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地千里,一个伊朗人在大唐的奋斗史
“戎狄心如豺狼,不与我同族同类。”
你能想像得到,这是一个久居中国的伊朗人,对自己的汉人老板说的话吗?
这个伊朗人很厉害,他不费大唐一兵一卒,帮助大唐收复了千里的土地。
这个伊朗人很奇葩,别人劝老板要提防外国人时,他对别人怀恨在心,还设计把这个人给杀了。
可是,他劝老板归降大唐时,居然也说:“戎狄心如豺狼,不与我同族同类。”搞得其他人一脸蒙蔽。
这个伊朗人一家忠烈,100多年后,他的子孙被赐李姓,平叛乱,驻守边疆几十年,立下赫赫战功。
从此,这个伊朗人的家族,彻底融入了中国的怀抱。
大家都在说当今外国人来中国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古代人的故事
《收地千里,一个伊朗人在大唐的奋斗史》。
公元618年,李世民灭了西秦国之后,李渊为李世民摆下了庆功宴。
宴会正高潮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叫安兴贵,粟特族(一个很会做生意的民族),祖籍安息国(今伊朗,大家周围有姓安的朋友,长得像白种人,祖先大概率就是安息国的人)

趁着酒劲,他高声说道:“陛下威服四海,臣愿意为陛下献上千里疆土。”
“千里疆土?”李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又忍不住好奇的问:“哪里?”
“河西!”
“怎么献?”
“说服!”
群臣们哈哈大笑,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洋小子”喝高了。安兴贵却不以为然,静静的站在那里。如此大的诱惑,李渊如果是个明君,肯定会怒斥他们的。
果然,还没等群臣笑完,李渊立刻正襟危坐,收起了笑容,严肃的问道:“李轨据有河西,连结吐谷浑、突厥,如今起兵讨伐都不一定能征服,爱卿如何说服?”
“臣世代为凉州望族,了解其将士民心。而且臣弟安修仁是李轨的心腹,职掌枢密。如果李轨逆天而行,臣一定将他的脑袋献与陛下。”
如此生猛的回答,李渊惊呆了,刚刚嘲笑他的群众们也惊呆了。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的来到大唐,把他的一生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唐的统一事业,这是多么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还需要再说什么呢?四个字,干就是了。
但是,在干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河西走廊的情况。
公元617年,薛举称帝之后,便派手下大将常仲兴去攻打武威。
一时间,武威城内一片恐慌。于是,李轨、曹珍、梁硕、安修仁(安兴贵他弟)这几个凉州豪族富八代,便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觉得武威郡的老大谢统师是个软蛋,肯定抵抗不了薛举的进攻。他们必须自己拿起枪、拿起炮,保卫家乡,保卫妈。

但是谁来当老大,他们争了半天,也不弄出个结果。不是大家抢着当,而是没人愿意当,真心的没人愿意当。这个逻辑看着很奇葩,但是,理解起来并不复杂。
河西走廊那地方,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没有多少人口,没有成就霸王之业的经济条件。
而且那里还处于四战之地,国际形势很不乐观。北边的突厥、南边的吐谷浑、吐蕃,西边的骆驼民族,都不是啥良民。东边的中原王朝不用说,比前几个都生猛。
总之,周围不管谁强大了,都要把河西走廊按在地上摩擦一番。自古以来,就没有人从那里出发统一中原的。说白了,这里只适合割据自保一阵子,然后坐等北边的草原、或者东边的中原来统一。
所以,在这里当老大的结局大概率会比较惨。相反,当老二、老三则比较好,又有权、又安全。
当然,东汉的窦融是个例外,人家把整个河西献给刘秀之后,还当上了三公。后世子孙也都很不错,窦宪那个混蛋一不小心,还把北匈奴给灭了,搞了一个和封狼居胥齐名的勒石燕然。
但是,又有几个皇帝能像刘秀那样仁慈,不滥杀功臣的呢?
就在几个人的小心思打得噼里啪啦响的时候,曹珍灵光一现,表示谶语有言,李氏当为天子。如今我们这几个人里就有一个姓李的,不就是天意?
