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蛇之夏】5000年的华夏文明传承:鹰、王宫和国王的三位一体王权标识

5000年的华夏文明传承:鹰、王宫和国王的三位一体王权标识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5000 Years: The Trinity of Eagle, Palaceand King

摘要:比较古埃及荷鲁斯名字和良渚“鸟站祭坛”符号的表现形式,提取鹰、王宫和国王的三位一体王权标识元素,并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式比较,认为中国王宫建筑样式与古埃及荷鲁斯名字表现形式存在关联。

鸟蛇文化是古文明的符号,并在史前时期就传遍全球。鸟蛇两种动物所承载的文化贯穿于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始终,鹰(鸟)蛇崇拜文化现象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500

(石鸟巨像,出土于西亚两河流域的叙利亚哈拉夫遗址宫殿,

柏林帕加马博物馆,维基图)

龙凤是华夏民族的两种图腾动物,也是与王权有紧密联系的两种神异动物。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是否真有龙、凤这种动物,或者原型到底是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争议,迄今学术界并没有清晰答案。在古埃及文化中,国王的王权是用猎鹰(隼鹰)来代表的。西方人把古埃及代表王权的猎鹰叫做荷鲁斯(Horus)。实际戴上下埃及双冠形象的猎鹰正是汉字“凤”字的原型。

500

(荷鲁斯鹰,王权象征)

500

(凤字原型,《发现夏朝》图)

500

(戴王冠的荷鲁斯(凤原型),古埃及第27王朝,大约前500年,

德国慕尼黑埃及艺术博物馆,维基图)

500

(古埃及第四王朝哈夫拉(苏)雕像,头后有荷鲁斯鹰护卫,大约公元前2570年,2018年3月17日作者实拍于开罗埃及博物馆)

5000年以来,苏美尔和古埃及的鹰蛇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大量鸟崇拜文化现象,实际都与苏美尔和古埃及文化传播密切相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也是把王权与鸟相关联。欧亚草原各民族也是将鹰与帝王的王权相联系。鸟文化同样也传播到欧洲。英国的名字England应该解读为Eagle Land,即鹰的土地。Eagle本应发音为“鹰”,它是古埃及发音的全球影响结果。至于以后纳粹德国和美国都把鹰作为国徽标志,那是后话。

500

(陕北石峁遗址出土的陶鹰,网图)

在古埃及文明之初,隼鹰只是上埃及国王的王权象征,国王的名字被放在隼鹰下方,来标识国王。而下埃及国王则是用“王宫门面”来标识国王名字的。

500

(进左塞尔金字塔陵园的“王宫门面”,大约公元前2686-2649年,2018年3月10日作者实拍于埃及萨卡拉墓地)

随着上埃及的蝎子王(《发现夏朝》证明是黄帝)统一了上下埃及,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王权的隼鹰和王宫门面两个符号开始结合起来。在努比亚出土印章(《发现夏朝》证明是黄帝长子玄嚣印章)、第0王朝隼鹰国王(《发现夏朝证明是颛顼》)、第0 王朝双隼鹰国王(《发现夏朝》证明是帝喾)、第0王朝鳄鱼国王(《发现夏朝》证明是帝挚)、第0王朝大嘴国王(《发现夏朝》证明是尧)的名字旁边都已经出现了隼鹰站在王宫门面上的符号。从第0王朝手臂王(《发现夏朝》证明是帝舜)开始,国王的名字被放在加长的王宫门面上方的王宫庭院里,这成为古埃及传承3000多年的国王荷鲁斯名字的标准形式。如第一王朝末位国王(《发现夏朝》证明是有男氏,这是最早的“男”字原型)的名字原始图像

500

500

(古埃及第二王朝Raneb(皇天后土)墓碑,大约公元前288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维基) 

荷鲁斯名字(Horus Name)就是由隼鹰、王宫门面和国王名字三个部分组成。王宫门面的形状是根据国王实际居住的王宫外墙的形状而画成的。因此荷鲁斯名字实际上也是对国王坐在有鹰站立上方宫殿里的形象描绘。最终古埃及国王的称谓在第十八王朝晚期演变成法老(Pharaoh)俗称,即表示坐在大房子里面的人,也即“陛下”的意思。中国名字的“字”就是来源于荷鲁斯名字的表现形式,其上的一点是代表鹰,中间宝盖代表王宫,下面“子”代表国王天子。

