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回迁房的公摊面积近一半:恐怕有违惠民初衷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棚改安置小区东直家园的部分回迁户反映,回迁房的使用面积和当初的协议面积差别不大,而建筑面积却“膨胀”了许多,这也导致公摊系数变大,其中个别房子一半是公摊面积。如果想入户就得补差价,而部分居民交纳不起几万元的补交费用,至今未办理入户手续(7月5日《生活报》)。

      棚改回迁房的公摊面积近一半?这个公摊系数令人震惊。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经查阅新闻,原来这个拆迁项目已经进展八年,早在2018年就因“史上最霸气公摊”被推上风口浪尖,如今过去快三年,老问题仍然如钉子般杵在原处,苦的只是拆迁户们,不补差价就办不了入户手续,有房难回。

      虽然这些年废除公摊面积的呼声越发高涨,但它目前仍是国内楼市行业的惯例,国家尚未明确规定公摊面积必须控制在哪个区间范围。但即使是在商品房市场,公摊面积大多数也在约定俗成的范围内,甚至达到30%的公摊系数就已经超出人们认为的合理范围而备受指责,也难怪50%的公摊面积被冠上了“最霸气”的帽子。 它的“霸气”还体现在,事前拆迁补偿协议的描述与建成后的情况并不同,拆迁户们完全陷于被动。开发商则称因政策调整,增加了电梯等公摊区域,以提高公共环境和居住舒适度,协议的使用面积并不变,但是增加的公摊面积需要再交钱。

      一般来说,公摊面积大或许意味着公共区域环境更好,更符合豪宅配置。但因棚改政策获得的回迁房需要多“豪”的公共环境?拆迁户连十几平的补交款都拿不出,拆迁项目开展8年都未能搬进新家,所谓“公摊面积大则居住舒适度高”的理由站得住脚吗? 公摊系数高本身就不匹配回迁房的定位,强制高公摊更是违背了棚改政策惠及群众住房条件的初衷。

来源:检察日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