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夏日围观祭”,换种姿势看纪录片

  提及纪录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老派”、“沉闷”诸如此类的刻板词条。殊不知,纪录片早已与年轻的群体勾连在一起。

  2016年,看似小众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受到年轻观众热捧,火到出圈。纪录片与B站之间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由此开始。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人生一串》、《历史那些事》,再到胡歌配音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通过丰富各类型题材,特有的社区互动方式加持,许多人认知中的二次元爱好者的聚集地——B站,早已汇聚了众多的纪录片爱好者。

500

  在这个夏天,这群纪录片爱好者更是迎来了自己的专属节日——“夏日围观祭”。这是B站首次以纪录片的名义,对这一圈层进行运营,“夏日围观祭”满足了用户对纪录片的遐想和诉求,传统视野下“纪录片”内涵与外延,也由此升维拓宽。

500

年轻人没有抛弃纪录片

B站自带纪录片基因

  “纪录片是冷门”、“纪录片目标群众是中老年人”的观念早已过时。

  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新媒体成为纪录片制作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平台成为主要载体,它们面向群体是“网生一代”,这是一批高品质的受众。调查显示,我国纪录片的受众中有82%年龄在18-35岁;有74%受众的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有55%的受众月薪在7000-20000元之间,说明纪录片受众群体主要以我国的新中产阶层为主。

  可以说,B 站纪录片的崛起与年轻一代的成长轨迹是贴合的。

  据统计,B站近八成用户为90后至00后的年轻族群,作为互联网“土著”,这一人群的物质基础相对优越,求知欲强,多半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B站和用户之间早已有了纪录片的基因,刷爆全网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并不是特例。

500

  《我在故宫修文物》早先在卫视播出,但热度平平,登陆B站后,瞬间引爆二次元社区。不仅成为了各UP主们热衷使用的素材,更破圈拓展到了主流社交媒体,产生了不可小觑的蝴蝶效应。

  实际上,B站早已入局纪录片的赛道,2017年12月,B站就公布了纪录片“寻找计划”,提供启动资金和精细化运营。回过头看看,带着浓浓B站基因的纪录片的确成绩斐然。

  《但是还有书籍》记录了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那些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的精彩故事。

500

  这部纪录片更关注书籍载体本身,关注书籍背后的做书人、设计师、阅读推广人,尝试描绘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生态全景图,令人倍感欣喜。

500

  值得一提的是,此片也入围了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最佳系列纪录片。

  另外,B站自制的《守护解放西》也爆火网络。节目将镜头对准了湖南长沙一处派出所的基层民警们,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办案故事,让人们印象中严肃、高冷的警察形象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赢得了网友们的赞赏。其总播放量超4473万次,90余万人追剧,豆瓣评分8.6分,其中89.8%的网友给出了四星以上的评分。

500

  一面是用户不断增长的纪录片观看诉求,一面是B站深耕纪录片赛道的现实使然,“夏日围观祭”的出现可谓是正逢其时。翻看“夏日围观祭”的片单,不难发现其内容极其“硬核”。除了已落地的BBC、Discovery等国际纪录片厂牌,今夏又吹响了国家地理、央视、NHK三大纪录片厂牌集结号。不仅可以一次性“围观”3000+海量片单以及百余部暑期档新鲜上线的纪录片,内容更广泛涉猎人文、地理、生活、传记等多个领域,还有不少诸如《如果国宝会说话》、《动物搏击会》等制作精良的专题系列,的确值得一盘。

500

  纵观B站上线的纪录片,涉及范围或广博或纵深,观察切面或细小或宏大,你很难说,这里某一类别是“冷门”的、“小众”的,口味繁杂而又热爱多元的用户群像或可从中管窥。纪实影像与年轻一代结合在一起,兴趣多元、敢于表达、特立独行的Z世代形象也跃然眼前。

500

  (B站纪录片频道片单)

  而在这个暑期档,一大批出自知名纪录片厂牌的优质作品也已经蓄势待发。

  于7月20日登陆B站“夏日围观祭”的《宫崎骏:十年一梦》,是由NHK电视台从2006年开始跟踪拍摄宫崎骏,历时10年才制作完成的。

500

  还有由国家地理出品、刚刚拿下艾美奖提名的《宇宙时空之旅:未知世界》,带领观众一探宇宙的奥秘;也有同样由国家地理打造的《无厘头科学研究所》,趣味解读生活中大大小小科学原理;还有众多央视的高分美食纪录片,除《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更有恰逢其时的《螃蟹的征途》,把镜头对准了螃蟹,这个人们等待一年才能品尝的极鲜美味;而央视悬疑纪录片《法医宋慈》《法医密档》同样不容错过……如此种种,B站对一线纪录片内容的强覆盖力可见一斑。

500

  而这些持续火热上线的纪录片,也让B站稳步积累了稳定的纪录片受众。获得第八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的《何有此生》导演王冰笛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B站是她在思考利用网络推广该片的首选。

  用户的弹幕社区互动生态+优质有梗的纪录片的相互作用,B站进一步抢占年轻用户,成为了许多纪录片期盼的出口和户们首要观看平台。

年轻纪录片er的新坐标:

纪录片还能这样看

  如果和B站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B站非常看重“气氛”这种玄学物质。

  无论是半年前那场B站跨年晚会,集合了魔兽、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五月天等等元素,被誉为真正懂了年轻人的跨年晚会;还是它的传统项目,如BML,你都能在现场感受到热烈的欢呼气氛,与参与者真情实感地投入。