那几个人立刻心领神会,也没管李轨同意不同意,退了一步就叩头下拜。李轨就这样不明不白的当上了老大。
第二天夜里,这群人便发动了兵变,安修仁率领一群胡人攻入了内城,李轨率人把原老大谢统师给逮捕了。
随后,李轨便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自称河西大凉王。庆祝仪式还有没结束,曹珍就给李轨出了个又愣又傻的馊主意:把谢统师以及全部隋朝官员杀了,一来祭旗,二来分了他们的家产。
杀人分财,这特么跟土匪啥区别?幸好,李轨还有点脑子,看透了其中的玄机。所以,他不但没杀隋朝官员,还让原老大谢统师做了太仆卿。
此举很有效,迅速赢得了当地豪族和官员的支持。于是,李轨把常仲兴打了个大败亏输,斩首2000级,其余全部成了俘虏。
旗开得胜之后,李轨又做了个惊人的举动,他把那些俘虏全部放了回去,表示这叫上天有好生之德。
没杀原老大、没杀战俘,这两把火一烧。李轨的美名,没几天就传遍了整个河西。其它几个郡,如张掖、敦煌等等,竟然全部归降了。
大凉这家小公司,就这样,一下子成了河西的垄断上市企业,发展速度比坐火箭还快。
但是,大凉公司上市以后,李轨就开始,昏招频出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李轨和邻居薛举很像,都是前期英明两三下,刚一翻身农奴把歌唱,就变糊涂了?
啥原因呢?我觉得这是人性中的通病。
当一个人金钱来得太容易的时候,这人就很容易变成金钱的奴隶,最后往往会得到连本带息的惩罚。
例如一个人一旦炒股赚了不少钱,就会天天想着炒股赚钱,而不把工资放在眼里。他如果不把原来挣的钱连本带息赔进去,大概率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当一个人权力来得太容易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变得“心怀利器,杀心自起”,滥用手中的权力,最后导致权力反噬、身败名裂。
例如,东汉末年的何进,从杀猪屠狗之辈,一下子变成了大将军,就根本不会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最后搞得身首异处。
总之,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力,需要和自身的能力、德行相匹配。否则,你根本驾驭不了这两样东西,还会反受其累。
用孔子的话说,这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说,这叫凭运气得来的钱,早晚要凭实力亏掉。
所以啊,饭还是得一口一口的吃,路还是要一步一步的走。总想着一步登天的人,大概率会掉下来摔着。
公元618年,李世民和薛举开打之前,李渊为了减轻李世民的压力,便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派出使者前往凉州和李轨结好。在给李轨的信中,李渊再次使出了拉亲戚的把戏,把李轨叫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因为617年李世民曾把薛举痛扁过一顿,所以此时李轨的心里也很发怵,便接受了李渊的招降,还派出了弟弟李懋(mào)到长安做人质。
看到李轨这么会做人,李渊便把李懋封为了大将军,又送还到了凉州。
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按照李渊拉亲戚的节奏,肯定会开一张把李轨写进族谱的支票,俩人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个国度。
但是,唐军在高墌城下的那一场大败,却给这个美好的希望画上了句号。
李轨看到唐军被薛举打得屁滚尿流,刚刚归顺的心,便又起了波澜。
公元618年11月4日,就在李世民和薛仁果大战的时候,李轨这货竟然偷偷的在河西称帝了,建国大凉,年号安乐,命其子李伯玉为太子,长史曹珍为尚书左仆射,梁硕为吏部尚书,安仁修为户部尚书。
实在搞不懂,李轨这么着急忙慌的称帝干嘛。难道不应该等到唐军和秦军打完仗,看看情况再决定称不称帝吗?万一秦军败了咋办,不给自己留个后路?这水平咋还能当皇帝?
不幸的事,很快就发生了。李轨称帝4天之后,也就是11月8号李世民就把薛仁果给活捉了。这特么和49年投降国党有啥区别?
