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不要中计,计划生育不能一刀切废除
一、生育政策本质上是竞争的产物
通过鼓励生育提高国家实力在中国古代是比较常见的政策。
例如:春秋时,勾践下令壮年人不得娶老妇,老年人不得娶年轻妻子;女子十七岁不出嫁,男子二十岁不娶妻,他们的父母有罪受罚;妇女临产时要向政府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确保母子平安;生下儿子,公家奖给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儿,公家奖给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两个孩子的,公家供给粮食,一胎生三个孩子的,公家供给乳母。
人口政策的施行,为后来越国干掉吴国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和人力条件;此类例子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不胜枚举;
统治阶级鼓励生育,滋生人丁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把人生下来养着,而是为了通过增加人口增长国力,为其争霸天下奠定基础,所谓:"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哀公元年》)是也。
当争霸天下需求降低,繁盛的人口成了不安定因素的时候,古代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就会采取忽视态度,对不稳定的流民则会采取鄙视、无视甚至敌视的态度。
明末天下大乱,东林大佬侯洵在河南镇压闯营的时候,曾经愤怒地质问被俘虏的闯营士兵: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形象而感性的表现了当时的士族对过剩人口的心态。正是这种心态,让明末农民大起义逐渐不可遏制,李自成横空出世,明王朝领便当。
大体上,无论现在文人如何贬低李自成,他的以及和他一样的古代农民起义的失败成功,都是对“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最好诠释。
总而言之,古代的人口政策始终遵循符合统治阶级利益这一政策设计主线,至于后续不可控或者玩崩,属于客观规律对统治阶级的反作用。
二、人口结果本质上也是竞争的产物
中国人祖上基本都阔过,因为没阔过的都段子绝孙了。生育需要物质基础,中国封建时代到中晚期,基本都会产生田亩这一基础生产资料的高度集中,这就会导致大量人口成为失地人口,不具备稳定繁衍后代的基础,对他们而言,生育资源会逐渐稀缺,只能靠降低要求维持延续:
农民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一般一个封建朝代中期,农民通过降低自身掌握的生产生育资源的品质,获得一个生存繁衍的空间,但是一场天灾人祸就能让其失去一切。
所以到了王朝中晚期,大量底层人口会陷入绝产绝户的状态,但记载较少,原因是这部分人没有记录自己苦难的能力;只有通过农民大起义等方式,给当时的统治阶级带来苦难的时候,他们一直承受的苦难才会从侧面反映出来。如果有心,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很多自然村一个村子只有几个姓甚至只有一个姓,就是这种资源逐渐向胜利者集中,失败者绝产绝户的表现。
做个比喻,人口发展形态像一个喷泉,基座部分很狭小,底层绝产绝户腾出的空间会被掉落下来的上层竞争失败者填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到最后的形态就是,一个村子都是一家或几家人,穷户富户都是亲戚。其他竞争失败的人群,要么迁徙远走,要么永远消失。
三、计划生育与人口增长率无关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除开始几年,对人口增长有一个技术性的遏制之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增速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因为生育本身是有经济考量的,在生育成本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能否承担生育的支出(结婚、教育、住房、医疗)才是父母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什么国家政策,无论这个政策是限制人口还是鼓励生育。
日本,韩国,俄罗斯都是没有限制生育的国家,相反,还有不少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高企的生活、生育成本成功的限制了老百姓的生育需求。在这些国家,逐渐形成了本文第二部分论述提及的上层资源集中,多子多福,底层绝产绝户,断子绝孙的情况。
每年新生儿数加速减少 韩国人要从地球上消失?news.sina.com.cn
相反,如果把样本扩大一些,我们不难发现,对经济条件不成为限制的人群而言,生育需求是会被极大放大。
比如:澳门何家:
比如日本富豪:欲生1000个孩子?这个日本年轻富豪疯狂之举到底为何baijiahao.baidu.com
比如直男偶像,徐波:
四、计划生育可能是中国中产的不多的政策福利
没有人想绝产绝户
对中国中产而言,如果自己对生育和后代投入受到自己经济能力限制存在上限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或者减慢被绝产绝户的趋势?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限制经济上占有优势的人群后代数量。
对中产而言,中国的计划生育最大的价值不在于限制人口,而在于限制既得利益人群的数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公务员,因为触犯计划生育政策,失去公职,很多有钱人,则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缴纳巨额罚款;
张艺谋超生罚了多少钱 罚款超七百多万为什么被罚这么多baijiahao.baidu.com
而放开计划生育,对既得利益集团,尤其是对官僚而言,等于彻底放开了锁住他们扩张自己后代的欲望的枷锁。让他们能够通过增加后代数量,并进行高质量的养育投入的方式,加速整个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向他们集中,而且,这个过程不可逆。中产喜欢讲阶层固化,而阶层固化的基础是上层阶层人口能形成自循环而无需下层阶层的新血补充,扩大生育恰恰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
简言之,放开计划生育,长远看,不会对中下层形成生育激励,也不会对人口增长带来促进(因为中下层增加生育才对人口有促进作用);恰恰相反,会进一步增加中下层生育难度,因为既得利益会更容易赢得代际竞争,实现资源集中,长远看,会进一步挤占中下层生存空间,抑制人口增长。
回过神,又是谁在鼓吹放开计划生育?分析到此,也不难找出观点的源头:
梁建章:中国即将碾压美国,但若人口出现问题我们将失去这个机会baijiahao.baidu.com
如果不降低生育成本,所谓鼓励生育不过是口号,而资本口中的人口,实质上,是中下层辛苦养出来的韭菜,因为教育投入资源有限,整体上,无法和既得利益群体资源密集投入养成的后代素质相比。而放弃对既得利益生育数量的限制,会加剧这个趋势。
BBC跟拍50年完成的纪录片,人生究竟是怎么样被决定的?www.360doc.com
五、二胎,不能再多了
从阶层流动和代际健康竞争角度,计划生育是不能放弃的国策,站在中等收入群体立场,二胎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后代数量,既能维持人口两性循环(父母二人,子女二人),又能减缓阶层固化的速度,有钱人当然可以有钱任性,但请你把罚款交够,并不要拿着国家民族大义来忽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