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生9个孩子,惹怒全网的90后夫妻,到底做错了什么?
看到一则非常离奇的新闻:
一对90后夫妻。
男的91年出生,女的90年出生。
但是,却已连生9个孩子,肚子还怀着一个,即将出世。
也就是说,从他们结婚以来,几乎都在马不停歇地生孩子。
男人倒还好,生这么多个孩子对女人的伤害,呈几何倍增长。
你且看看妻子的照片,面容枯槁,完全不像是30岁的年轻人。
但他们完全不管不顾,不考虑现状,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更没有觉得丝毫不妥。
反正住房是免费的,每个月还有最高级别的低保补助。
用丈夫的话说,“抚养也没有什么困难的。”
他们乱生孩子的理由也很奇葩:因为妻子生病不能结扎,所以频繁生子。
这个理由让人迷惑,避孕难道就只能结扎?
但从侧面说明,这些孩子来到世上,只是一场场“意外”。
假如孩子们知道了“真相”,不知道会不会感到绝望?
因为对父母来说,他们只是一个个序号,多一个、少一个似乎没什么区别。
他们的父母也不会认为,孩子输在起跑线有什么问题。
反正饿不死就行。
抛开家境不谈,10个孩子,父母怎么顾及得过来?
遭受冷落的孩子怎么办?
陪伴不够的孩子怎么办?
被贫困困扰的孩子怎么办?
但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问题。
他们只是把“顺其自然”发扬光大,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还记得绰号“超生游击队”的深山夫妻吗?
他们在1996-2011年间生了11个孩子,美名其曰,“存钱不如存人。”
这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家庭版。
他们逻辑是这样的,“反正我已经那么差了,孩子只要比我强一点,就算咸鱼翻身。”
硬生生把生孩子,当成了买彩票。
生得越多,“中奖”得概率就越大。然后带动整个家庭走向富裕。
这就是他们对孩子最大的想象。
成年人了,碌碌无为,却把希望寄托在无辜的孩子身上,想想也真是可悲。
结果呢?
一家人睡在废品间,醒来抓到什么衣服就穿什么,生活乱七八糟。
别说什么“人多力量大”,现状是鸡蛋都成了奢侈品;
别说什么生活品质了,连温饱、体面都是问题。
孩子们几乎是“野蛮生长”,相互之间摩拳擦掌,最后各有各的不幸:
因为贫穷,
辍学的辍学;
离家出走的离家出走;
犯法的入了狱......
很明显,这夫妻的算盘完全落空。
但孩子不背这锅。
毕竟他们的孩子从出生起,就注定充满了坎坷。
他们因父母的期待而来,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土壤;
他们被看作改变命运的手段,却没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而他们的父母只想“空手套白狼“。
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父母活该,而孩子可惜。
还记得电影《何以为家》的那一声控诉吗?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现实中的例子虽然没有这么极端,但也足够令人心痛。
父母不好当,很多人稀里糊涂有了孩子才发现这点。
于是孩子就成了一种负担,一种限制自己的枷锁。
遵义市有一名25岁的年轻女子,16岁便与人同居,生下了三个孩子。
不幸的是,丈夫因犯罪被判刑,她一下子成了单亲妈妈,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
而那时,最小的孩子也才3岁。
3月19日早晨,她决定抛弃孩子。
趁孩子们熟睡的空挡,她把门反锁,离开了家乡。
她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告知了村委会自己已离家,把责任甩给别人。
然后玩起了“失联”。
村委会没办法,只好向公安机关报案。
5月9日,在浙江省瑞安市打工的她,终于被抓获归案。
可检查官却犯了难。
逮捕她吧,3名孩子就成了孤儿。
这当然不可取,还是以孩子为重。
反复劝说,直到她承诺会尽心照料孩子,这事才算翻篇。
生而不养,对父母来说或许是解脱,对孩子来说则是遭罪。
在江苏南通,有一位叫道禄的“花和尚”。
他是200多个孩子的父亲。
但没有一个是自己亲生的。
孩子的母亲最小的才16岁,是在读的学生;最大的有46岁,已为人母。
她们都在怀上孩子后,感觉自己惹上了“麻烦”。
而道禄是她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因为道禄在网上承诺,“但凡想堕胎的,我来救助。”
一位18岁的孕妇刚刚结束高考,那时她已经怀孕8个月。
她说,“就感觉相不相信我都要来,如果是真的,那这件事解决了就什么都解决了。
要是假的话,那我就彻底完了。”
在这样的关头,女孩依然只关心自己的命运,全然不管肚子里的孩子,将面对多么无助的人生。
孩子的父亲也不知所踪,这是何等的自私。
原来,父、母爱也并非是为人父母就自动拥有。
走投无路的孕妇很多,而道禄来者不拒。
从产检到坐月子,各种琐事和费用,都由道禄一手包办,孕妇们完全不用操心。
道禄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活下来。
也许大家看到的是道禄的悲悯,我看到的却是这些父母的残忍:
把孩子带到世上,却突然反悔,甚至逃避责任。
但这可不是一场游戏,可以中途退场。
父母们狠狠心可以开始新的人生,可孩子呢?
他们没得选择!
正是这些父母,让无数孩童成为从小缺少父爱、母爱的孤儿。
并留给孩子一个残缺的人生。这是造孽。
比起父母,孩子的出生确实更被动。
因为要面对什么样的父母,他们完全无从知晓。
王朔在《致女儿书》中有段话说得特别好:
“这是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到我们怀中。”
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应自己的“邀请”来到世上的。他们有义务当孩子的领路人。
给孩子一个依靠,一个肩膀,把他尽力举高。
而不是只凭一时兴起,之后什么都不管不顾,让他们晕头转向,甚至走向不归路。
孩子的成长,最缺的不一定是钱。但一定是爱。
而多子家庭完全无法保证这一点。
该有的陪伴也无法做到。
这跟生而不养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