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货币的终极形态
【数字货币的天命】
货币,伴随着社会化生产体系而生,是社会化的经济循环的必须介质。社会化生产大幅度提高了物资生产的效率,但是产生了一个物资流通和交换的刚性需求,那么形成一个统一的流动介质,就是必然的和必要的。为了生产过程所需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物资的稳定、流畅的流通和交换,流通介质首先需要有稳定的物理存在性能,其次需要尽可能高的流动性能。只有稳定,才能在物资交互过程中作为可靠依据,不至于用一次就报废或者减损;而流动性能,决定了物资流通的速度、即经济循环的效率。
货币这种流通介质本身也是物质资源,人类只能从现实的物质当中寻找合适的能满足稳定性和流动性的材质去承担起货币的职能。人类曾经尝试了贝壳、石头、兽牙等材质,但是真正第一种成功的货币材质,是金属,特别是金银等贵金属。金银等贵金属和铜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经过若干次的交换动作而不改变本身的质和量;而可以熔铸成特定形状的特性又具备了一定的流动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人类又发现,真正稳定的,是抽象对象,比如文字。文字完全不会有任何磨损,一个文字符号,可以被任何能够理解运用掌握这个符号的人准确复制、传输,甚至,不能理解和运用的人也能够相对准确的复制和传输。因此,结合着文字符号的介质——纸,形成了新的货币形式——纸币。纸币以纸张为载体,以政府为背书,用文字符号承载着货币的流通职能。当然,虽然货币价值是以抽象符号实现,但是抽象符号仍然以现实具体之物承载,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一种实物货币。纸张,也是实物。
进入电子时代之后,文字符号的载体和表达介质又获得了进化,从纸币的纸和墨,进化到了计算机互联网系统里的电磁信号。但是,这次的进化,是不彻底的。计算机互联网系统里的电磁信号,不是独立存在,而仍然以纸币为锚定物。纸币虽然有面值不同,但是纸币本身仍然有显性的数量要素。一千元,是要十张一百元的纸币来体现的。而计算机里的电磁信号所承载的信息,是纸币的数量,而非是独立的电磁信息,本质上这是实物货币的数字化。这是因为,电磁信号本身高度可复制,一张纸币是具体存在的,复制是无效的,电磁信号却可以无限复制,因此,电磁信息要承载货币价值必须解决不可复制的“唯一性”问题,这属于关键的货币“可靠性”问题。而随着加密算法的发明和进步,电磁信息,终于解决了“唯一性”问题,于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环境中,货币的终极形态——完全抽象的数字货币,终于诞生了。
数字货币,是直接用计算机互联网体系当中的电磁信息承载货币价值,它不需要现实物理世界的锚定物。它运用加密技术,实现数字货币的唯一性,即可靠性,而其电磁信息环境,实现了光速的流通速度。它使用抽象符号信息,基于真正完善的、已知环境中最高的可靠性和流动性,实现了已知现实世界中臻于至善的货币形态。
它的优点毋庸置疑,在货币所必须的可靠性和流动性上臻于至善,而其成本极低,更关键的是,计算机互联网系统是个最广泛的、甚至超出国家边界的公共平台,而且在这个环境中形成记录和痕迹极为简便,对于追溯既往极为方便。这又解决了实物货币一个固有的缺陷——难以追溯。
货币是为解决社会化生产的经济循环而诞生的,这个社会化生产经济体系是公共性质的,经济循环严格限制在这个公共体系之内,这个体系的效能是最高的。但是,实物货币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实物货币的交互过程,是可以不在这个公共体系之中的。两个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全可以不在经济体系内留下可追溯的痕迹。因此,在整个社会体系之中,总有这个经济体系覆盖不到的“灰色地带”,那里有利益的交换,那里是依托社会经济体系而生、但是于社会经济体系本身无益有害的“灰色经济”地带。
而数字货币必须完全在信息形成和复制极为简单的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中流通,因此所有的经济脉络将成为完全的公共、可追溯的信息,见不得光的灰色经济地带,将彻底消失。这是数字货币真正的、里程碑的价值所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理想,在经济层面的保障,必然、只能由数字货币来实现。
目前,若干应用场景中数字货币是作为“代币”的角色存在的,这是暴殄天物。数字货币不是“代币”的角色所能局限的,而是真正的、纯粹的、理想的货币。
数字货币,是货币的“天命”。
【数字货币时代的商业银行】
另外一个视角中,数字货币自诞生以来,由于其完全迥异于其它货币的存在形式,又被人寄予了过多的乌托邦性质的期望,比如“去中心化”、“无政府化”“真正自由管理自己账户”之类,其实,这都是“乌托邦”而已。数字货币,也是货币,货币就意味着不可能没有中心,就意味着不可能脱离政府背书。货币是要为经济体系内的经济要素的相对价值做稳定的计量标准,其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要体现在计量经济要素的流通上,是为社会成员真正需要的经济要素做相对的“计价”,那不是它自身的“价值”。而要在经济体系内做确定的计价标准,必然要由主导经济体系的政府做背书,“定价权”归根结底是要在政府手里。否则,那东西就没法当做可流通的货币用;而要流通,必然要有统一的交互枢纽。就是那传说中的“自由”的比特币,也必然有中心,其真正的中心就是那个“中本聪”,无论他是谁,他就是事实上的比特币的中心。而且,只要有“交易”,就必须有流通的枢纽,枢纽同样是“中心”。要对外交互,就必然要形成一个交互关系,有交互关系,就必然有“中心”。至于说“自由管理账户”,更是迷梦一般。“账户”本身就是公共经济体系的要素,其存在就是公共性质。账户的所有动向的信息,不可能由其账户所有者做任何修改变更,至于说操作账户,那是所有账户的基本功能,跟不同既往的“自由管理账户”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创造”一个账号,除了秀一下“个性化”,没有任何其它意义。但是,简化个人的账户体系,在不同银行体系中使用同一个个人账号,倒是很有应用价值。