500

(古埃及荷鲁斯名字表现形式)

500

(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哈特谢普苏特(夏国王帝芬)雕像,公元前1479-前1458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维基图)

根据《发现夏朝》的考证和“埃夏一体论”的证明,良渚文明就是古埃及文明在第一个千年时期传播到东亚的结果。良渚玉器上同样发现了大量的由鸟、“王宫”和王宫里面的符号(统治者名字)构成的三位一体组合。良渚玉器上的有些“鸟站祭坛”符号甚至可以直接被看成是古埃及法老的名字,如第二王朝拉内布和第四王朝雷吉德夫的名字。

500

(良渚玉器上典型“鸟站祭坛”符号)

500

500

500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这种由鹰、王宫和国王名字三种元素构成的三位一体王权象征元素,在后来的中国有没有传承下来呢?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商王名字的上方一般都有鹰的符号(根据唐际根),那么王宫何去寻呢?

2014年12月,笔者曾参观过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当时看到其主建筑上方竟然站立一只大鸟,登时心头一惊!后来我了解到这是对汉代建筑屋脊的仿造!汉代宫殿上方一般就是有站立的一只朱雀鸟装饰!

500

(2014年12月14日,作者自拍于洛阳古墓博物馆)

2015年《中原文物》第2期刊登了一篇文章,“汉代建筑上的屋脊装饰”(作者韩冰),文章说在汉代许多建筑正脊的中央处都装饰有凤鸟或火焰珠。很多文献中也有大量关于汉代建筑凤鸟脊饰的记录,如对汉代长安城中的建章宫北门凤阙的记录,《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引《三辅故事》云: “其阙圜,上有铜凤凰。”又《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九,引《关中记》云: “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在上,故号曰凤阙也。

在汉画像石 (砖) 建筑图上经常在屋脊上有凤凰栖息在上面,该文作者认为这绝不是一般动物形象的随便的刻画,而是当时建筑样式的真实反映。例如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所藏 “函谷关东门”画像石上,刻画两座并列的四层木构建筑,上覆四阿顶,脊上饰以展翅跃飞的凤凰,这是在城门楼上装饰凤鸟的图例。

500

(“函谷关东门”画像石上的凤鸟,韩文图) 

四川大邑县出土的双阙画像砖,这是一组木结构的庭院门楼建筑,建筑的屋檐下有柱椽等,双阙间以罘罳[fú sī]相连,罘罳上立有一凤鸟。

500

(四川大邑县画像砖上的双阙凤鸟,韩文图)

徐州茅村汉画像石墓的楼阁栉比图,这是一幅描写东汉庄园建筑的图像,双阙间为门厅,门厅屋面为庑[wǔ]殿式,支撑大屋顶的门柱上的一斗二升式的华拱,屋宇之上有一对凤凰!

500

(铜山茅村画像石上的双阙凤鸟,韩文图)

徐州山区汉王东沿村出土的元和三年小祠堂的建筑图,正脊宽厚呈倒三角形,正脊中间矗立一只凤鸟。 

500

(铜山汉王东沿村建筑凤鸟图,韩文图)

在考古出土的一些陶楼屋顶上也发现有鸟。如河南的项城县老城邮电所出土陶楼屋顶装饰和焦作待王乡白庄出土陶仓楼屋顶装饰。

500

(项城县老城邮电所出土陶楼,韩文图) 

500

(焦作待王乡白庄出土陶仓楼,韩文图) 

中国宫殿建筑正脊两端翘起的部分,早期是象征鸟翅膀的尖翼,如下图仍是笔者在洛阳古墓博物馆拍摄的另一座建筑的屋脊表现。

500

(2014年12月14日,作者自拍于洛阳古墓博物馆)

