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减负”这件事上,我要为教育部说句公道话
许多读者在我写的《作为中产 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读后感下面留言,就减负问题批评中国教育决策者。
《作为中产 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这篇文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国家欠我一套深圳学区房”。而在减负的问题上,教育部已经承受了过多的骂名,现在我要再来为教育部说几句公道话。
首先要说明,“减负”政策承担了太多骂名,其中许多并非政策的本意。
1 “减负”是不是国家为了推行教育市场化的结果?
不是。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这足以证明,出台减负政策的初衷,并非某些人说的为了推行教育市场化。
据统计,60多年来,国家层面一共颁了9道“减负令”。许多家长说自己小时候公立教育不搞减负,现在开始搞减负是倒退,这与事实不符。
2 “减负”缩短学时,给家长接送孩子造成困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课后服务作为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
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解决校外培训火爆问题,还需要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妥善利用好“三点半”后这段时间。去年教育部已印发指导意见,提出明确要求。今年还将出台专门文件,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课后服务能够高质量地开展起来。
3 “减负”让校外辅导超前超纲的学习内容,实际给家长增负
上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减负问题时,首先说的就是:
今年初,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学超纲教等六类突出问题,教育部会同民政部、人社部、原工商总局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专项治理,全国各地都出台并向社会公布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摸排整改工作。
也就是说,教育部认为打掉校外培训机构超纲超前的教学内容,是减负的最重要的抓手之一。部长明确说了,以校外治理规范、校内提质增效为重点。
4 “减负”是教育部逃避公立教育的责任
同上,教育部部长说得很明确,减负是做什么事情?是提高学校内的教育教学质量,否则就是打着“减负”的名义,歪曲上面的政策。
大力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正在研究起草相关意见,着力解决各种制约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切实提高学校育人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校能“吃饱吃好”。
好了。接下来肯定有人会说,是政策的执行层面出了问题。
那么我们就来假定按照不挨骂的方式来执行,教育部都听这些批评的家长的,会怎样。
1 错误的“减负”让校内教学质量变差了,中国奥数连续三年没拿团队总分第一了
奥数从来都不是校内教学的内容,高考会考奥数吗?前面已经说了,减负政策60多年,这期间,中国奥数也有辉煌成绩,从2000-2014年的15年里,中国获得了12次冠军。
对奥数影响最大的,是取消了“奥数升学”政策,这恰恰是在解决许多家长抱怨的课外辅导太多,但可笑的是,偏偏他们又拿奥数的例子来攻击“减负”政策,他们到底是嫌课外辅导太多,还是太少了?
至于说“奥数升学”虽然取消,但因为名校重视奥数成绩,实际负担并没有减轻,这难道对希望中国奥数夺冠的人来说,不是好事吗?
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考虑一下,“奥数升学”到底是对谁有利,假定学生的天赋在各个阶层分布一致,那奥数这种需要高水平的老师专门训练的项目,总体上,显然是对有能力承担这种课外训练费用和风险的中产以上阶层有利。包括奥数在内的所有课外加分项目,基本都是如此。
明明奥数是极少数人可以胜出的奥林匹克活动,突然间千千万万家长都喊支持奥数了,其实他们不仅仅要支持奥数,而是在支持中产阶级从中获益的应试教育。对他们来说,“赛马”、“高尔夫”如果加分肯定是阶层固化,“奥数”这种对国家基础科学发展有利,高智商的活动加分就不是阶层固化。这本质上就是应试教育拔尖者、获胜者希望维持自身阶层利益的思维。中国足球更需要发展,踢球门槛也不高,挺公平啊,如果问足球项目加分保送好不好?他们就不乐意了。
至于说校内教学质量变差,我至今没有看到一篇文章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中国经济在发展,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增加,2012年以后更是一直超过4%,去年,国家教育经费更是首超3万亿,比这些中产父母读书的时候高得多。居然反而觉得学生在学校学不到最基本该学的东西了,那他们小时候条件更差怎么过来的?
当然,治不好他们的“教育焦虑症”,原因也简单,他们就是通过应试教育成功实现了阶层上升,他们要的根本不是基本该学的内容,或者说教学大纲内的教学任务,他们要的就是“成绩好”,要自家的孩子超过别人家的孩子,但同时又不想出钱出时间课外补习,因为买了学区房,他们觉得国家应该替他们保证子女阶层不下滑。
我在这里说一句,这个锅,教育部不背。
2 如果不搞错误的“减负”,富人家的孩子将不再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穷人家的孩子将获得更公平的教育机会
不搞任何“减负”,也不可能让老师仅拿公立教育的工资,一天上班8小时变成12小时,同时让穷人家的孩子享受低价高质的教育,又让富人家孩子没有了课外辅导的时间。
假如教育部硬要这样做,那么富人家的孩子就会离开公立学校,这些家长支付更高的薪酬,优秀的教师自然就流动到他们的“贵族学校”,于是更多家长向往这些“贵族学校”,离开公立学校的人更多,公立学校质量越来越差。
即便教育部补贴公立学校的教师(注意是拿全体纳税人的钱,不是富人的钱),也拦不住课外补习,如果增加校内学时,这些愿意额外投资的家长就会去教育部闹,他们的理由就是孩子睡眠不足应该减负,这也是实情。
于是,教育部做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事情,一面喊减负,抚慰这部分家长,一面强调不能课外超前学超纲教,要提升课内教学质量,抚慰另一部分家长,最后还要强调,用课后服务解决家长的接送难,但是课后服务是自愿的哦,让双方都无话可说。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错误看法是:如果高考用的知识,在公立学校都能学到,如果培训机构和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点传授都是一样的,那么愿意去私立学校私立培训机构的人就会大大减少。
前面已经分析了,人和人之间有差距,同样的知识,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教学进度不一样,考试出题的角度又可以灵活变化,最终,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还是需要高过别人的投入(天赋也算一种天生的投入吧),这场焦虑的教育军备竞赛是不会休止的。公立学校教得更深,只会适得其反加剧竞争,高考为了选拔就会出更难的题目(对,不超纲,但更难),课内都把进度提前了,课外辅导还不更加码?为什么60多年减负减不下来,应试教育的基本道理从来没变过(强调一下,我支持高考)。
教育部应该努力的,是既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最近一些事件,最终的调查结论应该尽快给出),又尽可能不要让这种教育领域的“军备竞赛”过度升级,其实也就是减负。减负就是一个度的问题,用行政命令宏观调控这个度,让高考的难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使得贫困家庭不通过额外学习能够有足够的机会,而富裕家庭仅仅通过额外教育投入又无法取得决定性优势。
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要看其成果,也就是是否为高等教育输送了足够多合格的生源。
这些年,通过财政投入,中国大学的排名上来了(虽然为此在留学生上投入的资源又受到中产阶级诟病,确实这里存在执行上的严重问题),这使得高考的含金量进一步增加了,同时,中国培养了世界上最多的大学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教育为社会提供了足够的中国产业升级需要的人才,企业对国内文凭的认同越来越高,这些都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成绩,不应该被忽视。