不过,由于事发突然,李世民压根不知道李轨反叛了。于是,就没有再往西打,便班师回去了。
李渊也不知道李轨突然称帝了,所以,李世民和薛仁果的大战刚一结束,李渊就派了鸿胪少卿张俟德去河西,传达自己的旨意,封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
这下实在是尴尬到了极点,李轨一边骂自己太心急,早称帝了四天。一边骂运气不好,李世民晚赢了四天。
李轨思来想去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只好把手下都召集了起来,弱弱的问了句:“谶语说,李氏据有天下,现在李渊已经占据了京城。我们是一个姓,不能竞争,要不我除去帝号,向东接受册封?”
还没等别人答话,曹珍这个二愣子又站了出来:“隋亡天下,英雄竞起,称王称帝,瓜分鼎峙。唐国自保关中,大凉自处河右,何况已为天子,怎能接受别人的官爵?如果非要以小事大,可依照萧察旧例,自称梁帝而称臣于周。”
这个萧察呢,就是梁宣帝,大家还记得李世民他姑父,河池郡太守萧瑀吧?萧察就是萧瑀他亲爷,也是杨广老婆萧皇后的亲爷。
萧察称臣于周(北周)是咋回事呢?
一代枭雄梁武帝老年的时候,不是喜欢瞎胡搞嘛,结果搞出了一个侯景之乱,把自己活活饿死了。虽然侯景之乱最后被平定了,但是,南方大乱,南梁最后被大将陈霸先给篡了,建立了南陈。
但是,南梁其实并没有灭亡,萧察在江陵(荆州)那个巴掌大的地方还保留着梁的火种,史称西梁,存在了32年。

虽然,萧察对内还自称皇帝,但是为了自保,就做了北周—隋的藩属国,等到隋文帝的时候,这个小朝廷才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所以,曹珍的意思就是让李轨对内还当皇帝,但是对唐朝称臣,做个藩属国得了。
李轨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便派尚书左丞邓晓去长安复命了。
可是,李渊却认为这是一个馊主意,听完汇报后勃然大怒,你李轨原来已经归降了,现在又当皇帝,这是反叛啊,这种事怎么可能忍?再说了,你李轨配当皇帝?于是,他立刻就把邓晓给囚禁了起来。
就在李渊想着怎么收拾李轨的时候,安兴贵就在宴会上把牛吹上了天。
安兴贵毛遂自荐之后,便一个人回到了凉州。他第一时间赶到了家中,利用他的特长——吹牛,从天下大势讲到民族大义,很快就说服了弟弟安修仁投降唐朝。
但是,怎么去说服李轨呢,俩人却犯了难。直接说老大投降吧,显然是找死。啥也不说,直接把老大砍了,显然不是读书人干的正经事儿。
思来想去,俩人把阴谋分为三步走:
1、壮大自己——赢得李轨的信任,联系更多的盟友。
2、削弱敌人——设计除掉李轨的左膀右臂。
3、先礼后兵——劝告李轨投降,如果不降,再发动兵变。
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第一步。安兴贵隐瞒了为大唐做事的身份,便到李轨那里应聘去了。
李轨也没有做个背景调查,竟然让安兴贵做了禁军的高级将领左卫大将军,等于给这俩兄弟的手里递了一把杀死自己的尖刀。
很快他俩又找到了两个盟友,一个是谢统师。一个是奚道宜。
原来谢统师被李轨夺权之后,一直耿耿于怀。从老大变成了老小,心里能舒服才怪(像郝瑗那种受虐狂,毕竟是少数)。
而这个奚道宜呢,原来是薛仁果的手下。薛仁果兵败之后,他没有投降唐军,而是领着羌兵投奔了李轨,李轨原本答应让他当个省长,但是也不知道为啥就食言了。于是,他也起了反心。
赢得了李轨的信任,找到了两个帮手。他们便开始对李轨的左膀右臂下手了。
当时,李轨的左膀右臂主要有三个:
左仆射(宰相)曹珍,吏部尚书梁硕,还有安修仁。曹珍虽然是宰相,但是我们知道,他就是一二愣子,智商不是一般的低,所以威胁不大。
而梁硕虽然是吏部尚书,但却是李轨的第一谋士,大凉公司能够那么快上市,有他的一大功劳。
正好,这个梁硕还和安修仁有仇。他曾经好几次劝说李轨,要提防胡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巧的是,这话刚好就被安修仁给听到了。安修仁是啥人种?必须和他哥一样,伊朗人啊。竟然提防胡人?老子先把你弄死,正好公仇私仇一起报。