对于数字货币的应用环境,全世界都在摸索当中,国家于2019年在深圳首先开始数字货币的试点。目前,应用场景的创建,主要集中在支付环境。其实,由于数字货币实现了理想中的货币形态,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流通形式,完全可以进入“自由世界”。所有经济体系中经济要素的交互,都可以无缝对接数字货币。而迫切需要的,是首先建立起普遍的数字账户体系,这是数字货币体系的根本基础。
由于数字账户的独立性,一旦形成账号,可以不依赖银行的账户系统标识,可以直接用于交易,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将不再需要庞大的客户账户明细数据仓库。账户,将不再只能属于某家商业银行,而是只相关于账户所有人。所有的个体或法人,只要参与社会经济体系的经济活动,都将以一个无关于商业银行的数字账户参与其中。这个背景下,数字货币时代的商业银行将有两个参与角色,一个角色,是作为与其他个体或法人平等地位的“数字账户”所有者,与其他个体或法人进行的货币流通的动作,都是以“数字账户”的形式进行。商业银行需要为数字货币打造全新的账户管理系统。另一个角色,是作为“记账中心”,共享数字账户的记账本,辅助进行数字账户的记账动作。届时,银行将回归本职工作,主业将回归储蓄、贷款、投资、代客理财、信托,专注于资产、负债业务,但是不会在资金流通的过程本身承担流通渠道的责任。当然,其它的资本市场,也会趋向同样的命运。货币的起点和终点均是明确的、直接的,完全不需要有个资金的中介。在数字货币流通的过程中,每一个节点所收入或支出的资金,都是应该自己支配的资金,而不会有“代理”结算的事情,比如票据业务,就会完全消失。
于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会摆脱商业银行的存在,在资金流通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凭藉完善的鉴证功能和强大的加密数据处理能力,而提供专业的身份鉴证和辅助记账的服务。但是,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的渠道功能,将不再有需求。
应用环境,是建立在交易账户和货币的形态的基础上的,一旦完成了普遍的个人或法人的数字货币账户构建,那么以个人或法人为中心的数字账户,将密切契合个人或法人的经济活动,其所有的经济活动,将直接以他的数字账户为起点。无论是消费还是支付结算,是吃饭购物,还是缴水电费,还是看病记录病例,具体的支付动作,无非就是基于互联网环境进行的信息交互,互联网环境无论是WIFI还是5G,其具体支付动作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数字货币时代,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账户,将会严格的各有所属、各司其职。数字货币是国家创造、国家支配,在整个的资金流通过程中,数字货币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脱离国家的监管和控制;而数字货币账户,将会仅关联于个体或法人自身,摆脱任何中介和平台角色。数字货币账户的所有出入项目,只相关于自己本身的意图,不需要商业银行的辅助和管理。对了,“第三方支付”这种特殊时代的怪胎,将会丧失不伦不类的金融职能,回归信息平台的本职工作。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对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可能需要做好准备,减少近些年来在“支付结算”方面的“不务正业”,将精力聚焦于资产、负债这两个银行的“本职工作”,以及作为专业投资机构的信托服务。同时,数字货币时代所需要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将迥异于服务于实物货币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当然,系统层面,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目前这个顶层设计尚未成型,商业银行很难越俎代庖。但是商业银行应该凭藉强大的研究资源,加强预研工作,不仅能够更充分的迎接新时代的冲击,还有可能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提供自己的智慧成果,争取更多的主动资源。
要说相关的实体行业,在微型扫描识别设备和微型打印机方面,可能会有一定需求。因为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账户,完全基于互联网运行,除了互联网终端,完全不需要其它现实物质资源。但是,无论如何,没有终端的应用场景总会存在,这时候就需要能够反映数字货币或数字货币账户信息的实物载体,这种载体,最合适的材质还是纸张。当然,由于其信息本身就是货币,完全不需要在材质本身保障唯一性,用普通纸张即可。因此,能迅速将数字货币信息呈现到纸张上的便携性的微型打印机,就会是必要的存在。
再有,数字货币账户应该与记录了全息个人信息的身份证件深度结合。
在经济体系当中,数字货币,类似于电磁学里的“超导体”的存在,在经济体系中将实现“超导”性能。人类社会的经济体系,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