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riage Squeeze(婚姻挤压)
龙窝里的倪纳
做婚姻研究的来唠叨两句。这个现象在社会学里面叫做Marriage Squeeze(婚姻挤压),指的是因为社会发展、人口结构等多种原因,造成一部分人口被挤压出婚姻市场的现象。所以为什么一直说“剩女”是伪命题,“剩男”是真命题,因为前者是“选择局限”,而后者是基本”没有选择”,因为它是性别比例这个硬指标失调造成的。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现在的出生性别比,从2015-2045, 预计中国每年会多出100万男性人口。
在未来30年长期数据表示,潜在新郎比潜在新娘人数有可能会多30%。(这个数据我其实也不是特别理解,我不是做量性分析的,应该不是绝对概念的30%吧?我看到也觉得挺吓人的,有兴趣的可以去做一下分析告知我一下,谢谢了。)
然而,一看到婚姻挤压,就只想怎么去解决“讨不到老婆”的问题,是很局限的。针对婚姻问题的讨论,其实应该跳出僵化的框架,跳出“男人必须要讨老婆”这个思维怪圈“。
实际上,deinstitutionalisation of marriage (婚姻去制度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进程,传统婚姻制度消亡是大势所趋。
中国社会一直在从”责任社会“慢慢转型为”责任+权益“社会,其中,”责任“的最大制定和监督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权益“的制定和监督方是社会机构,比如司法和执法部门。其中,婚姻和家庭扮演的角色,依然要不断演化。社会对于个体的保障要加强直接渗透,如果还是必须要披个婚姻媒介,会阻碍社会发展进程。
…………
所以,我认为除了思考怎么帮助底层男性”讨老婆“之外,更多应该思考,如何保障不结婚的人的社会权益。
现在,与其去思考“啊呀,你怎么讨不到老婆啊,怎么能帮你讨老婆啊”,不如去思考“为什么底层男性会被迫必须要讨老婆”,”如果他们讨不到老婆会失去什么“,“如果保障单身个体的正当权益”,“婚姻、性、和生殖捆绑的现阶段意义”等等。
比如,不讨老婆的男性,在社会认可、分田分地、医疗保险、养老机制方面,我们该怎么保障?
这些问题,以前统统因为”婚姻“就一笔带过,遮掩过去了。现在,是时候应该得到重视了。
我觉得国家并不很care大龄剩男,而是迫切地想大龄未婚女性进入婚姻,因为他们想要更多的孩子担负日益增加的养老压力(包括光棍大龄剩男)
就目前而言,剩男本身面临的生存困境比剩女更严峻,我觉得可能很多专家是寄希望于”年龄差“和”移民新娘“来解决问题。毕竟有hypergamy(女性上嫁)的传统,平和的表象貌似还能再撑几年。
失独老人确实过得很凄惨。解决了这些人的养老问题,福利待遇问题,他们才能安心的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