通过一番调查,这哥俩很快就发现了梁硕的一个死穴——他得罪了李轨的儿子李仲琰。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李仲琰去梁硕府上办事,但是,梁硕没有起身迎接。李仲琰这货,年轻气盛刚刚当上王爷,所以,猪鼻子插大葱膨胀的很,心里超级不爽。一出梁府,就骂了一路,搞得人尽皆知。
于是,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歹毒计划,迅速的浮上了安兴贵的心头——污蔑梁硕造反。
安兴贵立刻给李渊写了一封密信,表示要使用反间计除掉梁硕,还望老大配合一下,给梁硕写封“密信”,让李轨怀疑他要造反。
说骗人的鬼话那是李渊的特长,所以,没过多久,李渊给梁硕的“密信”就送达了凉州。这封信“一不小心”就被李仲琰给截获了。
李仲琰拿到信之后,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根本不管真假,立刻上报给了李轨,并添油加醋说了一大堆梁硕的坏话。
李轨竟然就中计了,把梁硕给毒杀了。哎,真的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啊!
但是,仅凭一封信就把大功臣给杀了,这事干的是相当缺德,人心不服啊。再说了,人家梁硕可也是凉州望族啊,关系盘根错节,这种人怎么能说杀就杀?所以,从此之后,原来跟着李轨起家的大臣们,慢慢的都有了二心。
李轨似乎也感知到了大臣们心态的变化,于是,不久之后竟然得了心病。天天害怕大唐来揍他,或者老觉得总有刁民要害朕。
人一旦天天怕死,就特别容易迷信。所以,李轨的迷信病就越来越重,整天盘算着怎么能自保。
领导有啥想法,哪怕这想法只是一个小小的萌芽,下面就绝对有人能看得出来,然后过来拍马屁。古今中外,哪个单位好像都这样。
一个胡人巫师,很快就看出了李轨的心思。他告诉李轨,只要修筑个玉女台,天帝就会派玉女从天而降帮助大凉,灭了大唐。
历史故事瞬间变成了神话小说,这种鬼都不信的人话,李轨竟然信了,而且信的很诚挚。于是,他立马召集了大批民工,开始修筑玉女台。
不过,修了几个月,玉女没修来,旱灾却先来了。整个河西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绝收,一时间饿殍遍野,甚至还发展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这个时候,只要是脑子正常的皇帝,肯定是要开仓放粮赈灾,以免饥民发展成刁民武装上访。
可是,李轨现在已经成了迷信蛋。他虽然也想到了赈灾,但是,又不想花太多的钱,因为修筑玉女台还要花钱,总不能让玉女裸奔吧?
在思考良久之后,李轨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一举两得的妙招:不开放国家粮仓,把内府的钱粮全部拿出来,赈济灾民。
他认为,如此一搞,一方面可以笼络民心,让灾民看看皇帝多么的大公无私,竟然把自己的钱粮都拿了出来。
另一方面可以给文武百官做个表率,皇帝都把家底拿出来了,你们不得拿出来一些?
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内府的钱粮都分完了,大臣们的一根毛也没有见到(有点像崇祯啊)。
于是,李轨怒了,朝会之上他大发雷霆,从仁义道德骂到了他们的祖孙三代。但是,朝臣们却都默不作声,谁不知道内府、外府的钱,都是你皇帝说了算。只拿内府的钱出来,装什么大尾巴狼?
等皇帝发泄完了,二愣子曹珍又站了出来,他终于做了一次明白人:“灾民太多,文武百官就算把粮食全都拿出来也不够,不如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其他大臣们也赶紧跟着附和,最后搞得李轨火冒三丈,气氛相当尴尬。眼看一箭又雕,就要变成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老领导谢统师站了出来,“救”了李轨一把,他“义正严词”的怒斥曹珍:
“饿死的都是一些弱不禁风的刁民,肌肉发达的壮汉怎么会饿死?粮仓里的粮食,还要打仗用呢,你救那些刁民能干啥?宰相想收买人心,也得为国家考虑一下吧?”
