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冠县高考顶替案中暴露的官僚主义典型

500

自私和短视天然地是人性的痼疾,这种痼疾带来的后果之一,便是中国历史在数千年的时光中不断轮回。

新的中国建立在三座大山的推翻之中,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痼疾,注定了这样的推翻并不能一劳永逸。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近几十年来,革命年代的斗争激情逐渐让位于生活的庸常,"三座大山"几乎完全退出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隐身成历史书本上一个模糊名词。

但话语的模糊并不意味着社会现实的模糊。无论是生活的酸辛,还是教育的苦楚,抑或商务实业的艰难等等,只要与政府相关,委屈和愤懑的感受几乎必然地相随相伴,甚至,无辜入狱乃至倾家荡产也并不少见。

沸腾的民怨中,有人麻木绝望,有人痛苦求索,也有人扼颈喑呜。但一个曾经被颠覆阴影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那就是官僚主义的阴魂。

而山东冠县高考顶替案的背后,正是这官僚主义的典型。

家国大事,尽管事关重大涉及深远,但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并不容易产生深切触动,偏偏是这种看似并不重大的个体化的高考升学舞弊,却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能让广大民众产生出切肤之痛。正因如比,它成了今天中国社会生活的官僚主义典型。

这场弊案的元凶是官僚势力的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冒名顶替者的得逞,要突破学籍档案、身份验证、录取通知书发放、大学审核等一系列关卡,涉及学校、户籍、教育行政等一系列部门,没有这些部门的相互配合,根本不可能实现。而这些部门之所以一路绿灯相互配合,完全是官僚利益交换和捆绑的结果。官僚勾结的程度之深,已经织成了一只巨网,紧紧包裹住整个社会,失去组织的升斗小民,无论个体怎样奋斗挣扎,都只能在这官僚体系的巨网中哀痛呼号。单说最近发生的李心草案、李振华案、缪可馨案、仝卓案,哪一桩哪一件,不是这张巨网编织的罪恶?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普通民众的哀告无门?

这并非个体的不幸,而是社会的集体沉沦。巨网的致密,让每个民众都无法逃脱被欺压的命运,区别只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已。

官僚们对利益勾连者热心"帮忙",视规则法律如无物。对民众则是轻蔑冷漠,即便民众要求正当权利也要推脱阻挠。两副嘴脸,何其丑陋。

政府机关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直到今天,在中国依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聊城王丽丽案中,顶替者的街道办同事还公然抱怨王丽丽"做事太绝、两败俱伤",全然不曾意识到被侵害人的心身伤痛,社会的公义的秩序倾覆,以及自身应有的服务民众的公务职责。而冠县陈春秀被顶替案中,山东理工大学面对被侵害人的恢复入学资格要求,轻飘飘地扔出了"没有先例"的冰冷拒绝。这个所谓的大学,又可曾意识到一丝一毫的大学教育的社会公义责任,和对自身入学审查失职的自我反省?而仅仅一天之后,在社会舆论的抨击之下,深夜改口称"高度重视、主动沟通、努力帮助其实现愿望"。这样的极速变脸,所暴露出的,仅仅只是一味计算私利的官僚嘴脸,何尝有真正的公义原则?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人性的自私决定了官僚主义的痼疾不会自动减弱和消失,中国社会和民众必须要对这座大山做长期和坚决的斗争。

毛泽东写道:"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切·瓦格拉说:"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无论中外,一切的进步和改善,并非来自谁的恩赐,也非来自天然的社会变化,而是来自民众的流血牺牲和艰苦付出。中国推翻过"三座大山",并不意味着人性的自私就不会产生新的丑和恶,并不意味着民众的权利不再需要通过斗争去争取。

尽管今天的中国,并不是一个革命的年代,也还没到需要发动一场社会革命的恶劣程度,但官僚主义等新的"大山"的浓重阴魂,迫切地需要民众的团结与斗争去打破。

人们常说,革命年代的中国人"眼里有光,心中有火"。中国革命的力量曾经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一代人,至今"毛主义"的斗争火种还燃烧在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的土地上。今天的中国人又常常抱怨,中国的外交部门为何如此软弱,中国的宣传部门为何如此的无力无能。其实答案非常清楚。有了民众的解放和斗争,弱小的革命军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打败貌似强大的中外敌人。而背离人民的利益,任何组织和团体,都会成为软弱无力的"纸老虎"。

并没有自然而然的权利,一切进步都需要我们去团结,去斗争,去争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