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不满,别把老龄化渲染成危机
上一篇文章中,我为教育部的减负政策做了辩护,这次,我想讲一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什么没有传说的那么严重。这也是我对《作为中产 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一文写的第三篇回应文章。
现在,卫计委这个部门已经没有了,目前全面放开二孩,而由于过去超生主要是二胎,三胎比例很小,所以后续所谓“计划生育”的阻力已经基本不存在了。中国人口危机论者,已经没有理由再把靶子指向某些部门、某些政策。但这也不意味着,我写这篇文章,就会比上一篇容易。
首先要指出,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根据2015年的数据:15-64岁的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3%,而美国是66%,欧洲是67%,日本是61%。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中国是10.3%,美国是15%,欧洲是18%,日本是19%。育龄妇女,中国占26%,美国占23%,欧洲占23%,日本占20%。从人口结构上,相比美日欧,中国并没有情况更严重。
中美日欧,世界主要经济体,老龄化为什么都不可避免?原因无非是两点,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提高。这两点背后,都体现了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是积极正面的信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只不过如果应对不得当,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比如,印度人口结构比中国有优势,但中国的工业化程度比印度高,中国劳动力质量比印度高,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820万,这个数字在2001年只有114万。到2020年,全球25-34岁的毕业生中有29%都来自中国。与此同时,中国高校的国际排名一直在上升,你对比一下20年前,简直是翻天覆地的提升。这除了说明,中国教育并不像许多人抱怨的那样减负后质量下降,也证明了,中国高素质劳动人口的比重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比起中美日欧,印度倒是没有必要应对什么人口危机,但你选哪一个?
是的,中国老年人数量在增加,青壮年人口数量在下降,这都是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提高生活水平,又不遇到任何挑战,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许多人错就错在把挑战说成是危机。在老龄化社会中,中国青壮年劳动者必然会遇到更大的生活压力,这毫不奇怪,日本的老年人都在工作而不是享福,有人居然说日本被老龄化毁掉了,2017年日本人均GDP是38438美元,印度是1906美元,你说因为老龄化日本社会完了,不可笑吗?
一个没有压力的民族,难道有未来吗?
提高生育率,增加年轻劳动力数量,中国可以用的办法有很多,但我们要搞明白一件事情,数量是不是像许多危机论者描述得那么重要。
有一个例子,是观察者网的网友提供的:
假设a生了一个孩子,教养的挺好,读了大学有了份不错的工作收入,a自己因为只生养一个,老了自己有几十万积蓄,够养老了。b生了三个小孩,为了养小孩家庭教育缺失,三个小孩成年没有好收入工作,自己老了也没了积蓄,只能靠三个小孩养,小孩收入不高,自己也要结婚生子,加上b因为年轻劳作过多,一身的病,结果三个孩子都开始嫌弃了,渐渐越来越苦。ab两个都是农民工没有什么退休金养老金,但是ab的小孩都在交税,生活却两个世界。
这个例子里,养老问题没有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描述,而是对比了两个家庭,反而让人看清楚了,多生小孩并不意味着保证养老,特别是对中国几亿农民、农民工群体。
有些人在教育上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上补习班,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许课外辅导,否则就怪国家减负。而到了养老问题上呢,自己只生一个孩子精心养育,最好别人多生给他养老转移支付,否则就怪国家计生。现在国家把计生政策基本取消了,他们就说中国老龄化危机,生育率低。
不说农民工,即便是完全参与了集体养老的家庭,不说那些特别有钱无所谓生多少,或者为了享乐等各种原因没有生的,既然转移支付,当然也是生一胎精心养育更有利,加上经济发展后生活成本上升,生育率低明明是个体最优选择后的结果,怎么就要国家背锅了呢?那些超生的家庭,过去也只是交一笔钱,国家政策没有那么立竿见影,否则生育率低就好解决了。
应对老龄化挑战,美欧依靠引进移民,日本依靠延长退休,中国未来几乎必然走日本的模式。是的,老年人储蓄比年轻人更多,但在消费品上花费较少,这是一个经济挑战,靠机器人也解决不了消费的问题,但是不是就危机,就无解了呢?当然不是,转移支付啊,今天哪个父母没有拿出储蓄给下一代买房?以后如果年轻人压力更大了,房子缺不缺不好说(中产阶级不是一直抱怨土地供应少房价高么,生育率低,房价早晚会降的),中国人这个父母帮孩子的传统是不会丢的吧,你还担心老年人消费不足吗?
等老龄化挑战更严峻的时候,中国“一带一路”也搞起来了,不引进移民,就不能养老基金走出去,投资那些青壮年劳动力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有兴趣查一查如今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背后有没有发达国家的养老基金在投资。
有一句话叫“办法总比困难多”,低生育率下,年轻人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和质量还会提升,他们理应担负起民族的未来,就像今天为了一套房打拼的中产阶级,不满终究要转化为追求美好生活必须付出的努力。年轻的生命不是用来浪费的,你去印度看看,那里的许多年轻人才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这里结合上一篇文章,再强调一点,无论是子女教育上的投资,还是少生优育的自主选择,国家和社会尽量不该干预个人,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追求好生活的天然正义。
当然,用政策适当调节,包括税收,过去的计划生育(注意是罚款不是限制),各种转移支付补贴多生的家庭和公立学校的学生,这都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手段,但说“为了公平私立教育应该全面禁止”,“老龄化危机所以要强制多生”,这类言论就过头了。
宁南山关于老龄化其实写过很多文章,部分观点是对的,但错误的论述也不少。总的问题就是迎合读者的焦虑,把挑战渲染成危机。
比如“老龄化会延缓了技术进步的脚步,反而是健康的人口结构的社会,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更快。”中国按照定义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健康,但是中国的技术能力和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比印度差?我们都知道,许多科学家、工程师,他们进入老年,虽然创新成果不如年轻时,但他们可以指导学生,指点方向,他们的经验对项目的管理也是大有裨益的。今天中国引进国外专家,未来“一带一路”的许多国家要发展起来,也需要富有经验的中国专家去指导项目。
我最后说一下宁南山文中那个敏感问题,许多读者都问。
而宁南山反复提及的那个问题,你只要搜“汉族人口”,就会百度到“大崩溃”之类的结果,那些文章当然都是东拼西凑没有任何说服力的标题党。老实说,提这种东西,真的很掉价。我就摆数据吧,第六次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第五次普查汉族人口占91.59%,这就是大崩溃?然后就是暗示大家去查生育率高的省份,生育率自己看图吧,这是第六次普查的数据,有些人不看基数,只看增长率,当然算不来增量的大小,会得出荒谬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