根据“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样式图解”网文,在南北朝时期及其以后,鸱[chī]尾逐渐代替了汉代的朱雀等形象,而成为正脊脊饰的新样式。郦道元在《水经注·温泉》中就有“广兴屋宇,皆置鸱尾”的记载。“鸱”最早出现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可见这一时期的鸱尾还保留有一定的鸟的形象,也就是说,虽然鸱尾是由汉代的朱雀翅膀尖翼发展而来,但是还有一些鸟的影子。屋脊两端的鸟翼在唐代中期以前还称为鸱[chī]尾,唐代中期以后称为鸱吻。可见唐代中期以后干脆连名字都变了。鸱吻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兽龙九子之一。再后来鸱吻式样改变,中唐时期鸱尾下部出现张口的兽头,又称“龙吻”,再后来尾部又逐渐向鱼尾过渡,寓意也改变成鸱吻能避火灾。可见屋脊两端装饰从鸟翅膀变成了“龙兽”。从此可以体会文化传承有时候是如何发生改变的,这种文化传承改变是否因为受到了五胡乱华的影响。

500

(鸱尾,网文图)

500

(鸱吻,网文图)

500

(故宫太和殿正脊两边的鸱吻,网文图) 

500

(故宫太和殿,网图)

虽然宫殿正脊上的鹰(或曰朱雀,或曰凤)被鸱吻(龙子)所取代,但是笔者在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建筑的垂脊上仍然看到了凤! 

500

500

(2019年5月3日,作者实拍于武当山紫霄宫)

那么类似太和殿这样宫殿建筑上是不是见不到鸟的影子了呢?笔者在看屋顶瓦片条状时,突然想到了它跟古埃及法老头戴的内梅斯巾冠上的蓝白相间的条纹属于同一个道理,即都象征了鹰翅膀的羽毛!法老的内梅什巾冠就是按照鹰的形状而设计的,并加上了埃及另一保护神眼镜蛇盘于头顶之上,因此内梅什巾冠也可以看成是鹰蛇两种保护动物的合体。

500

(2019年5月6日,作者实拍于武当山金顶紫禁城) 

500

500

(图坦卡蒙墓葬出土的内梅什巾冠)

500

(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四世(夏国王帝泄)的雕像)

500

(良渚神徽)

除了这种象征鹰的巾冠,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古埃及也有类似于印第安人的羽毛冠,但遗憾的是笔者迄今未见到实际图物。类似荷鲁斯名字,这种象征鹰的巾冠在良渚神徽上也有反映。按照《发现夏朝》的解读,良渚神徽图像就是来自于古埃及法老手持法器向神献祭的形象描绘。法老献祭是手中的“法器”是经常变换的。 

500

500

(帝芬献祭跽跪雕像侧面,手中法器换成了两个罐子。公元前1479-前1458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维基图)

500

(良渚神徽人像装束与古埃及法老装束对比)

到此,我们可以清晰见到从古埃及的鹰、王宫、国王名字的三位一体,到良渚“鸟站祭坛”,再到汉代建筑上的朱雀站屋脊,再到故宫太和殿元素(鸱吻、鹰翅膀、类似良渚祭坛的三层金字塔形台基),华夏文化是一脉相承,5000年的传承虽然有演变,但仍然可以发现其演变传承的轨迹。中国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文物上的鸟蛇图案处处可见,演变成龙凤形象则是比较晚期时候的事情。鹰+蛇+太阳符号就是夏字的原型(《发现夏朝》),这种组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仍然可见,比如日本美秀私人博物馆收藏的春秋战国时期鸟形油灯盏,中间是一支鸟,鸟嘴上方顶一盘子,盘子边缘有一圈放射线,明显是象征着太阳,而在鸟站立的下方盘子里可以看到鸟爪抓住一条蛇!

500

(鸟形油灯盏,春秋战国日本美秀博物馆)

500

(第十八王朝时期古埃及国家标志—夏字原型,

哈特谢普苏特神庙里的浮雕)

最后提一个开放性问题,为什么紫禁城、紫霄宫等名称要用“紫”呢?当然可以有“紫气东来”等很多理由。但是,如果与荷鲁斯名字形式比较,因为荷鲁斯名字是汉字“字”的原型,而中国皇帝居住的宫殿样式很像是荷鲁斯名字的实体表现形式,又因为“字”与“紫”近音,而是否转化为“紫”呢?

 

参考文献:

1.   《发现夏朝》,刘光保,2018.1,中国发展出版社

2.   The crowns of the pharaohs,byWillem Witteveen,  https://www.willemwitteveen.com/article-2/

3.   汉代建筑上的屋脊装饰,韩冰,中原文物,2015年第2期

4.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样式图解(转藏) ,网文,作者不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19/16/29881788_607778810.shtm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