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主席要“雅量”的梁簌溟

梁簌溟先生是一位大儒,20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一个对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很坚定的人,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为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所以我的生活与思想见解是成一整个的;思想见解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他与毛泽东有很多交往,曾经有很深的友谊。也许正因为此,他恐怕也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当众与毛泽东闹翻,当众向毛泽东要“雅量”的人。

1918年,梁漱溟与毛泽东的相识是在杨昌济北京的家里。两人问过年龄,梁漱溟大两个月,以后毛泽东就称呼他‘老哥’。”

1938年,梁漱溟跑到延安去,专门找毛泽东讨论中国问题,讨论持续了一个多礼拜,差不多每一天都彻夜长谈。在一些问题上,两人都不断地、反复地申述自己的观点,相持不下,直至天明,谁也不能说服谁。

500

1986 年秋天,已经 93 岁高龄的梁漱溟先生在回顾这次争论时,还心绪激动地说:“现在回想起那场争论,使我终生难忘的是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风貌和气度。他披着一件皮袍子,有时踱步,有时坐下,有时在床上一躺,十分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他不动气,不强辩,说话幽默,常有出人意外的妙语。明明是各不相让的争论,却使你心情舒坦,如老友交谈。他送我出门时,天已大亮。我还记得他最后说,梁先生是有心之人,我们今天的争论可不必先作结论,姑且存留听下回分解吧。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请梁漱溟到家里做客,并邀请他参加人民政府。但梁簌溟说,他留在外面也很好。

后来,就发生了那一次当众与毛主席争执不下的事件。他在会上坚持要毛泽东承认他梁簌溟没有错,要看毛泽东“有没有这个雅量”。在笔者看来,他的言语、态度和方式确实是过火了,确实有些倔强得出格了。

梁簌溟在大会上和毛泽东公然叫板和闹僵的场面,可以说共和国历史上少有(《“反面教员”梁漱溟》,汪东林著,2011年9月):

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梁漱溟对工业化提出反对意见,受到毛泽东批评。

9月17日的会议上,一位中央领导批评梁簌溟一贯反动,当那位领导人讲完后,梁簌溟要求当场发言作答,会议主席嘱他作准备,明天再讲。

9月18日下午,轮到梁漱溟发言。

他一上台就开门见山地说:“昨天会上中共领导人的讲话,很出乎我的意外;当局认为我在政协的发言是恶意的,特别是主席的口气很重,很肯定我是恶意。但是,单从这一次发言就判断我是恶意的,论据尚不充足,因此就追溯过去的事情,证明我一贯反动,因而现在的胸怀才存有很多恶意。而我在解放前几十年与中共之异同,却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这就需要给我比较充裕的时间……”

梁漱溟的答辩发言刚刚开了头,会场上便有一些人打断他,不让他再往下讲。而梁漱溟呢,正迫不及待地要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持之下,梁漱溟离开讲稿,把话头指向主席台,特别是毛主席,以争取发言权。

梁漱溟说,现在我唯一的要求是给我充分的说话时间。我觉得,昨天的会上,各位说了我那么多,今天不给我充分的时间,是不公平的。我很希望领导党以至于在座的党外同志考验我,考察我,给我一个机会,就在今天。同时我也直言,我还想考验一下领导党,想看看毛主席有无雅量。什么雅量呢?就是等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之后,毛主席能点点头说:“好,你原来没有恶意,误会了。”这就是我要求的毛主席的雅量。

毛主席这时插话说,你要的这个雅量,我大概不会有。

梁漱溟紧接着说,主席您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敬重您;若您真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您的尊敬。

毛主席说,这一点“雅量”还是有的,那就是你的政协委员还可以当下去。

梁漱溟说这一点倒无关重要。

毛主席生气地说,无关重要?如果你认为无关重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有关重要,等到第二届政协开会,我还准备提名你当政协委员。至于你的那些思想观点,那肯定是不对头的。

梁漱溟毫不放松地说,当不当政协委员,那是以后的事,可以慢慢再谈。我现在的意思是想考验一下领导党。因为领导党常常告诉我们要自我批评,我倒要看看自我批评是真是假。毛主席如有这个雅量,我将对您更加尊敬。

毛主席说,批评有两条,一条是自我批评,一条是批评。对于你实行哪一条?是实行自我批评吗?不是,是批评!