  将目光投射到纪录片,不难发现,参与、气氛,强互动,成了年轻人观看纪录片的新注脚,在B站看纪录片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上 B 站不看不发弹幕,那观看模式也太索然无味了。弹幕的出现大大影响了纪录片创作的思路。B站出品的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就会考虑到用户的观看习惯。比如《人生一串第二季》主人公嘲讽独自来吃烧烤的顾客,还自黑了自己。创作团队也有意保留了这个镜头,给弹幕留出了气口。这句话,的确引发了弹幕狂潮。

500

500

  虽然如今多个视频平台已上线弹幕功能,却有众多观众依然坚挺地选择在B站“配合弹幕食用”。这或许是因为,B站对于用户体验的努力贯穿始终。

  拿《守护解放西》来说,节目能够取得高口碑与热度得益于团队从一开始就对准年轻群体这一目标受众,进行谋篇布局。在正式制作之前,节目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都是使用B站3年以上的深度用户。深入市场的调研、长时间的纪实拍摄为《守护解放西》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站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颇为细腻。小到弹幕设置,都进行了细化,不少自定义选项让用户拥有定制感,满足不同需求。

500

  如此敏感捕捉用户需求,紧贴用户情感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B站的社区氛围和用户粘度已然成为了吸引年轻人的金字招牌。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曾经说过:“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在B站爱上纪录片,得到年轻的观众就得到了将来。”

  弹幕与纪录片一同完成了第二次交流,用户也通过弹幕和纪录片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日渐博大精深的弹幕已经形成了独有的交流机制和游戏规则。用户在弹幕里能通过识别“行话”感受到拥抱群体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500

  最典型的是,自发刷屏常常带来用户的情感狂欢,不论是“高能预警”还是“阿伟乱葬岗”,满屏弹幕是用户情感点最直观的展现。比如2月底上线的《在武汉》,光是开头足以遮挡屏幕的“武汉加油”就能戳中不少人的泪点。

500

  在《历史那些事》中,对于还原的细节,弹幕也会此起彼伏的进行讨论。打开弹幕,除了能和小伙伴获得情感交流,收获玩梗或者空耳的快乐,还可以收获不少历史小知识。

500

  除此之外,纪录片的内容也会被用来进行二次创作甚至是N次创作。不论是推荐还是解说,B站内的纪录片早已跳脱出“观看”这一单一评价维度,被用户吸收消化,被用户创作,这充分延长传播链,也推动了作品的出圈。

  弹幕也好,再创作也罢,B站已经不满足于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丰富有趣的互动方式已经成为纪录片标配。这一点极大地扩张了内容边界,让用户与创作者、用户之间进行充分互动,使作品更易于传播。而B站弹幕区营造出的良好社区观看氛围,不仅增添了观看过程中的趣味,也实时促进B站内容的有效反馈,推动了内容布局的迭代与精进,形成良性循环。

抛弃成见

​夏日围观祭重新定义纪录片

  面对优秀的内容,B站用户相对更愿意向身边的人安利,从而形成讨论行为,促成社交网络中的“自来水”。很多走红网络的事件背后都离不开B站用户的安利和自来水,对于纪录片而言更是如此。

  当你向旁边的人安利时,你是怎么样的?29日的这次全网打call,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当天,包括中国三星、海尔冰箱在内的众多品牌与夏日围观祭进行趣味联动。各大品牌从各自调性出发,卖力地为夏日祭打call。

500

  这些品牌横跨科技、旅行、美食,一方面展现了此次“夏日围观祭”题材的丰富性,纪录片早已不止“动物世界”“宇宙探秘”之类高大上的内容,原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与纪录片相连,纪录片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也从行业的视角刷新了对纪录片受众的刻板印象。与其说这是次元壁的消弭,不如说B站的野心并不在“攻城略地”,而在于通过深耕不同领域,聚合更多有不同需求的观众。让更多用户进入这个更年轻更细分的视频内容平台,不孤芳自赏,不“圈地自萌”,致力以专业优质的内容去吸引更多垂直圈层的用户,让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内容,让不同圈层用户兴趣和需求能被关注被满足。

  我们不难发现,凭借独特的题材与视角,B站纪录片逐渐积累了一大批黏性用户,但如果仅仅用“用户粘性大”来概括这一现象,不免过于无趣冷漠。

  一方面是,这“B站社区”的神奇效应,常年“满足居民需求”的物业式思维,B站逐渐成为了网生纪录片平台的领跑代表。另一方面是,“夏日围观祭”这类活动,不仅提升了用户对B站纪录片品牌的认知度,更将纪录片这一圈层凝聚起来,进一步强化了社群的概念,活动勾连出纪录片er的同好情绪,标签感和集体氛围进一步增强。

  这场夏日围观祭,不仅有优质且丰富的纪录片,更重要的是,将纪录片这不够热门的类型社区化,带来的活跃度和身份认同不言而喻。可以料想到的是,必能聚拢一波又一波的年轻用户,纪录片er 聚集于此,感受纪录片的曼妙世界。而对于B站来说,在ACG内容、二次元内容之外,电视剧、电影尤其是纪录片等内容的注入,进一步丰富了平台格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