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要推行“零关税”,香港地位会否被取代?(香港新闻网)
香港新闻网6月15日电 6月1日,中央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海南将被建设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方案公布后,海南随即成为大热之地,房价迅速飙升。部分分析认为,未来海南会威胁香港及新加坡的贸易地位,甚至取代香港。事实上是否有这个可能?
在这份《方案》中,有两个亮点,让海南在购物方面几乎能和香港“比肩”:
1. 零关税
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前,对于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
零关税意味着什么?众所周知,香港能够成为购物天堂,要归功于它特殊的关税制度。除了酒类、烟草等几类特殊物品之外,香港所有进口货物都不需要征收关税,也不设任何增值税或一般服务税。
虽然,中国内地也有很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比如保税区、自贸区等,这些地方的进区货物也享受零关税,但基本是属于生产资料免征关税,直接受益者为“企业”。而这次《方案》将零关税政策扩大到了普通消费者身上,由特定片区的民众独享,这在内地还是第一次。
2. 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
《方案》决定,海南免税购物的额度从现在的每人每年3万元(人民币,下同)提升到每人每年10万元,并且在现行38类商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中国海关规定,旅客入境时,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价值超出5000元的物品时,海关将对超出部分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比如名贵手表、名牌手提包等,则要全额征税。也就是说,现时游客从香港购物归来,超过5000元的部分,是需要纳税的。而海南这次将个人限额提升至10万元,相当于去20次香港购物的额度,“优惠力度”很大。
但提升额度是否就可以让大家放手消费?证券公司西部证券分析,受制于品类限制、行邮税门槛等,虽然免税额度为3万,但2019年人均客单价仅为3544元左右,较额度上限差距较大。西部证券表示,“如果仅提高额度但其他限制不能放开,对拉动客单价意义有限”。所以后续可以进一步观察品类放开的具体专案(比如烟酒),以及单次购买件数限制的进一步宽松情况等。
谈到贸易,一般要看其两大要素:关税和税率。关税方面,海南明显有了追上香港的资本。税率方面又如何呢?
香港不设增值税和营业税,境外所得利润也不纳税。在利得税方面,有限公司的税率16.5%, 非有限公司税率是15%。这个税率与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比,都是相当低的。
而在中国内地,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西部符合鼓励类产业等几类特殊主体可以享受15%的税率外,绝大部分企业所得税是25%。
根据《方案》,在税率方面,这次海南也得到了很大的优惠。《方案》规定:
1)到2025年前,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3)2035年前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企业(负面清单行业除外),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率的降低无疑会吸引大量资本涌入海南投资,不过相较于香港,海南对受惠对象的划分及要求,限制还是多一些。
除了税务方面的优惠之外,这次《方案》还有一个亮点:“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消除部分信息壁垒”。大量外资选择借香港进入内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信息壁垒,所以这个亮点对于海南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一个“加分项”。
和香港一样,海南同样是中国的航运要地。这次《方案》也提出了例如“简化海关手续”,“以联运提单付运的转运货物不征税、不检验”等政策;但中央也明确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不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这是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所给予的限制。所以在自由港方面,海南恐怕暂时无法超越香港。
就以上分析来看,海南似乎具备了一些能够取代香港的潜力。那香港又有哪些未可取代的优势?
1. “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去年,官方公布数据,2018年深圳GDP首超香港,当时有关“香港地位将被取代”的讨论就什嚣尘上。据《香港商报》报道,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去年就香港地位的不可替代性、香港与内地发展的紧密联系等问题发表看法。他认为,“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以及各种国际人才交互的中心,是全球资本进入中国的跳板,其意义不能简单以GDP来衡量。
2. 金融环境更加自由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也集合了各项其他地方无可模仿的优势。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要求资本帐户开放,本外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可以自由进出。
海南是以国内现有本外币帐户和FT帐户(自由贸易帐户)为基础建立的跨境资金交流平台,资金自由流动的效率要弱于香港。现时虽然可以在海南建立FT帐户,但FT帐户与境内帐户之间的资金划转,相当于跨境业务管理,仍需接受相关审核,更加减弱了金融自由度,这一点和香港有本质的区别。
此外,外资进入香港资本市场没有汇率风险。因为香港施行联系汇率制度,港元“挂钩”美元,汇率稳定在7.75至7.85港元兑1美元。
3. 法律体系更利于自由贸易
香港采用“英美法系”,相较于内地采用的“大陆法系”更为境外投资人所熟悉和青睐。
《方案》提出“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但由于需要大量的准备和研究工作,相信短期之内仍然无法取代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
《解放日报》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早前回答记者问时称,海南自由贸易港与香港的定位不同,重点发展产业也不同,互补大于竞争,不会对香港造成冲击。下一步,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进程中,将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积极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就海南设自贸港作出回应指,香港不会视之为“零和游戏”,又指以海南对外的联系和位置,拥有庞大商机,设立自由贸易港能够令国家对外贸易更加开放,香港也会从中受惠,因此他乐见其成。
他又称,香港不单是一个贸易体系,也是全球其中一个金融和航运枢纽,相信海南设立自由贸易港后,可以“把饼做大”,香港的专业服务也可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