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美帝的极端打压?

中美之争对中国最大的危险就是从过去四十年基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状态而被迫变成只能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国内市场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内卷化。

相对来说,除非发生大规模热战,美国最有可能实现的是联合盟国切断与中国的技术交流(输入)和市场准入,从对中国5G、高铁、核电、互联网服务等打压可见一斑,将来通过关税扭曲推动的供应链转移还有可能扩展到更多的普通商品。切断对中国原料供应也有可能,但是会受到很多依靠对华出口原料吃饭的盟国抵制、难度更大。即使是澳大利亚这种美帝军中马前卒,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都会拼命地对华出口铁矿、羊毛。

但即使是技术限制、市场准入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最简单地理解,就是中国的经济效率会降低,不得不去从头研究很多本来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获取的技术、即使研发成功由于无法向国际市场推广其资本回报也会大幅下降、进而影响下一步的研发和技术进步。过去四十年建设出的世界第一工业产能也会因为失去国外市场而利用率下降、效益下降,进而影响资本技术积累、直接影响大量的就业。美帝的思路就是以此困住中国经济发展,捱到产业链国际转移成功、中国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产能无处释放而经济萧条、带来政治动荡,不战而胜。

中国打破美帝这种封锁的有利条件在于:1. 本土巨大的市场,人口超过发达国家总和、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2. 本土产业升级、进口替代的巨大空间~工业核心零部件、工业中间体原材料;3. 中国科技水平已经进步到了可以内生发展的程度,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工程师、科学家群体。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思路思路,国内以扩大内需、完善产业链为主,国际则坚持改革开放、拓展一带一路,国内外互相补充和促进。这些思路都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个人觉得,面对美帝及其盟国前所未有的围堵,恐怕普通的扩大内需、加强科技创新这些措施还是不足够的,甚至现在提出的新基建强度带来的需求可能也是不足以对冲国际经贸形势的恶化。为了应对高强度的外患,需要有扩大内需、刺激创新的超级措施,要在国内市场为主导条件下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巨大新空间、新边疆,打破美帝给中国设定的内卷化宿命,这样才能容纳中国已经天量的工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因此,建议国家果断开展更多的超级工程给国内工业能力提供释放空间、给国内人口甚至更多高素质劳动力提供发展空间。可能的选项有:

~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调西藏之水入甘肃、新疆,创造事实上的新边疆,把万里荒漠变成可以移民、居住、生产的肥沃之地。工程投资巨大,正好是国内无处释放的工程能力超级出口,而建成之后对于西部的稳定、发展都是万世之功。

~欧亚大陆桥物流工程:由于海权受限,中国必须大规模建设升级欧亚大陆桥物流通道,包括连接中国、中亚、伊朗的铁路、油气管道,连接中国与俄罗斯、欧洲的重载铁路,借以开发俄罗斯、中亚的丰富资源及市场,依靠陆权建设突破海权封锁。

~全面新能源建设工程。国内可以通过税收等方式更加坚决地推进以电驱技术为核心的新能源建设,以大幅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以此为推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特高压电网、充电储能装置等都将获得无限的空间。其实现在欧洲诸国已经提出了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与之相比中国因为国际局势的变化目前有更高的紧迫性。

~ 以建设永久性月球基地为导向的太空工程。未来的太空就是大航海时代的海洋,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太空工程的发展又是大量工程技术的直接推手。以此为导向,可能孕育出很多新的技术突破、新的产业。

以上只是一些思路,还可以列出更多的可能项目,总之,我们要建设新的三峡工程、新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新的阿波罗登月项目。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经济局势大变局,必须以非常手段,以竟非常之功。要么有能力以武力打破外部封锁;要么有能力以内部突破走出停滞,而超级工程就是最好的抓手。中国如果通过十年的大建设,成功地拓展大量的新边疆,保持经济技术的发展态势,内卷化危机带来的停滞自然也就不存在,美帝对中国的技术市场封锁也就不攻自破。

当然这一切都以没有大规模热战为前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