他们怎能不萎缩呢?这是必然之势了。
所以,在我看来,立法会推迟1年选举,对香港乱港分子不仅是一个沉重打击,而且将是致命打击。虽然在这1年内,不至于可以对他们斩草除根,让他们完全没戏,但其气势肯定“大不如前”,将逐步式微了。
香港中文大学梁韦诺的错误在于“静止地看问题”,而不是以毛主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年毛主席之所以说“日本必败”,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得出的结论;而汪精卫、胡适等国民党【低调俱乐部】的人,则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中日战争,是以当时中日两国的国力作对比,认为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所以才主张向日本投降。
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香港政治局势走势,就不难得出:
一、现在泛滥世界的所谓“民主选举”,其实就是“资本选举”,比的是谁家的资本雄厚。
在《港区国安法》生效前,无论境外、境内都不乏支持乱港势力的资金,致使其资金雄厚,连组织街头暴乱时,还能给暴乱分子派发薪资。
然而《港区国安法》落地后,黎智英这个外部援助资金的“枢纽”已被踹了,反对派的境外援助资金已经“断炊”了;在此境况下,其境内援助资金也必心生畏惧,一旦被“国安公署”发现其涉嫌支持香港暴乱,难免会遭到清算。所以,随着境内外援助资金的不断枯竭,香港乱港分子自然就“难为无米之炊”、要逐渐消沉下去了。
二、境外邪恶势力对乱港势力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选举资金、选举策略、选举口号、选举机构等等。
随着《港区国安法》的落地生根,境外邪恶势力的魔爪被斩断了,香港各派乱港势力失去了这一“强援”,一群以“揽炒”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又各自占山为王的乱港分子,除了“揽炒”别无所长,全无治港理政之术,因而自己未必有能力谋划出先前蛊惑人心的“选举策略”、“选举口号”来,因为境外邪恶势力对“颜色革命”是轻车熟道,且深谙选举之道,选举策略的造诣、研究颇深,为乱港势力猎获支持者,是大有裨益的。
三、香港乱港分子之所以能“揭竿而起”,聚集那么多支持者,致使其一时气盛,因为他们军中高高竖起了一杆非法的“揽炒”大旗。
现在完了,这杆军中非法“揽炒”的大旗被《港区国安法》一刀给砍倒了,没了“揽炒”这杆大旗,其支持者也就作鸟兽散了,人气自然也就散了。竖不起新的军中大旗,想重新聚集人气,可就难矣。
四、慑于《港区国安法》的威慑,乱港分子在这1年内将不得不收敛他们的言行和活动,以免遭到《港区国安法》的重拳打击,从而被迫从支持者的视野中淡出,知名度也将随之下滑,成为一个“过气”的政治人物。一个没了知名度的政客,又咋能保持1年前的风光呢?这是可想而知的了。
五、原来“揽炒”是生意,现在“揽炒”是犯罪。反对派曾经靠这“生意兴隆通四海”、呼风唤雨;在《港版国安法》的制约下,这生意还能做下去吗?还敢做下去吗?真不怕“将牢底坐穿”?连黎智英都“靠山山崩,靠水水流”,成了“没脚蟹”,阶下囚,谁还能成政府的“一盘菜”?
六、原来香港民众支持乱港分子,是无后顾之忧的,甚至还可能得到美英邪恶势力垂青,得到他们的勉励,给你发个BNO护照什么的。
随着《港区国安法》的降临,现在这些都没了,即便手握BNO护照也没卵用了。乱港分子的支持者曾经将非法聚集当好玩,当凑热闹,当逛大街。现在若再支持乱港分子,势必要顾虑一下自己的得失、荣宠了,得担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了,正所谓“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凑乱港分子的热闹,难免会被“殃及池鱼”。在此状况下,乱港分子的支持者自然会不断地流失掉了。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随《港区国安法》的降临,就要大浪淘沙了。陈方安生等乱港头目,已感知风向不对,来了个捷足先“逃”了,所有乱港分子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梁韦诺“更不会直接改变双方阵营的政治力量”的憧憬,只能是“梦幻泡影”了。
最后,附《山坡羊》一首:
《山坡羊》香港之痛
百年屈辱,遭虏驱驭。
几代人几多荼毒。
恨刻骨,仇未复。
回归惊愕闹港独。
扰得乾坤日夜浮。
离,百姓苦。
乱,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