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极可能有一个夸克核心与钻石大气层
图片来源:universetoday
一颗典型中子星的质量通常约为2倍太阳质量,但直径仅有约12公里。想象一下把两个太阳压缩进一个小城市的范围内,这个天体会有多么惊人的密度。
如同地球具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一样,中子星也有复杂的“地质结构”,它有一个铁壳、中子地幔以及夸克核心构成。
我们无法直接观察中子星的内部,虽然可以用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方程理解恒星的内核状态,但中子星突破了这个方程的极限。因为中子并非基本粒子,在标准模型理论中,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最近的一项研究将夸克物理学与观察到的中子星特性进行了比较,结合合并中子星的引力波观测数据,研究者认为在中子星核心中,被紧密压迫的中子可能分解成夸克流体,形成一个由夸克构成的核心。
这个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图片来源:NASA/CXC/M.Weiss
中子星甚至也有“大气层”。
一颗年轻的中子星的表面温度高达上百万K,这意味着它会在X射线波段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如果一个中子星没有大气,这种辐射的波长分布应遵循黑体曲线,或者说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它的光谱应该仅由中子星的表面温度决定。但如果它有大气层,就会吸收一些辐射并改变波长,使中子星辐射与黑体光谱产生明显的不同,区别由大气的成分与厚度决定。
科学家分析了超新星遗迹仙后座A中心中子星的X射线光谱数据,这是一颗距离我们约11000光年的年轻中子星。他们发现其谱线与黑体光谱不完全匹配,通过与各种大气模型进行比较,发现最能匹配观测数据的是碳大气层。
这个碳大气与我们理解的“大气层”有很大区别,它只有约4厘米厚,虽然呈“气态”,但其密度与钻石大致相同(3.5克/立方厘米)。并且随着时间流逝,这个大气层会产生变化。因为引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碳最终会从大气中沉降,留下诸如氢、氦之类较轻的元素。但最终即使较轻的元素也会沉降到中子星表面,这个过程有待于对其他更多中子星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
参考:
Annala, Eemeli, et al. “Evidence for quark-matter cores in massive neutron stars.” Nature Physics (2020): 1-4.
Ho, Wynn CG, and Craig O. Heinke. “A neutron star with a carbon atmosphere in the Cassiopeia A supernova remnant.” Nature 462.7269 (2009): 71-73.
-------------------------
观察者:酆都御史 | 头条号:心系宇宙天地宽 | 微信公众号:大好山水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