李轨看见老领导为自己说话,感动的泪水汪汪,赶紧顺着台阶往下蹦,拒绝了曹珍的请求。李轨终于保住了国库里的粮食,只是可怜了那些饥饿的百姓,也为他自己的末日挖好了一个大坑。
从此之后,官员们对李轨彻底寒了心,百姓们也对他厌恶至极。安兴贵兄弟俩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成熟了。
公元619年5月,李轨可能也察觉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于是,有一天,他找到安兴贵,俩人来了段令人可笑的对话:
“大凉如何自保啊?”
“凉州僻远,财力不足,虽有雄兵十万,而土地不过千里,又无险固可守。还与戎狄接壤,戎狄心如豺狼,不与我同族同类。如今唐家天子据有京师,略定中原,每攻必下,每战必胜,有天命护佑。如举河西版图东归朝廷,虽是汉代窦融也不足与我们相比。”
李轨勃然大怒:“从前吴王刘濞统率江左之兵,还自称东帝,朕今据有河右,不能称为西帝?唐虽强大,又能奈何?”
这两段对话为啥可笑?
安兴贵竟然说“戎狄心如豺狼,不与我同族同类”,实在太有意思了。安兴贵,你是伊朗人啊,当年你家支持李轨造反的时候,带的可是胡兵啊。所以,到底谁和你同族同类,谁又是戎狄?
而李轨也太没文化了,拿吴王刘濞举例子,这货可是割据不能、兵败身亡的人啊。你这不是在暗示自己死路一条么?
所以,俩人这话一说完,都觉得太特么尴尬了,李轨拍拍屁股到后宫翻书去了。
安兴贵则擦了擦额头上的大汗,赶紧退出了皇宫。当夜便和弟弟安修仁跑到了城外,率领着早已召集好的几千胡兵,以及奚道宜所带的羌兵,对武威城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李轨见状,火急火燎的带了1000多精兵,亲自出城平叛,但是刚一接触,就被打了个大败亏输。于是,他又急忙下诏让各城过来勤王。
安兴贵见状,也立刻向各地派出了使者,又吹了个牛逼:大唐天子派我来取李轨,与其他人无关,有不服从者罪及三族。
两个人派的使者几乎同时到达了各城,各城老大只要不傻,就知道谁的拳头更大。所以,大家都作壁上观,反正看出殡不嫌殡大。
李轨在城中左等右等,望穿了沙漠,啥也没有等来。他这才意识到:“人心已失,天亡我啊!”
不过,在最后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希望。臣子们不来是吧,那我就去求玉女下凡。于是,他竟然带着妻子、儿女登上了玉女台,摆上了好酒好肉、烧了高香,求玉女去了。
这顿骚操作把文武百官都惊呆了,皇帝已经成了神经病,还不打开城门投降干啥。
很快,安兴贵就带兵冲到玉女台,将李轨和他的老婆孩子都摁进囚车,送到了长安。公元619年5月,李轨的兄弟、儿子被斩首于长安,到天上见玉女去了。
那个当初被李渊扣留的使者邓晓,听说原老大被杀之后,当场对李渊行了个大礼,表示热烈的祝贺。杀我老大,杀的好,杀的妙啊,简直就是为人民除害。
此举把李渊恶心的直想吐:“你身为人臣,得知国家灭亡,不悲反喜,这是什么玩意啊。一次忠,终身不用,赶紧滚蛋。”
忠臣,无论何时都值得人敬重,哪怕他忠于的是一个昏君。落井下石者,无论何时都让人恶心,哪怕他是弃暗投明。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为人臣食人禄,当你的老大落难时,你可以投降,但不能庆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
河西就这样天上掉馅饼式的被平定了。李渊也没有亏待这俩伊朗兄弟,安兴贵,被封为了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安修仁为左武候大将军,申国公。
后来,安兴贵的曾孙还被赐名为了李抱玉,在安史之乱和戍守边疆中,都立下了不小的战功。他老安家,从此彻底的融入了中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