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毛泽东七步成诗

500

       1906年秋,13岁的毛润之在井湾里的私塾读书。有一天,私塾的教书先生有事外出,再三叮嘱学生要老老实实在教室读书,不许私自走出私塾。先生走后,毛润之高兴得如同逃出笼子的小鸟,带着小伙伴跑到屋后的山上痛痛快快地玩了一阵子。

       先生回很生气,责怪他说:“你怎么敢私自出跑出去玩?”

       毛润之说:“闷在屋里头昏脑胀,背书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先生气得满脸通红。

       毛润之说那你要我背书好了。

       先生知道背书难不倒他,指着院子的天井,气冲冲的说:“这回既不打你板子,也不罚你背书,你给我赞一赞这天井!”

       于是毛润之将天体观察了一下,略加思考,即刻成诗——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同学听了都拍手称赞,私塾先生也十分惊愕。13岁的毛润之,如此短的时间出口成章,敏捷的才思堪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私塾先生意识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终会扼杀学生的天赋与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像毛润之这样早慧的孩子,绝非池中之物,迟早会一飞冲天。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后,私塾先生力荐毛润之到更先进的新式学堂湖南湘乡东山高等小学住读。

       就这样,少年毛泽东从韶山出发,一步步走出乡关,经过28年的风雨征程坎坷求索,直到1949年的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曾经的小鱼,最终成为顶天立地举世瞩目的历史巨人!

       赏析

       这诗触景生情,托物寄兴,有一定的寓意。显露诗才。浅显的语言,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小鱼指尚在成长的孩子,他们被困在狭窄天井里。只喝井里水,营养有限,得不到锻炼,长不大。前四句具体描绘形象可见。后两句议论点题自然可信。新颖朴实。独具特色。

    注解

    天井:之江南地区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宅院。囿:局限,拘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