梁漱溟还坚持说,我是说主席有无自我批评的雅量……

会场上发生了这种前所未有的与毛主席的顶撞,你一句,我一句的场面,会开不下去了。不少到会者呼喊:不听梁漱溟胡言乱语,民主权利不给反动分子,梁漱溟滚下台来!……

但梁漱溟坚持不下讲台。他望着主席台,要听主席台上的意见,特别是毛主席的意见。

毛主席口气缓和地说:“梁先生,你今天不要讲长了,给你十分钟,讲一讲要点好不好?”

梁漱溟答:“我有很多事实要讲,十分钟怎么够?我希望主席给我一个公平的待遇。”

于是会场再一次哗然。许多人接连发言,对梁漱溟的态度表示愤慨!

毛主席又说:“不给他充分的说话时间,他说是不公平,让他充分说吧,他就可以讲几个钟头,而他的问题又不是几个钟头,也不是几天,甚至不是几个月可以搞清楚的。特别是在场的许多人都不愿意听他再讲下去。我也觉得,他的问题可移交给政协全国委员会辩论、处理。我想指出的是,梁漱溟的问题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借他这个人,揭露其反动思想,使大家分清是非。他这个人没有别的好处和功劳,就有这个作用。因此我主张他继续当政协委员,现在我又提议让他再讲十分钟,简单地讲一讲,好不好,梁先生?”

梁漱溟依然回答:“我有许多事实要讲,十分钟不够,希望给我一个公平的待遇。”

会场又出现高潮,僵局无法结束。

毛主席最后说:“你这个人呵,就是只听自己的,不听大家的。不让你讲长话,你说我没有‘雅量’,可大家都不让你讲,难道说大家都没有‘雅量’吗?你又说不给你充分的时间讲话是不公平的,可现在大家又都不赞成也不想听你讲话。那么什么是公平呢?在此时此地,公平就是不让你在今天这个政协委员会上讲话,而让你在另外的会上讲话。梁先生,你看怎么办?”

“听主席决定。”梁漱溟回答得很干脆。

有位高明的人提出,请主席付诸表决,看让梁漱溟讲话的人多,还是不让他讲话的人多?少数服从多数。

表决时,毛主席等少数人是举手赞同梁漱溟讲话的,但大多数人举手反对。于是梁漱溟被轰下了台,一场僵局宣告结束。

500

从历史的记述来看,梁簌溟先生坚持在会上为自己申辩,固然与他自身性格倔强的因素有关,但不能不说,在那样的场合,那样的方式,确实是不恰当的。结果是让自己难堪。而毛主席在当时的语言和态度,应该说还是压住了火的。作为共和国领袖,还是体现了相当的雅量。

后来,93岁的梁簌溟回忆这件事,反省了自己的狂妄自大与意气用事。他说:1953年9月,由于我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全不顾毛主席作为领袖人物的威信,当众与他顶撞,促使他在气头上说了若干过火的话。如果说当时意气用事,言语失控,那么也是有我的顶撞在先,才有毛主席对我的批判在后。“那个事情后来我自己想不应该,应当我多尊重他一些,不应当跟他闹翻”。

笔者评,梁先生学问深是没问题的,知识分子的耿直、倔强也情有可原。但那样公然与共和国领袖叫板,笔者分析原因有三:一是他觉得过去与毛主席争论惯了,过去一争就是一夜,所以这次还要争个死理;二是个人性格中自以为是、桀骜不驯、不肯认输的酸气使然;三是证明共和国初期,党对民主党派还是给了相当的参政议政空间,政治空气还是宽容的,所以才助长了梁先生这样斗胆犯上的行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