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标准大战背后,其实是话语权的争夺

前段时间,三文鱼爆发了标准大战:刚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发布了国内第一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结果引爆了舆论大战,一群吃点鱼片都可以吃出优越感的小资群体,对此大加声讨,以为,中国虹鳟成为三文鱼,从此国将不国了。

马克思说过,物质决定意识。三五年以前,中国的国力还比较衰落,诞生了一大批崇洋媚外的人。以为国外的就是好的。没事吃个七分熟的牛排,就着美国来的车厘子,就是高人一等的假洋人了。

所以,这次该协会出台标准,将中国的虹鳟入选三文鱼,显然动了这些洋奴才的心肝宝贝:你们这是玷污我们神圣的三文鱼。

当然,他们显然意识不到,三文鱼,无论是海水,还是淡水,只要生吃,就有寄生虫病的问题。

当然,更加意识不到,标准之争,其实背后是话语权之争,更是利益之争。

为什么美国的樱桃可以卖的比中国贵,还起了个奇怪的名字“车厘子”?都是樱桃,都有对等的品种,凭什么中国就比美国的低一等?

为什么美国的猕猴桃被称为奇异果?还诞生了一大批拥泵?

凭什么中国的虹鳟只能是虹鳟?不能作为三文鱼?

这些经济现象背后,养活了一批人,这群人靠着部分国人的崇洋媚外,售卖高利润的产品,从而过起了人上人的生活。

而国内的这些樱桃、猕猴桃和虹鳟,只能默默躲在无人问津的超市里,艰难的售卖。很多时候,还会因为出货量太大,结果卖不出,烂在田间地头。

中国人就比外国人贱?中国的食品就比国外的低廉?

显然不是。

在长生假疫苗案件中,爆出来的国外的假疫苗有六例,国内的只有两例;在毒奶粉案件中,不止中国,外国同样也有。

500

国外产品同样也有质量问题,但却丝毫引不起国人的注意力,过份的以为国外的质量优于一切国货。

这损害了国产品牌的发展,而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争夺话语权,制定新标准,至少是利于国产品牌发展的标准必须提上日程。

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标准制定为什么涉及到利益。

比如政府部门的采购标准,加入国产标准,就可以促进国产品牌的发展。所以上次联想公然否决国内采购的国产化标准,是很恶劣的事情。

同样的,在行业标准中,比如5g,更加广泛的采用中国企业相关专利,相当于给了这些企业更广泛的生财之道。

标准就是一块敲门砖,进不去,只能在门外干看着;进去了,就可以跟着一起吃肉喝汤。

中国虹鳟入选三文鱼,等于以后三文鱼相关的餐饮,中国虹鳟都可以与日本三文鱼一起竞争,这对于提升国内虹鳟的产品质量显然是有帮助的,也可以促进该种类企业的发展。

而且中国国力的提升,制定或者参与进更多的标准,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须。

中国虹鳟入选三文鱼只是一个开始,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涉及到这类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的制定。也希望大家能展现出更多的支持态度。

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这意味着利好中国国产品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