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前中科院科研人员“范黎”,你到底是谁?

紧随合肥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的热点,显微故事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从中科院辞职了:不能晋级副研究员,我要在这儿熬一辈子?》的文章。

文章主要内容是3位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为什么离开中科院的心路历程,以及离开中科院之后的幸福生活。

三个故事的主要核心诉求我总结成了以下两点:

1、要给不擅长写论文、不愿意写论文的研究人员以晋级通道;

2、工资要高,至少不能低于市场同等学历人才的工资水平。

下面很多网友的评论大多在抨击唯论文主义、工资低等问题。

就个人而言,对于中科院科研人员的工资水平实在是不了解,也不多加置喙。最好是有了解的人能亲身谈一谈这方面的东西,当然记得要全面,各种福利以及隐形的好处也讲一讲,省的后面再被人挖出来徒惹麻烦。

至于不擅长写论文、不愿意写论文、不会写论文的人怎么晋升,那就更不在能解决的范围里面了。毕竟要找一种足够客观且能避免权力腐败又有足够效率还要公平的考核手段实在是不容易,看诸位有什么高见吧。

但是在这三个故事里面的第二个:为了家庭我选择“逃出去”的“范黎”博士给了我很大的困惑。

从文中可知,这位化名为“范黎”的前中科院科研人员,今年(2020年)36岁。2008年结束6年硕博连读学业并成功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中科院工作5年。

工作第5年,这位因为不擅长论文而没评上副研究员职称的“范黎”博士,觉得自己工资太少,于是想申请公派访问学者(承诺必须回国)身份前往国外交流(具体哪国没有标明),这样既能学到新东西又能挣到额外发的补助,知识金钱两得。

但公派访问学者也不是那么好申请的,至少这位“范黎”博士承认:“但中科院对于访问学者的审批很严格的,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所里对人员申报控制非常紧,我也是费了很大劲儿才出来的。”

那么这位在5年工作期间没有什么高质量论文的博士,是如何打败所里的其他精英们申请成功的呢?

“范黎”博士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未来一定要回国。”然而我想他花的大力气,应该也会是很重要的部分。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大力气”,会这么有效。

但是他出国后就反悔了:“但真到了那里以后,我就又不打算回来了。”他还感叹:“毕竟如果到四十岁,在中科院连个副研究员做不到,其实挺丢人的。”

没错,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快我们普通人几十步。29岁的年纪,就在考虑40岁的事情,着实很有远见。同时在29岁的年纪,就开始有这种担心,是不是也是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担心呢?

不想回国、想要挣更多钱、担心丢脸的“范黎”博士,终于在2013年——2020年间的某一天找到了机会。

“我到了国外之后,遇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是一家研究机构,谈下来的年收入,折合人民币竟然有100多万元,这也是让我非常动心的。 ”

于是这位“范黎”博士就“放弃了“访问学者”的身份,代价就是交了违约金,并且自动从中科院离开”,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承诺了,似乎这是一件不丢脸的事情。

哦!他交了违约金嘛!在百万年薪面前,那点违约金算啥呀!当年被他抢占名额出不了国的其他同一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又算啥呀!

现在,这位通过花“大力气”+回国承诺,成功挤掉其他精英取得访问学者资格,又很快地因为折合100多万人民币的年薪背弃自己一定回到中国的承诺的“范黎”博士,终于成功的住上了100多万美元的大房子。

我们不谈这位“范黎”博士访谈中深到骨子里的精致利己主义,也不去谈他当年的“大力气”是否涉嫌违纪违规,更不去谈他背弃承诺的人品问题。

这里只想梳理一下“范黎”博士的时间,来看看我们是否能找出这个人是谁。

今年(2020年),“范黎”博士36岁,由此可知这位博士是1984年出生。

2008年,他博士毕业开始进入中科院工作,这一年他24岁。(我是2008年开始工作的,当时第一个月薪水拿到手是6600元,而我的一个博士同学)

“范黎”博士读的是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学制6年,由此可知他是2002年完成大学本科学习,这一年“范黎”博士18岁。

由此继续前推,“范黎”博士考上大学是1998年,这一年他14岁。

那么这位“范黎”博士的重要时间节点就比较清晰了。

1984年,出生,男性。

1998年,14岁,考入大学

2002年,18岁,完成本科学业并成功考取中科院某专业6年制硕博连读。

2008年,24岁,取得博士学位,并加入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

2013年,29岁,因不擅长论文写作,未获评副研究员身份;并因工资低,考虑做访问学者,既能学习前沿知识又能获得额外补助。

2013年,29岁,花“大力气”+“未来一定回国”的承诺,成功挤掉同研究所其他科研人员取得访问学者资格。

2013年,29岁,以访问学者身份携妻子孩子一同前往某国。

2013年,29岁,海外,开始考虑如何才能留在当地不回国,部分原因为担忧自己的学术水平不能在40岁获评副研究员,没有面子。

2013-2020期间,海外,获得年收入折合人民币100多万的工作。

2013-2020期间,海外,缴纳违约金,违背承诺,留在当地。

2013-2020期间,海外,住进价值100多万美元的房子。

2020年,海外,疫情猛烈,情况不明。

一个14岁考入大学,并能成功毕业,进而通过硕博连读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应该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吧?

但我却偏偏就没找到,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忙找出来这个人,看看到底是个何等人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