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育子经(上)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500

  全文共2598字 | 阅读需5分钟

  在当时“重男轻女”还很严重的社会风气下,袁世凯是如何区别教管儿子和女儿的呢?作为当代人,我们又能从袁世凯的“育子经”中借鉴到什么呢?

  在叱咤风云的晚清和民国历史上,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子嗣众多。仅从儿女辈而言,袁世凯就有儿子17人,女儿15人。生养了这么多的子女,袁世凯作为一位父亲是如何教育儿女的呢?在当时“重男轻女”还很严重的社会风气下,袁世凯是如何区别教管儿子和女儿的呢?作为当代人,我们又能从袁世凯的“育子经”中借鉴到什么呢?

500

  督促养成好习惯

  袁世凯早年因为忙事业常常“浪迹天涯”,念家总会萦绕在心头,因此往往借书信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记惦。如果家里较长时间没有回信,袁世凯常常担心无比:

  匝月未接家报,未识慈亲康宁否?小儿顽健否?系念殊深。嗣后于每月终,务发一家信来韩,将一月中堂上之起居,及阖家大小之动静,均须详细记载,使余身居异域,常常得悉家中近况,庶免内顾之忧。

500

  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与外国驻华公使合影

  而在早年的袁世凯家书中,处处流露出夫(父)爱的真切情感。如在于夫人产后,袁世凯甚是挂念,在信中写道:

  尔体可复原否?产后调养,务宜分外谨慎。若乳汁旺,小儿以自哺为宜;不旺,必须雇用乳娘。当选择年轻而无皮肤病及传染病者,则小儿食其乳,庶无后患。

  待到大儿子大了,袁世凯常常嘱托于夫人对其进行严格教育:

  大儿已届学龄,大哥家中如仍延请教读,就近附读最为合宜。散学后,不宜取放任主义,听其嬉戏,当施以家庭教育,择有益儿童之故事与之讲解,或讲有兴味之童话,使彼久闻不厌,既可启发其智识,又可收束其野心。

  后来家里的孩子多了,袁世凯也敦促于夫人无论是否是自己亲生,都要给予平等教育,不要溺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当然,除了叮嘱妻子严厉教导儿女外,袁世凯也时常亲自给儿女写信,督促儿女认真读书,有时还为孩子购书、寄书,叮嘱孩子读书:“兹寄回《子史精华》及廿四史,共装四木箱,到家日宜开箱检点,外面贴有封条,谅不致遗失也。内有笔墨两包,分给尔诸弟习字之用。”甚至亲自为儿女制订每日计划,为他们的“立身课程”支招儿: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贪恋衾裥;习字:早餐后习字五百,行楷各半;读经:刚日读经,一页未完,勿易他书;读史:柔日读史,日以十页为限,见有典故及佳句,随手分类摘出,以资引用;作文:以五十为作文期,以史论时务相间命题,兼作诗词;静坐:每日须静坐一小时,于薄暮时行之,兼养目力;慎言:言多必败,慎言,即所以免祸;运动:早起、临睡,须行柔软体操;省身:每日临睡时须自省,一日做事,可有过失,有则勿惮改,无则加勉;写日记:逐日记载,毋间断,将每日自早至夜,所见所闻所做之事,一一记出。

  在这封家书中,袁世凯对儿子袁克文的日常生活、学习、做人做了细致入微的指导——生活上要求早起、静坐、运动、写日记;学习上要求习字、读经、读史、作文;做人上慎言、省身。直到今天,袁世凯的育子之道仍具有现实的启迪意义。孩子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健身,除了修身之外还要做人。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应只是一个华丽却空洞的口号,而应是具体的行动和过程。

500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500

  重视儿女教育

  袁世凯一直提倡重视教育,在晚清为“人臣”时,是清末新政的关键人物,是当时新政实施的健将,曾上书极力主张废除科举制度,积极提倡开办新式学堂,鼓励留学西方,建议实行“西方式”教育。而为“人父”时,袁世凯对儿女的教育从幼年时就抓得很紧,早在袁世凯在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时就已经为姨太太和女儿们设立了专门女馆,而儿子们到新学书院接受新式教育。当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入住中南海后,袁世凯在家中开设了男、女两个专门的学馆以供儿女学习。专馆的馆内设置、课程内容和方式与那时的学校大体一致,家塾老师也是袁世凯专门精挑细选的一流人才。

  据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原名袁叔祯)回忆,男馆设在北海五龙亭附近,由后来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总管,其课程设置与当时的新式学堂一样,除了教授汉文、算术、历史、地理之外,还教授英文、体操等。方地山、董宾吉等教授汉文,英文由一位外教教授。馆内有专门的厨房供应师生饮食,还专门雇用一些男佣人摇铃、打扫卫生等。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律住在馆内。当然,如果学生结了婚,就可搬回中南海,但必须还要来上课。

500

  严修

  女馆课程设置与男馆相同,只是没设体育。上课时间安排是上午8—12点上四节,下午1—5点上四节,每节课为50分钟。而讲授老师都是天津女子师范学校的高才毕业生,如杨蕴中(教《古文观止》)、董文英(教“四书”)教授汉文,唐尹昭教算术,一位英国人苏姑娘教英文。女馆按照文化程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三个班。至于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是采用考试的形式,考试分两种,一种是暑假前举行的小考;另一种是年假前的大考。每次考完试,老师都会记分数、定名次。女学生不必住在馆内,但规定要与女老师一起吃饭,至于女馆老师们的起居,她们也住在专馆里,由专门的女佣人来伺候。馆内女老师的薪水是每月100元,在当时说来,应该算是相当优厚了。可见,袁世凯在儿女教育上金钱投入之大。

  袁世凯和旧式书生不同,他深得当时风气之先,待到孩子即将走上社会,需要接受更系统的教育时,袁世凯会尽量将孩子送到国外念书,且希望孩子们留心实学。长子袁克定曾到德国留学,五子袁克权、六子克桓、七子克齐跟随严修出游欧洲各国,就读英国;九子克久、十子克坚、十一子克安、十二子克度同时到美国留学,这为他们后来成才奠定了基础。从袁氏兄弟接二连三地远涉重洋这一点看,毋庸置疑,袁世凯对儿子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 未完待续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