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的中印边界西段印军喀喇昆仑山口至什约克河谷布防情况

更多战史及装备评说,请移步公众号asiavikin,关注后请输入fgrc,赠送90本精选的军事书籍pdf。

(转载请注明出处)

印度陆军在中印边界西段的喀喇昆仑山口至什约克河谷部署了81旅,隶属于第14军第3师。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分布在山口南部的迪普桑平原、默尔古山区、什约克河谷。三个地区由杜尔巴克(Durbuk)-什约克(Shyok)-道拉伯格玉尔地(Daulat Beg Oldie)公路(简称DSDBO公路)串起来。以下是根据google卫星照片整理的81旅在三处的部署情况。之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所以这应该是第一次发布的该地段印军布防情况分析。

1.迪普桑平原

迪普桑平原海拔高度约5200米。众所周知,印军在这里修建了其控制区内海拔最高的前线机场——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Daulat Beg Oldie advanced langding ground DBO ALG)以及时补给前线物资。机场距离双方实际控制线(Line of Actual Control LAC)9.3公里,距中方天文点哨所23.6公里。

在机场与实控线之间,印军部署了大小四个哨所或哨点。其中三个为规模较大的哨所,一个为哨点。其中一个哨所(编号哨所1)布置在机场东偏北,直线距离7.8公里。其它哨所与哨点布置在机场东南方向,距机场较远。

分布情况如下:

500

迪普桑平原的印军哨所分布

哨所1的卫片如下,有四幢营房,至少是一个排级据点。从卫片上还可看到哨所有多部车辆。该哨所距离实控线最近,仅2.7公里。

500

哨所1

近两年来发现印军从哨所1又向东紧贴实控线设立了一个哨点。中方也针锋相对,脸贴脸设立了一个哨点。双方已近在咫尺。

500

脸贴脸的对峙

在平原的东南部有两个哨所(哨所2、哨所3)与一个哨点(哨点1)。

哨所2和哨所3的规模都比哨所1大,估计至少为连级据点。两哨所均布置在较为低洼的地带。哨所2的东面还有两排8个绿色屋顶建筑。哨所3位于哨所2的东面,在哨所3的东部还可观察到战壕。

500

哨所2

在哨所2后方印军还构筑了一批工事。从分布特点来看似乎是迫击炮阵地?无论怎么说,印军在迪普桑平原南部的防御还是很舍得投入的。

500

哨所2及西面的阵地

500

哨所3

哨点1是前出保护哨所2的。设置在哨所2东部的高地上。可以俯瞰实控线。哨点的规模不大,估计为一个班。

500

印军哨所分布

上图为从实控线中方一侧看过去的印军哨点及哨所分布情况,右侧高地上的即为哨点1,左侧在河谷中的为哨所3,最远处被高地遮挡的为哨所2。在哨点1所在高地的下方可见印军的巡逻公路。我方也有巡逻公路,紧贴实控线做了一个直角形的拐弯。

在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的西面有三个印军营地,都比上述哨所来得大,是整个迪普桑平原印军的核心阵地。从规模看,这里至少是营级单位。

500

DBO简易机场及西面的三个营地

从整体看,印军在迪普桑平原上部署了至少一个营。营主力配置在机场西部。前出部署的警戒部队分为南北两支:北部兵力较弱,估计为排级兵力。南部兵力较多,至少一个连。这么南重北轻的配置是有原因的。南部的这部分兵力除了起警戒机场核心阵地的作用,还负担着保护交通线的任务。因为,印军迪普桑平原驻军的补给线是从南面默尔古山区上来的。

下面即为印军迪普桑平原驻军及交通线的分布。交通线上还有两座桥梁及一个工程维护的小营地,未予标出。

500

迪普桑平原印军总体态势

2.默尔古地区

默尔古在迪普桑平原以南,是一片崎岖的山地,也是古代喀喇昆仑山口-列城商道的一处重要落脚点。印军的DSDBO公路就从这荒凉的山区穿过。在这片蜿蜒起伏的不毛之地,印军却相当花力气,构建了包括直升机起降场、仓库等在内的各类设施。足见此地在81旅防御体系中的地位。而且,默尔古由于紧邻实控线,地形复杂不易控制,也是印军蚕食偷越的出发地之一。现在就来看看这个地区。

