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三个元宵节,看似欢乐,却隐藏了无数悲剧

作者:少读红楼

元宵节是红楼梦被写到最多的一个节日,尤其贾府的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笙歌燕舞,一派繁华,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却又埋伏着巨大的凶险。

我们都知道,曹公是非常善于在大喜之时伏大悲的,而元宵节又是红楼梦里被写到最多的一个节日,有人研究说,红楼梦是以元宵节开篇,也会以元宵节结尾,“元宵”寓意“缘消”,也就是原文说的“家亡人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这不是没有道理。

第一回里,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去街前看过会的热闹,没想到碰到了一僧一道,那僧人口中念念有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吃,菱花空对雪丝丝。好防元宵佳节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读过后文我们知道,这首诗不简单,这是伏了后文英莲元宵节失踪一事。也有人分析说,这首诗就是香菱命运的谶语,说的是香菱最终死于元宵节。但不管怎样,元宵节对香菱来说,不是节日,而是悲剧。

500

元宵节伏线悲剧最多的应该是元春省亲的那年元宵了。元春回娘家省亲正值元宵节,这天她点四出戏,而四出戏却伏了四大悲剧。我们且看原文,脂批一并照录。

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我们看,这四出戏分别伏了八十回后的四件大事,且都是悲剧。一个是贾府之败,一个是元春之死,一个是黛玉之死,一个是甄宝玉送玉。每一件都不简单,这对看不到八十回后文字的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情节。

500

贾府败落,子孙流散,百年基业一旦轰塌,一切都是付诸东流;元春是维系贾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死去,贾府必然走向败落;宝玉与黛玉有木石姻缘,一旦黛玉泪尽夭亡,宝玉的尘缘也将到头,这是爱情悲剧;甄宝玉送玉应该指八十回后宝玉丢玉一事,而宝玉丢玉对贾府之人来说,无疑也是不祥之兆。

正如脂批所说,这四件事是通部书之大过节,是大关键,如果八十回后的文字没有丢失,这四件事应该是令人触目惊心 的大悲剧。我们看,在元春省亲这么合家欢聚的幸福时刻,又是举国欢庆的元宵节,曹公却通过四出戏文,隐藏了这么大的悲剧,不能不令人警醒。

这也是秦可卿托梦往昔时曾说的那段话“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元宵节里的大悲,即是“乐极悲生”的最典型代表。

这之后不久,元春送出灯谜让贾府众人猜,再次引发了一出出悲剧,首先是元春的灯谜,她的灯谜是炮竹,乃一响而散之物,脂批说“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由此可知,这个灯谜暗伏元春短命,为不吉之兆。

这一回的回目即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从迎探惜三春的灯谜可知,这些在元宵节上作出的本来只为取乐的灯谜,却在曹公有心的安排下,成为各人命运的谶语,分别伏线她们最终的命运轨迹。原文有一段话,说的是贾政看完这些女孩的灯谜后的心理活动。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前文元春点的戏伏了四大悲剧,这里迎探惜三春以及宝钗等人的灯谜又伏了各人最终凄惨的命运。可见,无论是听戏文,还是作灯谜,都不简单,全是大伏笔。

曹公的这种寓悲于喜的写作手法,如果放在我们现在看,可能会觉得太扫人兴致了,好好的一个元宵节,非要埋伏这么大的悲剧干吗?放在别的事情上写不行吗?

但正是大喜之时埋伏大悲之事,这样的悲喜对比才更强烈,就好比贾府这样朱门酒肉臭的天下望族,富贵一时,曹公偏偏安排了穷的吃不上饭的村老妪刘姥姥来“朝扣富儿门”,这种贫富对比的巨大悬殊,更让人震撼,令人警醒,为世人敲响警钟。

同样,五十三回里荣国府元宵夜宴时,一样埋伏了巨大的悲,当然这一次曹公写的比较隐晦,我在之前的文中分析过,她通过王熙凤的两个笑话,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红楼梦上部已完结,暗伏一切的荣耀和辉煌即将过去;第二件,下半部的情节已经展开,寓意悲剧渐渐地袭来,贾府的败落开始了。

500

仔细品读王熙凤的“聋子放炮仗”的笑话可知,曹公先后多次用“散”这个触目惊心的字眼,他这是在提醒读者,提醒世人,不久之后,这样的盛宴不再,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越是大欢聚的时刻,越是埋伏着离散。

所以我们看,贾府的每一次元宵节,看上去都很热闹,但扒开喜庆的外衣,我们却看到了悲剧的内核。这让我想起了周星驰的电影,很多人看的时候,都认为那是喜剧,但他自己却说,我拍了那么多悲剧,你们却都认为是喜剧。

曹公把悲剧的内核藏在喜剧的外衣下,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小时候吃的药,刚开始甜的,我们很开心,但那层甜衣过后,却是无尽的苦涩,而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我们看红楼梦,有元妃省亲,有中秋节,除夕,元宵节,起诗社,芦雪广联诗这些盛大的场面,会觉得很热闹,但读的多了会发现,这不过都是昙花一现的假象,真正等待它的,是覆亡和子孙流散的结局,最后一切都是虚幻。

最后用清初戏曲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的一段曲结束本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