500

从迪普桑进入默尔古山区

沿着图中的DSDBO公路即黄线一路下行即进入默尔古地区。很快就会见到两处印军营地,即目前印度媒体提到的Burtse基地,靠北的营地较大一些,其北端有直升机起降场,长180米,宽30米。两个营地间有桥梁沟通。这两个营地合起来的兵力规模至少为连一级。2013年及今年,印军巡逻队就是从这个Burtse基地出发,入侵中方天南河谷并引发对峙的。

500

Burtse基地

500

Burtse北面较大一点的营地

离开Burtse,循公路西行,不久即来到默尔古,在这里,印军有两个规模比Burtse更大的营地。而且,在默尔古以西的山谷里还有一大型后勤补给基地。在这里印军不但修建了直升机起降场与大量仓储设施,还在山崖上构建了不少库房。这些库房都修建在反斜面,难以被来自北方的炮弹击中,因此有可能是印军的弹药库。

500

印军默尔古营地

500

默尔古西面山谷中的补给中心,方框内可见直升机起降场

500

构筑在反斜面上的库房

可见,默尔古地区不仅是印军喀喇昆仑山口-什约克河谷防御体系承上启下的部分,还是支撑迪普桑平原印军防御的补给中心。它的问题是过于接近实控线,而且缺乏防御纵深。尽管可以依托山地组织防御,但总归是离前线太近。

3.什约克河谷

离开默尔古营区后沿着DSDBO公路向东南走上大约15公里就进入了什约克河谷。

500

从默尔古进入什约克河谷

在公路与河谷交界处的北部河滩上有两个小型的直升机起降场,均为25米长,15米宽。在起降场以南是一长一短两座贝雷钢桥跨越什约克河,长度分别为115米和40米。

500

直升机起降场、贝雷钢桥及南岸的营地

在河的南岸有一片营地,有十余幢简易房,可能是桥梁的维修单位。该单位的级别可能是连级。在该营地以东约700米处是一个更大的营地。该营地的面积几乎是桥畔营地的8倍,是整个河谷中最大的印军营地。这个营地内不仅有部队住宿的黄顶营房,还有类似厂房的绿顶建筑。该营地以东600米还有一排帐篷,似为前出布置的警戒哨。

500

南岸的大型营地

沿河谷南行约5公里,即来到下一个印军营地。此营地规模较小,还在建设中。距此营地22公里处即是加勒万河口。印军在此处布置的营地有两处。位于北部的营地建设较早,还有一个直升机起降场,为边长50米正方形。位于南部的营地面积更大些。加勒万河口印军营地的规模为营级。

500

加勒万河口北端的营地,有直升机起降场

500

南端的营地

至此,印军从喀喇昆仑山口至什约克河谷的基本布防情况介绍完毕。根据卫片中反映的情况看,印军在这一线至少有大小16个营地,5个直升机起降场,4座桥梁,1个前进机场。可以说,印军在DSDBO公路沿线布防是下了大本钱的。从图中的营地规模看,印军部署的战斗部队、工程部队总数估计不少于四个营,基本上81旅把主力都投入进去了。

由于什约克河谷地区毕竟长度不大,同样是供应海拔5000米以上的部队,印军的后勤负担还是要比中方轻。中方在5000米以上高度布防的就是神仙湾、天文点、河尾滩三个边防连。人数总和估计略少于迪普桑平原上的印军数量,但补给线极为漫长,且大多数都在4500米以上的高寒高海拔地区,后勤负担要比印军大得多。因此,在这一线中方并不想把事搞大。因为一旦局势紧张,后勤方面的困难对于中方而言要比印军棘手得多。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印方在边界地区才总是有恃无恐地不断企图蚕食我国领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